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梁溪河,再现吴文化-园林绿化作品鉴赏|园林工程-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整治梁溪河,再现吴文化
[日期:2008-04-08]  来源:www.chla.com.cn  作者:许乐和 程明 江月   发表评论(1)打印




——梁溪河环境综合整治(阳光城市花园连接段和机床厂段)的理念和实践

Vitalize “Wu” Culture Through Treatment of Liangxi Riverside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iangxi Riverside Environmental Integrated Treatment
许乐和  程明  江月

摘要:通过对梁溪河沿岸两侧滨河景观带的环境治理、景观游览系统、驳岸处理、植被恢复等的规划设计,联系吴地及水利文化,将梁溪河建设成一个融生态环境修复、历史文化展示和景观游览于一体的开放式滨河城市公共环境。
Abstract: Through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iverbank treatment, vegetation reconversion, combining “Wu” local culture and water conservancy, to construct Liangxi Riverside area as a waterfront public area which integrate ecology renew, history display and sight-seeing.

关键词:梁溪河  滨河景观带  吴文化  水利 
KEYWORDS:Liangxi River、  Riverside landscape 、“Wu” local culture、
                Water conservancy

1 项目概况

    梁溪河又名梁清河及西溪,是无锡最古老的自然河流。她发源于惠山,又东南再折而向西,绕惠山半圈后,再经大渲、小渲两处注入五里湖和太湖,全长三十余里。经梁大同年间,因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航运、灌溉及泄洪而被疏浚拓宽,并经历了各个年代的筑坝修堤至民国26年基本定型。它是连通古运河与太湖的水上大道,它的水有“回性”,“凡岁涝则邑之水由溪泄入太湖;旱,则湖水复自此溪回”故起到防旱抗涝的作用。梁溪河与无锡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无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近年以来,民族工业在两岸兴起,古老的梁溪河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而随之消失的是秀美的自然风貌和江南水乡应有的宁静、纯朴的气质。此次梁溪河整治的目标就是要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沿河景观和自然生态,挖掘历史文脉,重塑母亲河朴实、自然、优美的形象。本文拟就梁溪河整治起始段为例,对整个环境治理作一梳理,以求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该工程地处我市梁溪河畔南北两岸,北靠机床厂,南至阳光城市花园,东以梁韵大桥为界,西至蠡桥,总用地面积约为6.6万平方米左右。该区域也是新建的仙蠡墩水利枢纽所在的区域,是梁溪河整治的起始。

2 规划定位及目标

规划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交通体系、视觉景观、周边建筑环境、水体、驳岸、植被等内容的分析,沿河形成景观环路,对梁溪河流域的水、岸、堤、路、景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沿河两侧及临水地段绿化,建成沿河绿带和小游园性质的绿化景区,力图将梁溪河建设成一个融生态环境修复、历史文化展示、景观游览体系、水上观光、城市水利枢纽于一体的开放式滨河城市公共环境。

2.1 恢复受损生态

该河段两岸均为工业厂区(南为无锡三钢厂,北为无锡机床厂),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周边是杂乱的工厂及嘈杂的环境。规划希望通过艺术化的绿化改造和驳岸生态修复,改善整个梁溪河沿岸生态环境和水质,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亲水环境和活动空间,成为水环境治理的典范。

2.2 体现吴地及水利文化

3000多年前,泰伯奔吴,定都梅里,建勾吴国,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明,无锡因此成为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而梁溪河历史悠久,自从有了惠山及惠山之泉,就有了这条河。它比之人工开凿的伯渎港、京杭古运河以及无锡地区其它河流都还要早得多。这条源远流长的母亲河孕育着她的子民们傍河捕鱼、种稻、牧养禽畜,繁衍生息,同时她也见证了吴地文明在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段又一段说不尽的故事……设计时,旨在"扬山水名城之名,显吴地文化之蕴"充分挖掘无锡的文化底蕴,并且特意选用了泰伯开荒立国、兴修水利,开挖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港的历史、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的美德故事、清代疏通河道事件、显应桥事件、胡雨人西门桥事件等,通过雕塑、场景复原等形式,并结合该项目地处仙蠡墩水利枢纽区域,故与之代表的水车、水闸等古老水利设施有机组合起来,构建出滨河景观带中一条美丽的文化长廊。

2.3 完善配套设施

    该区域临近居民区,结合周边商业、游览等城市功能,共同形成一个集文化娱乐、游览休闲于一体、配套齐全的滨河生态景观走廊。

3 景观规划要点

3.1 道路系统

两岸景观带中各有一条主通道贯穿其中,供人们散步,或是骑单车游览,将一切机动车揽在外围,以确保景区的安静与洁净。滨水设置一条形式多样的景观道路,以方便人们一系列亲水活动和赏景需要。主通道与滨水景观道分分合合,将几个重要节点联系在一起,形成有韵律与节奏的散步系统,并做到动静结合。

