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名胜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九寨沟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日期:2007-09-15]  来源: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作者:未知   发表评论(0)打印



    摘要: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名满天下,然而它的环境容量究竟如何,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九寨沟已今非昔比。本文纵览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历程,试从不同的视角对九寨沟的环境容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对九寨沟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出一系列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的结论,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九寨沟风景区 旅游环境容量 定量分析
 1前言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总体上属于高山峡谷区地貌,由于独特的地质、地貌及自然地理等条件,造就了世界上规模宏大、造型奇特的高寒岩溶地貌和湖泊峡谷风光。正是由于上述条件,本区又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属于“环境和文化易受破坏的地区”。
    对于生态敏感区,近年来的旅游实践和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理论研究表明,借助生态旅游方式,通过严格按环境容量限制旅游人数的小规模旅游,可以较好地实现既能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又能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原住民脱贫致富。但是,由于当地政府、旅游经营者、旅游者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旅游容量一再被人为突破。最早,李钟武先生和樊姝玉女士分别提出,九寨沟的环境容量为5000人/日,李艳娜和张国智定量分析结果为5008人;而后,经世界旅游专家测算,并写入《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的九寨沟的环境容量为5400人/日;然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这样的理论容量数据并不能适应现实状况。2001年,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九寨沟实行了每日12000人的限量进沟的政策。生态旅游是九寨沟发展的方向,但大众旅游也不可回避,特别在九寨沟旅游基础设施已全面完善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与时俱进,对九寨沟当前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研究并将其容量值测算出来。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21国外研究概况
    二战后,旅游开始向大众化发展,各种旅游胜地接待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在旅游高峰季节,一些旅游地开始显得拥挤。20世纪60年代,旅游学者和旅游规划人员开始意识到,为保证使绝大多数游客有满意的旅游环境质量,旅游地或区域在一定时间内接待的游客量应有一定的限度,于是环境容量的概念开始应用到游憩和旅游研究。70年代开始,学术界和业界,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开始重视旅游环境容量这一领域的研究。国际上许多学者从生态的观点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试图给出一套生态方面的经验数值以供规划管理参考。到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有更多的机构和学者开始研究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之后,学者更多地从社会心理方面研究旅游环境。旅游容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在旅游研究中争议最多、且无定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尽管在理论上还存在很大的学术争论,也缺少系统的实证研究, 目前尚有少量国家对旅游环境容量没有明确的认识,但旅游业发展过程的饱和与超载概念已为学术界和旅游规划人员所接受,旅游容量这一概念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多数国家的旅游规划和管理中。
