池州市吹响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冲锋号-园林绿化工程动态|园林工程-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池州市吹响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冲锋号
[日期:2009-10-23]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10月22日,国家园林城市专家组来池州考查并听取池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情况汇报。专家组对池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生态山水园林文化城市正展示着多姿多彩的美丽与和谐,专家们赞叹“一城山水半城诗,画师犹自欠功夫”。

  池州地处吴头楚尾,江左要冲,主城区水系发达,平天湖、月亮湖、齐山湖、天堂湖等湖泊湿地和秋浦河、白洋河、清溪河如翡翠散落在城市中,整体呈现为“滨江环湖、依山绕水”的独特城市自然景观格局。今天的池州,无论是绿茵茵、百花竞放的清溪河公园,还是秀丽精巧、幽雅宁静的街头绿地;无论是水波浩淼、芳草萋萋的平天湖,还是山水交融、风韵楚楚的齐山风景区,处处花草摇曳,碧水喷泉激荡……数不清的大小绿地和游园如星星点灯,照亮了池州的大街小巷。

  池州市自2006年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池州市抢抓国家中部崛起和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与加快城市化步伐、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措施,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亲江造绿、依湖造景、借山造势”,先后建成和完善了城市公园、游园、广场绿地27个,现公园绿地面积达360公顷,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公园和遍布街头的游园绿地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出行500米就能进行游览、休憩、娱乐、健身的需要。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池州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市、安徽省园林城市”等称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截止目前,池州主城区建成区园林绿化总面积达到933.3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0.23%,绿地绿地率达到35.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19平方米,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按照“拉开框架、优化布局、提升老城、建设新区”的思路,共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政府性投资50多亿元,新建、改建道路52条,新建桥梁19座,新增道路124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3.19平方米,是撤地设市前的4倍,使主城区面积由26平方公里扩展到120平方公里,形成了“滨江环湖、一城五区”的中等规模城市框架。同时,加快了城市公交、燃气、供水、供电、亮化、集贸市场、停车场、公厕等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不统筹兼顾,创新园林城市的建设理念,势必会影响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效果。为此,池州市提出把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城联创”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整合力量,形成园林城市建设合力。统筹山水环境整治与城市特色塑造。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把园林景观建设与城市自然山水治理、生态环境恢复结合起来,塑造“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独特气质,展示池州生态、宜居的天然丽质。统筹公园绿地建设与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公园绿地建设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河串园、依山建园,实现园林围城、绿地缀城;开展城中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统筹人文景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创建。遵循“利用自然山水、传承历史文脉、展示现代文明”的原则,按照“保护遗存、挖掘内涵、开发产业”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活动,坚持把传承历史文化脉络,作为打造园林城市特色魅力的根本。

  2006年,池州市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确定了“滨江环湖、一城五区、传承历史、体现生态”的发展思路,为充分彰显“以山为脊,以水为源,以绿为脉,以文为魂”的城市园林绿化个性,池州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充分挖掘山体、水域的自然特色,做好山的文章,凸显城市“大气”,做好水的文章,赋予城市“灵气”。以流经城区的清溪河、白洋河、秋浦河和东西向山系为山水绿化景观轴线,以公园绿地作为生态绿心,以水面城市各类绿地为生态走廊,确立布局体系。以优美的城市自然风光为载体,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内涵,以发掘、恢复和保护为手段,努力做到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历史遗产和历史风貌,达到文化保护、绿化、景观多位一体的多赢目标。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化、服务于民,满足市民群众的休闲、游憩、健身、赏景等多种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道路建设方面,以路带绿。按照“修一路,绿一线,成一景”的总体要求,同步配套道路景观和绿化工程。目前,池州主城区道路绿地面积已达150公顷,绿化普及率达98.04%,达标率80.26%。仅翠微路、长江路两条主干道路改造中,就新增了2万平方米的绿地,建成和改造了9万平方米的小广场。在小区建设方面,以居增绿。新建小区严格按照“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原则,绿化面积必须符合规划要求,绿化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严格审核,目前新建小区绿地率全部达39.12%以上,改造小区绿地率达到35.51%。在单位绿化方面,以院添绿。实施了城市主干道沿街拆墙透绿工程,共拆除各类临时建筑10万平方米,90%单位以上实施了拆墙透绿,基本做到了见缝插绿、通透式办公,特别是去年,通过开展单位院内外植树添绿活动,栽植苗木5万多株,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苗圃建设方面,以圃育绿。已建成苗木生产基地5处,总面积71.6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2.72%,苗木自给率达82%,基本满足了各项绿化工程的需求。同时,池州市也十分注重乡土物种的挖掘和对外来树种的引种驯化工作,引进了20多种适应池州市地理环境条件的外来优良品种。

  从2003年起池州共投入4亿余元,实施了清溪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了两岸长约10公里、宽30-120米的带状景观公园,沿河新增了60万平方米的绿地,其间串联了清溪广场、百荷公园、烟柳园公园、杏花村古井文化园,成为主城区的绿色轴线。建成了齐山森林公园,保护了月亮湖湿地,形成了八处历史文化景点。围绕百牙山建成了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开放式综合公园,成为中心城区天然氧吧,形成了一山襟两园的独特景观。结合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开展山头植被保护和林相改造,恢复了三台夕照和栖云月两大“古城十景”。复建了杏花村文化园,再现千年古村风貌,展示了池州秀丽的自然山水和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还在城市重要地段建成了30余处街头绿地、广场,并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穿插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池州投入了8亿多元,实施了以江堤加固工程为重点的防洪工程,以秋浦河、白洋河为重点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形成了以清溪河、平天湖、百荷湖综合治理为主的生态修复体系。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主城区水系贯通工程,将平天湖、月亮湖、清溪河、天堂湖等水系贯通,建成主城区一条靓丽的旅游景观带;投入了5000多万元,实施了平天湖周边环境整治,解除了所有养殖合同,绿化了一大批荒角地,集中栽植了香樟、银杏、广玉兰一批名贵树种,建成了桃花岛、平天明珠等一批园林景观点;实施了齐山湿地生态园建设,保护了近8平方公里的城市天然湿地;全力推进“一圈一带”生态防护网建设,沿318、206国道,325、103省道实行统一整治,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恢复原生植被,建设环池州800里生态长廊。沿长江南岸160公里岸线,植造以意杨为主的长江防护林带,形成长江沿岸的绿色生态带。

  加大了市容环境整治力度,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61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城市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达到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效果。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