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的探讨-名胜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的探讨
[日期:2007-09-12]  来源: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作者:佚名   发表评论(0)打印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必然的战略选择,它建立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2003年,我国开始推进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2004年2月1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会中投票表决通过了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单,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广东丹霞山、湖南张家界、黑龙江五大连池、河南嵩山等 8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进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2005年2月1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评审通过,我国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内蒙古克什克腾、四川兴文四家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9月,在爱尔兰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我国山东泰山、河南王屋山、海南雷琼、北京房山、黑龙江镜泊湖和河南南阳等六家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至此,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已达18家(目前全球共有55家世界地质公园),约占世界地质公园总数的33%。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揭开了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利用与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国土资源部支持、正确指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积极努力下,福建的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省除泰宁获得世界地质公园这一殊荣外,还有漳州滨海火山地貌、福建大金湖、晋江深沪湾、福鼎太姥山、宁化天鹅洞群、德化石牛山、屏南白水洋、永安等8个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总面积为1697.4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4%,地质公园现已成为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在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方面,福建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濒临西太平洋,区内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多阶段复杂的构造运动,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全省四大岩类(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出露齐全且均有一定的面积。其中广泛出露的闽西北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大规模强烈喷发的闽东中生代火山岩带;具典型陆内造山作用特征的闽西南加里东——印支复合造山带,东南沿海中生代动热变质带;遍布全省的燕山期花岗岩,尤其是燕山晚期的碱性花岗岩,构成了福建区域地质的特色,也是解读华夏古陆演化历史、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作用史的关键,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诸多山脉,曲折而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遍布全省的溪、湖、峡、洞,蕴藏着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各种岩石形成的极具观赏性的地貌景观,福建海岸线绵长,总长度达3324km,居全国第二位;沿海大小岛屿千余座,滨海一带出露中生代火山岩和花岗岩,受雷霆万钧的海浪长期冲刷、侵蚀,被雕琢得千姿百态,形成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柱等海蚀地貌景观。如丹霞地貌(武夷山、大金湖)、火山岩地貌(青云山)、花岗岩地貌(太姥山)、海蚀地貌(平潭岛)等景观区,已成为省内外重要的旅游胜地。
一、滨海旅游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
    海洋是世界最大的水体,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海水中含有钠、钾、碘、氯、钙等多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元素,尤其是碘的作用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海滨空气中所含这些元素也较多,对人体健康有利,更有利于创伤、骨折等疾病的康复。正是发现了它的这种作用,所以自世界第一座海滨疗养中心在法国建立之后,即在各国迅速得到发展。海滨空气中的氧和臭氧含量较多,而且少粒尘,空气清新,太阳的紫外线较多。由于水的比热大,缩小了气温变化的幅度,故环境比较舒适。海滨的沙滩、岩石和海底的珊瑚及水中的鱼类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海滨宜于开展观景、疗养、度假和海浴、驶船、冲浪、潜水、垂钓等多种体育运动以及品尝海鲜等。故海滨多成为旅游胜地,尤其气候适宜、阳光充足的地中海沿岸、夏威夷、加勒比海、东南亚、中国的海南等,都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疗养、休假地和水上活动胜地。