22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具有现代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因此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滞后于国外旅游发达国家。但由于广泛吸收了国外已有的成果,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起点较高,并随着国内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逐渐得到了重视,开始出现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层面上的个案研究。如冯学钢的博士论文“旅游管理容量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刘玲的专著“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他学者的相关论文都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颇多国内学者以某个风景区为实例对旅游环境容量进行研究。李艳娜、张国智以九寨沟为例,进行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分析。刘会平、唐晓春等对武汉东湖风景区;蒋宗豪对黄山风景区;梁荫、施为光对黑龙滩水库风景区;胡忠行、朱爱珍对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龙良碧对万盛风景区;智艾对石林风景区;赵荣、李小丽对西安碑林;骆培聪对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翁瑾对上海豫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研究等。
23评价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由最初单纯的对旅游空间环境容量的计算发展到对空间、经济、社会、心理和管理等容量的综合考虑,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但多数研究仅限于对旅游容量的定性与定量计算,适合不同类型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体系构建以及量化研究还欠深入,且采用的方法多趋同。目前国内外学者建立的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几乎都是静态的,计算出来的容量值是一种理想的静态结果。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百花齐放,为旅游环境容量的探索性研究拓展了思路,提供了许多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方法。
3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31旅游环境容量概念的发展
    环境容量的概念最早是由比利时数学家、生物学家弗胡斯特(P.E Forest,1838)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提出的。他认为,生物种群在环境中可以利用的食量有一个最大值,动植物的增加相应也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数值在生态学中被定义为“环境容量”。
    拉佩芝(Lapage,1963)认为,一定时间内某一旅游地接待的游人数量应该有一定的限度,以保证旅游环境质量水平,并使绝大多数旅游者满意。随后,美国学者韦格(Wagar,1964)在其学术专著《具有游憩功能的荒野地的环境容量》中首次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他认为游憩环境容量是一个游憩地区能够长期维持产品品质的游憩使用量。里蒙、史迪科和麦宁(1971)提出,游憩容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而不破坏环境和游客体验的利用强度,并建议将环境容量分成生物物理容量(Biophysical Capacity)、社会文化容量(Social-Cultural Capacity)、心理容量(Psychological Capacity)和管理容量(Managerial Capacity)四类进行研究。Mieczkowski将旅游环境容量分为自然容量和社会容量。自然容量由物理容量和生态容量组成,社会容量包括基于旅游者的社会容量和基于当地居民的社会容量。道格拉斯·皮尔斯(1985)在其所著的《旅游开发》一书中将环境容量分为物质容量、环境容量和心理容量三个部分。爱德华·英斯基普(1989)提出了旅游容量的两层含义:一种是旅游业的接待能力,另一种是环境的承受能力。崔凤军定义旅游环境承载力为: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它由环境生态承纳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经济承载量四项组成,具有客观性和可量性、变易性与可控性、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等特征,同时又是持续发展旅游的重要判据之一。2000年李艳娜、张国智认为,旅游环境容量的正确评价应建立在科学、全面、完善的指标体系上。根据旅游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及旅游业的概况,将旅游环境体系分为生态容量、空间环境容量、设施容量、社会环境容量四个部分。
32旅游环境容量概念体系
     旅游环境容量(Carrying Capacity),是指在可接受的环境质量和游客体验下降的情况下,一个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最大游人数。旅游容量研究的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旅游容量概念。一般可分为基本容量概念与非基本容量概念。
    基本容量概念包括:(1)旅游心理容量,或称旅游感知容量,是指旅游者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保持最佳游兴)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所关注的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质量,它是从旅游需求角度阐述的一个容量概念。(2)旅游资源容量,指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域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3)旅游生态容量,指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4)旅游经济容量,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经济环境下某一旅游地域能达到的最大旅游规模。(5)旅游社会容量,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容忍的旅游者数量。