3.2 驳岸处理

驳岸是这个区域景观设计的基础。从河流的整体流向来看这一区间的岸线应该是平缓的,但像梁溪河南岸的三钢厂当时因方便水上货物运输,人为的修筑呈现出现状多曲折的码头形态,并修筑了许多安装塔吊的钢筋混凝土墩。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驳岸,减少投资成本我们决定以老驳岸外凸及内收的几个最高值为点将驳岸线拉平做缓,形成一条流畅的曲线,使之更贴近自然形态,而水流能将滞留在槽口内的漂浮物带走。梁溪河河底高程为黄海-1.9~0.4米之间,常水位为1.37米。历年测得的最高水位为2.56米(1983.7.18),坡度为1:1~1:1.5。而现状驳岸的平均高度为3.6米,两米多的高差较易让人产生眩晕感。因此我们决定驳岸以60%的自然缓坡为主,局部做成标高为1.9米的亲水步道,临河及结合小区出入口设置几个规模不大的小广场,让人能够走近梁溪,走进无锡人的母亲河,享受水文化带来的无穷乐趣。

在整理驳岸线之前,我们在这里用桩做了一条2.5宽的土围堰,用来控制岸线的形态,并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原有的老驳岸并没有完全的废除。根据整体规划及景点需求我们做了三种处理方式:

1)、老驳岸距新驳岸大于2米处:

 

这一类型区域大多是做了自然缓坡的处理,草坪与水面接壤处用宜兴石收边做生态驳岸以防止表层土壤被水流带走,塑造了一条颇有生机的界线。原有老驳岸根据缓坡地形的高度,拆至回填土下0.5米的深度,而面层的土壤则靠植物根系的附着力来保持了。紧靠土围堰内侧我们又打了一排间隔0.6米的木桩,并在木桩内加了一排制挡片,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回填的下部抛石及土壤被行洪期湍急的水流带走,木桩打至枯水位下10cm,上面用较有形的宜兴石压顶。当然宜兴石的堆砌是要参考古典园林堆石法则的,做到高低错落、自由多变、疏密有秩。并结合滨水建筑小品、园路、坡之陡缓设置,有了厚薄与虚实的变化。

2)、老驳岸距新驳岸小于2米处:




我们将新老岸线中间的空白区域处理成水生植物种植片区。老驳岸被拆至枯水位以下,同样用宜兴石作了面层处理,新岸线的处理方式同方法一。片区垫层的回填从下至上依次是建筑垃圾、小块抛石、水生植物种植基质。这样就形成了较为自然的水生植物种植槽。这里不用担心植物被水流冲走,也不用担心水生植物的过度繁殖影响水利枢纽的正常工作。

3)、新老岸线重叠部位:




有些较完整且新老驳岸几近重合的部分被拆至设计要求的高度,做成了二级驳岸的挡墙,用凝灰岩作了外部装饰,外侧则加了一条标高为1.9米的滨水步道,即亲水又增加了景观带的立面层次,用台阶与上级园路相连。避免了散步道过长而显单调的感觉。

3.3亮化设计

精心布置照明灯具,使夜晚的梁溪河成为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以高雅得体、繁华有序为原则,通过光、色、影的适当控制,合理布局。隐现、动静及灯具投光角度的变化,形成光的造型、韵律、节奏,并注重景物实体与水中倒影的结合,有选择的用灯光对河畔绿地景观进行夜间重塑。对水利枢纽及重点场地景观进行重点布局,勾勒轮廓,突显构筑物的硬朗,对绿化采用投射照明,以绿色为主,局部点缀黄紫等色彩,构成火树银花的场面,产生朦胧之美。与构筑物形成弱强对比。

3.4植被恢复

以生态文化为主线,以安全为基点,体现安全性和健康性、优美性、生态性与环保性之统一,对有毒、有刺、有毛、花臭引蝇的植物尽量少种。强化环境绿化景观中不同植物品种配置的艺术性,使整个景区的绿化环境更贴近自然。考虑到植物的物质特性:如色、香、形以及在自然和光线作用下显现的不同感观气质来展现与主要景点主题氛围相符的植物造景效果,并达到四季观景三季赏花,力求四季分明,色彩和谐,疏密有秩,并用点石强化植物造景的效果,增添灵气,突出景区形象风貌的个性。注重常绿树种与落树种的搭配,以及色叶树的运用,形成色彩缤纷的水面倒影。充分体现“含蓄而明快、优雅而大方”的江南水乡环境绿化特征,构划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园林绿化空间结构。     将个别具有乡土特色的大树引入景区,提高景区文化品位,重要景点植物配置上用古朴苍老的高龄树种,以强化“返朴归真”的韵味 。