    近些年来,世界经济不稳定,但旅游人数却仍有增长趋势。2003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为4.8亿人次。到2004年,仅沿海76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国际旅游人数即达3.868亿人次。1992年,世界国际国内旅游收入首次超过了石油、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2003年世界旅游总产值(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已经达到4.6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7%;旅游总投资8660亿美元,占世界总投资的11.9%;旅游业总税收为7530亿美元,占世界税收总额的10.4%;旅游业就业人数达2.95亿人,占世界总就业人数的1/9,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已经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6年我国仅入境旅游就达1.24亿人次,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外汇收入达335亿美元,居全球第六位。因此,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在整个旅游业中,精确地区分出参加或部分参加海洋旅游的,是很难办到的。不过,完全可以肯定所占比重是很大的。随着海洋旅游人数的增加,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有较快的进展。其中,美国、日本、泰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菲律宾等沿海国家,都能结合当地海洋自然条件和旅游资源特点建设海岸、海岛、水面、水下和海底,融娱乐、运动、观赏、知识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景点及其配套的设施。意大利处在亚平宁半岛上,像一只靴子,踏在地中海中,绝大部分被海洋所环绕,国土面积虽然仅有30.1万平方千米,而海岸线却长达7000千米,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借助于国家驰名的文化古迹,托起了兴旺的国家海洋旅游业。意大利已开辟了500个左右的海洋公园,其中利古里亚海东岸维亚雷焦海洋公园是一个大型的海洋娱乐中心,设有观光游览、体育俱乐部、海上训练场等项目。由于其活动内容丰富,设施配套,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海上体育爱好者的到来。西班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海岸线长3144千米,北、东、南三面环海,被称之为“旅游王国”。它的旅游业收入位居世界第一位。该国开辟了4个国家旅游中心,其中除文化古城马德里外,其他的三个中心——加那利群岛“热带风光”旅游区、地中海沙滩“太阳海岸”旅游区和巴利阿群岛“地中海浴池”旅游区,均属海洋性旅游区。近年来,为适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社会思潮,在加那利群岛“热带风光”旅游区建设了生态岛,以其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颖的旅游项目。此举不仅增添、丰富了旅游区内容、吸引了游人,而且普及了生态和生态保护知识。
    拥有多样性和高质量的海洋旅游资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发展海洋旅游产业创造了条件。不论是国家的国力强弱,科技水平的高低,都可以根据国情进行开发,建设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海洋旅游产业,尽可能发挥所具有的海洋旅游资源价值。只有注意保护,即便开发程度低些,也无伤将来。在现代旅游业中,有所谓“三S”(Sun,Sea,Sand),指的是太阳、海洋和沙滩三种最受人们欢迎的旅游资源,而此三者都与海滨有关。

[分页-landscape] 
    二、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的意义
    笔者认为,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
    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方式,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合理而科学地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把建立世界地质公园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地质遗迹资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增加居民就业,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从而达到保护地质遗迹的目的。
(二)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是崇尚科学和破除迷信的重要举措,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以普及地学知识、宣传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为主要任务,既要有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解释,又有对地质科学的解释,从而使其既有趣味性,更有科学性。
    (三)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地质遗迹资源对旅游业的重要性。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科技含量的呼声日渐高涨,对地质遗迹调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把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因此,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将是对地质资源利用的最好方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四)地质公园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普及提供了基地