    非基本容量概念是在基本旅游容量基础上导出的一些极端状况下、一些特定条件下的旅游容量概念。包括:(1)现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前者是当前已经存在的旅游容量,后者是在未来某一时间可能达到的旅游容量,一般指规划旅游容量。通常期望容量要比现有容量大,如通过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改善旅游接待条件,改善生态系统,增加人工排污设施,采用污水处理、污物外运等措施,使旅游地域增加旅游容量。但并不都是规划旅游容量大于现有旅游容量,当一个已成熟的旅游区需要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时,反而要减少旅游容量。(2)按照旅游地域的空间规模,可以有景点旅游容量、景区旅游容量、旅游地旅游容量、区域旅游容量。景点容量指游人活动的基本单元——景点的容纳能力,景区容量指景区内各景点的容量与景点间道路容量之和,旅游地容量指各旅游景区容量与景区间道路容量的总和,依次类推,可得区域旅游容量。
33不同环境容量间的关系
    不同环境容量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是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一般认为旅游经济发展容量与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有比较明显的正比关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区居民对旅游者的接纳程度越高;旅游感知容量与其他四个容量成程度不同的正相关;一般而言,旅游地资源容量越大则其生态容量也越大;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地可接待的旅游流量,决定于五容量中最小的容量值,即所谓的瓶颈效应。
34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看法,崔凤军(1995)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承载力的一个分支,而旅游承载力由环境生态承纳量、资源空间承纳量、心理承纳量和经济承纳量四项组成。明庆忠等(1999)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内容体系:自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经济环境容量和人文旅游环境容量。明庆忠认为旅游环境容量即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除部分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外,多数情况是过多旅游者的拥入,超出了旅游地(或景区、景点)的环境承载能力,使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资源遭到破坏。为避免旅游业重蹈工业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必须合理确定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旅游地发生“多大的改变才是可接受的”,将旅游者的数量严格限制在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之内。
    分析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不同定义和内涵,笔者认为,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实质是相同的,应当理解为是对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达。

[分页-landscape]
4九寨沟旅游环境容量分类评价与分析
41旅游生态容量
     旅游生态容量,指一定时间内某一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包括水质、大气质量对旅游及相关活动的承受能力;土壤、植被、野生动物对旅游及相关活动的承受能力;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旅游及相关活动的承受能力。
411水环境容量
     水体纳污能力即是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是特定水体在一定环境目标条件下某种污染物的容许排放量,它可以定量说明这种水体对污染物的承载能力。河流的容许排放量为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之和。自净容量是指水体的自净能力,其自净系数一般取实验数据或经验数据,需确定污染源和排污地点方能计算,在这里,暂不考虑此项。下面,我们着重从九寨沟水体的稀释容量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W=[CS-CO]*Q/1000/(3600·24)
式中:[ZK(]CS——水环境控制目标浓度(水质标准)(毫克/升);
CO——背景值浓度(毫克/升);
Q——流量(立方米/s)
羊峒为九寨沟的总出水口,流水常年不断且年变化很小。枯水期BOD的背景值浓度为0.78毫克/升,GB3838-2002Ⅰ类水质标准BOD为3.0毫克/升,沟口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03(立方米/秒),则从流动水体来考虑九寨沟的日稀释容量。
每日水体的日稀释容量为:
W=(3.0-0.78)×9.03×1000×3600×24/1000=1732026.24(克)