4 重要节点分析

4.1梁溪河环境综合整治——阳光城市花园连接段




4.1.1晴波巧檐


 

这一景点处于河道转角正对的位置,视线与景点形成“T”字型的交叉,是这一段风光带最大的一个看面。这就要求在这个点上有一个体量较大的视觉中心,形成河道的区间标志性景观。悠悠梁溪河的水承载着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段段历史似水而去,轻轻流淌,就让这隽秀的双亭静静的矗立在这里,看着时代的变迁,历史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叠加融合。

4.1.2都市逸林




螺形的小广场,成了绿化带与“阳光城市花园”小区进出口的一个地标,种有朴树的树池与斜面花坛、休闲作凳的巧妙结合,尽显小广场的精致而不华。有着浓烈乡土气息的朴树恰到好处的将入口大门隐藏其后,略显江南水乡的含蓄。

4.1.3沧浪一隅


 

景点位于梁溪河支流汇入的转角处,我们将它打造成梁溪河上无数个支流交汇处中较有特色的一角。喷吐着水花的龙形雕塑是这个广场上的主角,半圆形的广场随地形形成了三级叠落,最后一级为标高1.9米的亲水平台,与亲水步道相结合,成为这一绿化带的中心活动场地。广场以层次丰富的林带做背景,林带前的灌木丛中隐藏着铸铁的艺术花窗,增加了广场的文化底蕴和居家风格,同时强化了广场的立面层次。

4.1.4绿岛飘香




沿着林荫道一路走去,时空由古代慢慢跨入了现代,新的科技在这里展现。水利枢纽用更科学更便利的方式控制着城市内外河道的水量。桥高高的跨在河面上,雄伟而壮观,然而又显得孤立。如何将它拉拢到我们的环境中去,与梁溪河和谐并存,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来点亲和力吧,在水利桥脚下,我们设计了一个云纹状的游憩广场,人们可以在这里游憩、娱乐、健身、参观。桥墩下叠落的花坛削弱了大桥高高在上的压抑感,同时花花草的簇拥也弱化了大桥的硬朗,显得更具亲和力。早春的腊梅,中秋的桂花给人们带来一份健康清新的空气。

4.2梁溪河环境综合整治——机床厂段


 

4.2.1水语悠悠




走过长长的滨水漫步道,可以看见一个大型的木制水车吱吱地转着。水车是远古农耕水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先民用水车灌溉养育生命。坐在水边的花架下,让我们倾听水车为我们讲述先民在这里生活的故事。这一景点的设置同时成为“仙蠡墩”景观带到水利景观带的一个过度与衔接。

4.2.2映霞滩




将原有驳岸降至水面以下,回收梁溪河的水,形成一个浅浅的港湾。叠落的花坛削弱了路面与水面的高差,增加了驳岸的层次。夕阳西下,金灿灿的水面上回荡着孩子们欢愉的笑声。

4.2.3寻清渠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水清最重要的是水“活”,而在当今水道人为破坏严重,淤积阻塞的情况下,水利部门可是任务严峻,充当着水“活”一个不可缺失的角色。“寻清渠”位于水利监管站东北侧,隔断了人进入监管站的路线,却使视线通透,内外环境融合了,打破了原有围墙呆板的界线。渠侧一座四面可观的假山跌水,丰富了水渠的景致,同时成为监管站入口的一个标识

4.2.5 露茗茴香




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仿古建筑群坐落于梁溪河畔,在水面呈现出美丽的倒影,在这里沏上一壶香茶,与好友对弈或是回首往事都别具一番情调。小楼掩映在一片浓绿中,四季花香缭绕,偶听雨声淅沥,遇见阳光明媚的日子也可在户外露台上品茗赏景。仿远古水器塑成的吐水小雕,给梁溪河带来另一种水的动势。

5结语

我们希望通过对这次梁溪河环境整治启动段的尝试,能真正将梁溪河滨水景观带变成开放的城市空间,使滨河景观带在满足市民休憩娱乐的同时,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结合重要节点及历史人文遗迹,并使之连缀成线,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中一条富有吴文化特色的旅游观光河。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1)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江南老顽童 发表于 2009-12-18 14:49:45
建议尽快开通梁溪河水上游,从锡惠公园门口下船,坐游船到达大渲返回。让市民领略一下梁溪河美景。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