    对整个社会来说,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将是科学工作者成长的摇篮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基地;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和民众来说,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将是普及地质科学知识,进行启智教育的最好课堂。
    (五)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需要
地质旅游业具有独特的关联带动功能。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表明,旅游部门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产业的收入就能增加 4.3元;旅游部门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因此,从整个国民经济区域发展平衡的角度讲,地质旅游产业发展的关联带动作用,应该是更有价值和意义。河南焦作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因煤而兴、因煤而建。自1999年焦作市开始把目光由地下资源转向地上山水资源,先后投资6亿元大力开发山水产业,打造云台山品牌效应。在短短五年时间里,焦作旅游业突飞猛进,连续六个黄金周旅游收入、门票收入位居河南省第一。这正是地质公园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泰宁地质公园的建设,最明显的效果是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金湖湖畔的水际村,原来是省定贫困村,人均收入不到500元。地质旅游发展起来后,成了全县“第一旅游村”,村民家家户户从事游船运输、商品加工、餐饮服务、景点开发、家庭旅馆,到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高出全县农民平均水平800元。旅游一业兴,带来了百业旺。泰宁地质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关联带动效应。自泰宁申报地质公园以来,该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以年均1.5个百分点的速度攀升,经济增长速度效益在省市的位次稳步前移;全县30%以上的传统耕作农业开始向观光农业、效益农业升级,形成了食品饮料、工艺纪念品、制工艺品、土特产品等六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达5%。据统计,2006年泰宁共接待游客1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5%,实现旅游总收入4.27亿元,泰宁地质旅游在促进发展当地经济方面效果日益凸现。
    因此,随着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海峡西岸旅游繁荣带”和“建设闽台旅游合作圈”的战略构想的贯彻实施,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将为福建省滨海地区带来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也将会提高福建滨海旅游的品味与档次,促进福建滨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的内涵
     拟建立的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可称之谓“福建滨海之旅”,将突出“山、岛、水、海底古森林”(山:太姥山等;岛:平潭岛、湄洲岛、厦门鼓浪屿等;水:海水、温泉、瀑布、湖泊等;海底古森林;晋江深沪湾海底古森林与古牡蛎礁共生遗迹)为特色,以福鼎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平潭岛海蚀地貌、福州温泉,莆田湄洲岛,晋江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厦门鼓浪屿,漳州滨海火山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东山岛海蚀地貌为基础,包括福州船政文化、昙石山古文化、平潭滨海世界、湄洲妈祖文化、鼓浪屿海上花园、闽台同根、泉州海丝大观、漳州滨海火山、闽东山海钓等典型特色旅游项目,是一个集旅游观光、猎奇探险、休闲娱乐和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的天堂。
(一) 福鼎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该公园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闽浙交界的福鼎市海滨,地理坐标:东经120°06′~120°27′,北纬26°55′~27°10′,面积373.7km2。集山、海、川、岛、湖、瀑为一体,是一处极具特色的具有地质科普和旅游价值的地质公园。公园处于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上,由1亿年左右形成的钾长晶洞花岗岩形成的“石林式”峰林地貌极为壮观。由构造—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走廊状洞穴达100多处,其规模国内少见。各种象形石如夫妻峰、锯板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因而素以石奇、洞幽、峰险、雾幻著称,有“海上仙都”之美誉。园内1200万年形成的玄武岩石柱林,出露面积0.8 km2,由六角形柱状节理形成石柱墙,其可见部分的柱体高达170米,堪与美国怀俄明州魔鬼塔比美,为国内一处难得的地质景观。公园还保留丰富的海蚀地貌,园区的南部有风景秀丽的海岸沙滩,海蚀洞(如潮音洞)及岩滩等遗迹。此外,有可供休闲的大嵛山岛天池和万亩场、杨家溪溪等景区。