    对人均水体污染程度的考虑:考虑到九寨沟风景区居民总人数和生活方式稳定;自2001年5月1日全面实行“沟内游、沟外住”;景区垃圾日产日清;环保免冲厕所产生的污物全部打包运出沟外;景区内唯一的就餐点诺日朗餐厅的废水全部罐装运出沟外;景区内人车分流,游览路径规范,因此,原则上游客似乎并没有污染水体的条件。理论上,游客人数与对景区内水体影响程度呈现正相关。这与游客素质、个人行为、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有关系。通过科研部门长期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考虑到特殊事件、季节因素、雨情、水情等水文变化规律,我们认为,进沟人数与BOD值之间关系不敏感,换句话说,人均BOD影响趋近于零。
    如果通过精密仪器定量监测人均影响变化值来进行容许人数的计算,则九寨沟水环境总容量在现有管理水平下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412生态容量综合分析
    由上可见,在九寨沟现有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下,其水环境容量是很大的。九寨沟的生态承载量在计算时应遵循《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的生态原则,如针林地每公顷2~3人,阔叶林地每公顷4~8人,城镇公园每公顷30~200人。
如上考虑,九寨沟的森林面积以30000公顷计,针阔叶林比例以7∶3算,则九寨沟的生态容量应为10.2万人(计算公式:生态容量=阔叶林容量+针叶林容量=30000×70%×4+30000×30%×2=102000)。
    关于生态容量的测定,一般应以旅游区为基本空间单元。由于旅游活动直接导致的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严格管理措施而予以控制、限制或者基本可以杜绝,如践踏、采撷、折撷等,在生态容量测定中一般不予考虑,而只考虑对污染物的吸收、净化。因此,一个旅游地区生态容量的测定因子主要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净化与吸收旅游污染物的能力,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出的污染物总量。在绝大多数旅游区,旅游污染物的产出量都超出旅游区生态系统的净化与吸收能力,因而一般都需要对污染物进行人工处理。在用人工方法处理污染物的情况下,旅游区可以接待旅游量的能力会明显扩大许多。具体的容量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和资源规模、管理方式等,在计算遗产地旅游容量时应当进行综合考虑。基础数据:沟内厕所有636个蹲位,如果人平用10分钟,则一天8个小时内可供3万人使用;九寨沟风景区拟建日污水处理能力为2000吨的污水处理场,每人平均每天产生污水约0.13吨,则容量为15348人;沟内垃圾日产日清,故暂不在考虑之中。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取最小值15000人。在影响生态容量的几个因子中,如水环境容量、森林容量、污水处理能力、厕所蹲位、垃圾处理等因子中,其单因素考虑的容量有大有小,但决定其容量的应是最小值。
42旅游资源容量
    指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某一旅游地域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包括设施环境容量和空间环境容量。
421设施环境容量
    指基础设施(给排水、供电、通讯与交通等设施)和服务设施(住宿、餐饮与其它设施)对旅游及相关活动的承受能力。
    九寨沟2005年宾馆共有18019个床位;观光车共有座位6342个,瞬时运载能力为6342人,每天平均运转3次,则容量为19026人;沟内唯一餐厅可同时容纳4000人吃饭,按人均就餐时间为40分钟,则11:00至14:00就餐人数可达18000人;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对容量不很敏感。故设施环境容量在此取最小值18000人。
422空间环境容量
    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欣赏,具有时间、空间占有的需求而形成的某一时段内(如一天)的游客承受量。它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空间限制与旅游者自身的感知容量的复合概念。采用传统的线路容量计算法加以估测。
    从生态旅游的角度考虑,景区内人与人之间应保持相当的距离。在早期的九寨沟总体规划中(如96年总规),采用线路法,取人均占有面积为10米。景区内现已实行人车分流,从理论上讲游人只能在60公里长的栈道上行走,由景区空间容量=60000÷10=6000人。显然,仅以6000人作为九寨沟的容量是不符合现实的,但随着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完善,给6000人的空间环境容量附于一定权重(X)进而为总容量作贡献并综合考虑是必要的。
43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
    旅游经济容量,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诸如饭店床位、食物供给、水电供应等)所决定的能够接纳的旅游活动量。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基础设施与旅游专用设施的容纳能力,投资和接受投资用于旅游开发的能力,当地产业中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所能满足旅游需要的程度及区域外调入的可能和可行性,旅游业与利益冲突产业的利益关系,区域的旅游业人力资源状况等。一般认为旅游经济发展容量与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有比较明显的正比关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区居民对旅游者的接纳程度越高。
44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
441社会环境容量
    九寨沟旅游社会环境容量主要由居民的感知容量与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人文景观等对旅游者的限制数量以及旅游区管理水平限制容量组成。对于旅游业占绝对主体的地域,居民所能承受的游客密度要远大于不同产业结构特征的地域。九寨沟旅游业为其区域的主导产业,旅游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旅游社会环境容量计算时居民感知容量可以取无穷大。同时,九寨沟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区域,人文景观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旅游者对当地民俗风情、居民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冲击,使该区藏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汉化”现象,但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促进对当地民俗文化风情的保护。目前,从政府到居民个人都在尽力维护与发扬民族文化与特色,因此在计算人文环境所决定的旅游容量分值时也取无穷大。
442管理水平容量
    社会环境容量在以管理水平的限制加以衡量时,一般情况按100名游客需要一位正式管理人员,50名游客需要一位临时管理人员。管理局正式人员500人(可参与管理人员按55%算),临时人员300人,则现有管理容量为42500人。但现实表现2万多人就主观感觉满负荷了,这是受到了空间环境容量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限制。管理容量应当与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成正比的,但受空间基础设施的限制,管理人员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管理容量将不再与其成正相关。
45旅游心理容量(旅游感知容量)
    旅游心理容量,或称旅游感知容量,是指旅游者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保持最佳游兴)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所关注的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质量,它是从旅游需求角度阐述的一个容量概念。后面有叙述。
5容量权重的确定与总容量的计算
    根据旅游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及旅游业的概况,将旅游环境体系分为生态容量、空间环境容量、设施容量、社会环境容量四个部分。确定旅游环境容量的各个方面的权重,要减少随意性、提高权重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又要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参考有关资料采取专家咨询法给权重,综上所述,九寨沟旅游环境容量约为2.2万人。
6九寨沟特定条件下旅游环境容量分类计算
61现有日容量18000人的确定
    九寨沟风景区的游人容量计算方法应根据沟内的游览结构来制定。沟内游览结构特点明确,即绝大多数游人都是乘坐景区交通车到达各景点,然后步游观景。而风景区内游人实际步行到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各个景点的范围。因而风景区内各景点的容量之和即是风景区的游人容量。九寨沟各景点的合理摄影场地、观景场地、休息场地现已配备完整,步行游道已能充分发挥作用。因而景点的容量按线路法计算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九寨沟栈道长60公里,宽两米,但铺设防滑铁丝网的宽度平均只有1.5米,从游人安全和心理因素考虑,其步行活动面积为60000×1.5=90000(平方米)。人均占有步游道面积按5平方米计算,那么,九寨沟风景区日环境最佳容量就应该为60000×1.5÷5=18000(人)。不考虑季节因素,风景区的游人日容量为18000人次,按全年360天游,游人平均游程1.5天计算,则风景区年容量为438万人次。
小结:本算法得出,九寨沟现有日容量为18000人,年容量为438万人次。
62旅游心理日容量12000人的确定
     旅游心理容量是一个由很多变量组成的函数,这些变量主要由旅游地的性质、旅游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旅游组织形式等类别。同旅游地性质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旅游活动的形式、旅游地域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和旅游地的开发程度等;同旅游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个性心理特征、审美观、受教育程度和来源地(如城市与农村、东方与西方、南方和北方等传统地域概念)等;同旅游组织形式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团队组织形式、游客间的亲密关系、旅游线路组织形式、旅游时间安排等。
    旅游心理容量是个多因子函数,各单因子都具有社会性,很难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计算机建模。因此学者大都将各单因子组合成为一个单一变量函数,组成了游客满意度同游客人数之间的相关函数,来计算旅游心理容量。满意度可以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得出,游客人数可以通过航片、实际点数得出,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比较容易得到。在高强度的特定旅游区内,一般随着旅游者人数的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