公园内人文景观丰富,有吴越古长城、新石器时期的马兰山古文化遗址,有江南最大的单体古民居,以及道教、佛教、摩尼教古建筑,有源远流长的畲族文化、太姥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平潭岛海蚀地貌。平潭岛位于福清市东,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西临海坛海峡与龙高半岛对峙。岛之周围,大小岛礁密布,岛屿有119个,礁石554个,加上323平方公里的平潭本岛,总面积达369平方公里,是一个千岛之县,为我国第五大岛。最高峰君山,海拔434·6米,其余绝大部分海拔在100米以下的低丘台地和平原,低丘和台地主要由燕山晚期二长花岗、花岗闪长岩及少量混合花岗闪长岩等组成。此外尚有侏罗白垩系的火山岩系,目前,这些岩石在不同高度均可见到斑斑的海蚀痕迹,最为奇观的景点如青峰的“仙人桥”(海蚀穹桥),苏澳海上的“钟门纽”,看澳的“老鼠山”、“石牌洋”,小湾的石镜,东尾的“仙人并”,大福的海滩岩以及三十六脚潮四周的“海蚀柱”、“海蚀龟”,“海蚀蘑菇”,“海蚀坑’、“风动石”等独特多姿的景观。面积达2.01平方公里的淡水湖——三十六脚湖(地质学上称为泻湖),已升高海平面约15米,湖口现已封闭,与海隔绝。该湖蓄水量高达1500万立方米,地下水源蕴藏量达1亿立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湖边奇岩叠翠,浮光耀金。湖、海、山相映成趣,礁、岩、屿自成奇景。湖中有酷似双龟静卧水中的大小龟山,有如卧龙藏湖的龙屿,有“铁拐石”,还有景色秀丽的钓鱼台、鲤鱼礁、笔架潭、海豹照镜、天狗望月、白鸽欲飞等胜景,均是惟妙惟肖。
(三)福州温泉。地热(温泉)是福州市最具特色的资源之一,它以埋藏浅、水量大、水温高、泉脉横贯市中心而闻名国内外。目前全市地热可开采的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使用中的地热井近70口,平均取水温度72℃;已建供热干管达35公里,形成南北区域约20平方公里范围的集中供热网络。许多研究表明,温泉是福州不可多得的城市资产,是最能够展示福州地域独特风貌的旅游资源,温泉的稀异性,不可模仿性,温泉资源的可循环补给性,以及温泉开发利用的经验积累和温泉文化的深厚沉淀,不但从自然和人文条件上为保证福州温泉旅游业发展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还为福州温泉旅游业发展的地域竞争自然地淘汰了许多对手,从而赋予福州温泉旅游业发展以无限美好的前景。它是福州做大旅游业不可多得的一张王牌,
(四)莆田湄州岛。湄州岛是妈祖的故里,妈祖救难济世急功好义的动人事迹传遍海内外,成为一盏照耀四海五洲叫“顺济”神灯。湄州岛已成为2亿多妈祖信徒祈祷朝谒的圣地。湄州岛不仅有令人魂绕梦牵的。人文景观,也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浮在万顷碧波之上绿荫掩映的“神岛”,幽洞静林,山峦起伏,潮缓滩平的黄金沙滩,浪花飞溅的潮音硐。特别是海水海风侵蚀塑造的奇峰异石,状人,状物,更令人叹为叫绝。其丰富旅游价值底蕴,还有待于勘查、发掘。

[分页-landscape]
(五)晋江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该公园位于晋江市南部海滨,东濒台湾海峡,金门岛历历在目。地理坐标东经118°34′18²~118°40′54²,北纬24°30′49² ~ 24°41′27²,面积68平方公里。园内有距今7000—8000年间的海底古森林与距今15000—25000年间的古牡蛎礁遗迹共生奇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观,与古泻湖(龙湖、虺湖)一起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乃至全球晚更新世以来海平面升降、地壳变动及古气候变化的重要证据。公园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长乐—南澳中生代大型韧性剪切带内,该带是欧亚大陆东南缘规模最大、时代最新的剪切带。韧性剪切变形遗迹典型丰富,记录了一幅中生代地壳变动的绚丽图景,是研究中生代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公园内保留有沙质海岸、红土海岸及基岩海岸等多种类型的海岸地貌景观,由变质、变形花岗岩组成的基岩海岸,在浪蚀、风蚀及重力作用下,它们被塑造成千奇百怪极具观赏价值的象形石,是大自然雕塑的精美之作。从深沪湾到围头角,一系列沙质优良、坡度适宜的弧形海湾与基岩岬角相间出现,海滨风景别具一格。总之,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一直是地质学、地貌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及史前考古学所关注的热点地区,集海湾、岬角、湖为一体,是一处极具特色的地质科普旅游价值的滨海地质公园。
(五)厦门鼓浪屿。鼓浪屿又称“琴岛”,有鼓浪石、鸡母山等景观。位于鼓浪屿西南海滨鼓浪石,由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构成,因海蚀成洞穴,受海浪冲击发声呼如擂鼓然。鸡母山酷似鸡头,尤其以鸡喙更为逼真,系由节理面与海浪淘蚀而成。此外,在厦门岛正南方的曾厝安,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公里,背山面水,景区遍布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这些岩石几经沧桑,形成千奇百怪的形象,如“海蚀佛手”、“弥猴观海”、“林中罗汉”、“擎天一柱”、“虎啸山林”以及“荔枝山”、“一线天”等海蚀景观,可算是一块海滩奇景
(六)漳州滨海火山地貌国家地质公园。该公园是我国目前85个国家地质公园中唯一的以滨海火山地貌著称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地跨漳浦、龙海两县(市),主要景区位于漳浦县前亭镇、隆教畲族乡的滨海火山地貌区,范围以沿海三级路为界的东部滨海和近海海面及林进屿、南碇岛。陆域总面积30.7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约69.3平方公里,合计面积100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区内地质地貌独特,拥有牛头山古火山口、林进屿无根喷气口群、南碇岛巨型玄武岩柱、前湖湾古森林遗迹和新生代地层标准剖面等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科研、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其中,由140万根玄武岩石柱组成的福建省漳浦南碇岛,堪称世界级地质奇观,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为巨大密集的玄武岩石柱群。如此奇特的火山遗迹不但为人们研究新生代火山地质地貌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基础材料,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南碇岛是一座椭球形的火山岛,离海岸约6.5公里,面积0.07平方公里,海拔51.5米。全岛由柱状节理及其发育的墨绿色玄武岩石林构成,远远望去,扰如镶嵌在蓝天碧海之中的一块墨玉。岛上大片的悬崖峭壁,全由高高悬挂的玄武岩石柱组成,密集排列的石柱像凝固的瀑布,又如梳理整齐的黛丝,垂挂入海。南碇岛火山奇观为国内仅见,目前所知。世界上尚未有可与比肩者。
(七)东山岛海蚀地貌。东山岛又称“蝶岛”,其东北角分布燕山晚期的二长花岗岩及部分细粒花岗岩外,大部分地段分布三叠至侏罗纪的变质岩。该岛海蚀现象虽不如平潭岛典型,但城关东门外海滨悬崖上的“风动石”,名震遐迩,风动石高4.73米,宽4.57米,长4.6 9米,重约200吨,称“天下第一奇石”。明代万历诗人李楷,曾赋七言律诗一首:“鬼斧何年巧弄丸,錾得拳石寄层峦,翩翩陈陈随风漾,转转轻轻信手搏。潮撼孤报危欲坠,雨余苍苏秀堪餐,五丁有意留奇迹,特为天南表大观”。这首诗生动地叙述了“风动石”形成的奇迹,在于海蚀的威力,这个威力就是海浪。
    综上所述,拟建立的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在地域分布上包括福建沿海的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六个设区市,将突出“山、岛、水、海底古森林”(山:太姥山等;岛:平潭岛、东山岛等;水:海水、温泉、瀑布、湖泊等;海底古森林;晋江深沪湾海底古森林与古牡蛎礁共生遗迹)的特色。对照世界地质公园评定标准,笔者认为福建滨海地质公园有优势、有实力、有能力进入世界地质公园的行列。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的构想,将使福建滨海旅游资源得到整合、优化和提升,这将既推动地质科普、科研工作开展,又促进福建省滨海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从而为福建旅游开辟出更加美好的新天地,为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为实现建立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的宏伟目标,必须要借鉴国际、国内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经验,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合省情的地质公园申报的思路与方法,做到滨海的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使福建省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一步应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成立省级申报机构
    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问题。特别是福建滨海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在范围上覆盖了全省沿海六个设区市——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在政府职能方面会牵涉到国土资源、计划、财政、海洋、旅游、建设、文化、地勘、科协等有关部门,因此必须要成立省级申报机构,加大领导和组织协调力度,及时解决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申报世界公园成功。
二、加强地质遗迹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力度
    福建省滨海地质遗迹旅游资源丰富,但到目前为止,全省还未开展此方面的专项调查工作。一些景点和旅游资源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有待于进一步调查论证、评价和开发利用。因此,必须要尽快“弄清家底”,认真开展全省滨海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为政府决策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三、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地质遗迹保护资金,国家和地方重要地质遗迹保护纳入国家与当地财政计划。对重要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合理开发、利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通过建立示范保护区,积极带动其他保护区的建设;同时要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进行地质遗迹保护。笔者认为,福建省在滨海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中亦应吸纳民营经济注入,以及国内外捐助相结合的投资渠道。
四、加强地质遗迹保护的科普宣传
    做好各级有关部门管理干部的培训,实施地质遗迹公众环境教育战略,倡导人与自然共同融合的新型关系,提高全民自觉保护和参与意识,自觉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地质遗迹的破坏,结合每年地球日,积极举办以保护地质遗迹为主的宣传活动。
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积极响应联合科文组织的旨在加强地质遗产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可通过召开国际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考察、举办海洋经济论坛和各种主题的旅游节等方式,积极宣传我省滨海旅游特色,提高知名度。比照海南博鳖的做法,可选择福州、厦门或者泉州,结合当地滨海旅游的地理特点,创办“世界海洋论坛”。同时可结合我省滨海旅游特色,举办中国国石(寿山石)文化节、妈祖文化旅游节、厦门国际音乐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漳州花卉国际博览会、东山国际海钓节等让世界五湖四海的各界人士齐相聚,让福建滨海旅游走向全世界。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