    为简化难度,我们从游客普遍心理与感知角度出发,通过游客问卷调查,充分考虑九寨沟风景区环境的季节变化和游客的安全需求,建立不同的心理容量标准,并以全新的角度来探讨景区心理容量。

[分页-landscape] 
    夏秋季节(6、7、8、9、10月),属于旅游旺季,环境状态佳,游客心理容量标准为15平方米/人。观光车共有座位6342个,瞬时运载能力为6342人。考虑到观光车调度运行、游人中转等因素,观光车的实际乘运效率约为65%,即6342×65%=4122(人),则该时段九寨沟风景区内的日容量就应该为60000×2÷15+6342×65%=12122(人)。
    在初春和秋末季节(4、5、11月),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游客心理容量标准为20平方米/人。九寨沟木栈道长60公里,宽两米,但栈道上铁丝网宽度平均为1.5米,其步行活动面积为60000×1.5=90000(平方米),公路人口密度取30人/公里,则日容量为60000×1.5÷20+30×50=6000(人)。
    在冬雪季节(1、2、3、12月),路上有雪,从安全和趣味角度考虑,仍采用栈道上铁丝网有效宽度1.5米,取游客容量标准45平方米/人,公路人口密度取4人/公里。那么,该时段九寨沟风景区内的最佳容量就应该为60000×1.5÷45+4×50=2200(人)。
    年容量算法:风景区的游人最佳日容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九寨沟全年365天可游:夏秋季节(6、7、8、9、10月),属于旅游旺季,最佳日容量为12122人,则该时段游人总容量为12122×150=1818300(人);在初春和秋末季节(4、5、11月),最佳日容量为6000人,则该时段游人总容量为6000×90=540000(人);在冬雪季节(1、2、3、12月),最佳日容量为2200人,则该时段游人总容量为2200×120=264000(人);累加全年的各个时段容量,则风景区年容量约为2622300人次。
小结:从季节因素考虑,夏秋季节心理容量为12000人,年容量约为260万人次。
63日容量18000和12000的对比分析
①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游人容量计算宜采用下列指标(线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计,5-10m2/”,因九寨沟的旅游服务设施是能够满足需要的,现取最小值游客人均占有道路面积为5m2。
线路(面积)容量法计算公式:
九寨沟日容量=九寨沟步游道面积÷人均占有步游道面积
=60000×1.5÷5
=18000(人)
②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游人容量计算宜采用下列指标(线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计,5-10m2/”,现取中间值游客人均占有道路面积为7.5m2。
线路容量法计算公式:
九寨沟日容量=九寨沟游览步游道面积÷人均占有步游道面积
=60000×1.5÷7.5
=12000(人)
    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取《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标准的最小值而得出日容量18000人,可看作现实中能应用的最佳容量。取中间值得出的12000人,与前述的心理容量是吻合的。
64对最大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分析
    从发展地区经济角度考虑,在有效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我们期望科学分析得出九寨沟旅游环境容量最大值。景点游览设施系统完善后,拥有的步行游道、场地面积有较大增加;在合理的摄影场地、休息场地配置之后,步行游道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因而景点的容量按面积法计算。九寨沟现有景区步道为60公里,平均宽度为2米,黄金周期间,人数众多,人均占有步道面积按5平方米计算,则景点的瞬时容量为:60000×2÷5=24000人。因是从最大容量考虑,还应当将观光车纳入计算范围,因车上也可以观景。观光车更新换代后,将有261台新车,其中大巴101辆,每辆有42座,中巴100辆,每辆有21座,观光车共有座位6342个,瞬时运载能力为6342人。考虑到观光车调度运行、游人中转等因素,观光车的实际乘运效率约为65%,即6342×65%=4122(人)。也就是说,当24000人步行在九寨沟各景点游览的同时,还有4122人在观光车上,或沿公路观赏景点,或从一个景点前往另一个景点。那么,九寨沟风景区内的日环境最大容量就应该为24000+4122=28122(人)。
    下面继续对九寨沟最大日容量进行分析计算,从三个角度进行考虑:自然地理容量算法、卡口容量算法、旅游区规划常用容量算法。
641PCC:自然地理容量算法
景区游览公共面积A=人行栈道120000平方米+休息亭3800平方米=123800平方米
V/A:每位游客所需要占用的面积,九寨沟的步行道随地形起伏较大,应当介于容量参考标准登山步道标准(8平方米/人)和游步道容量参考标准(12平方米/人)之间,结合九寨沟的实际考虑,设九寨沟栈道容量标准为8.8平方米/人。
Rf:日接待人次,营业时间(早上7:00至晚上7:00,计12小时)/景区游客平均逗留时间(6小时)。绝大多数游客是以乘坐观光车到各景点进行游览,故单纯从观光的方式来看,九寨沟人员周转人次是超过1的。
自然地理容量PCC=A÷V/A×Rf=123800÷8.8×(12/6)=28136(人)
642卡口容量算法
    从总体看,游人在区内的时间分为景区步行游览时间、交通时间和午餐时间、休息时间等等。观光车座位共有六千多个, 诺日朗接待中心可同时容纳三至四千人吃饭。九寨沟风景区内面积很大,在旅游旺季游人早上进沟的三个小时里,沟口成了交通卡口,因此,高峰时段九寨沟沟口能够容许进入的人数成为九寨沟的最大日容量。目前沟口车站有10个站台,在沟口众多游客的压力下,平均可两分钟发一次车,则三个小时可发900辆。观光车大巴平均每辆有42个座位,小巴平均有21个座位,大、小巴车数量相当,故平均每辆车有31.5个座位,则观光车最大运载能力为31.5×900=28350(人)。在三个小时的时间内,按观光车和现行道路状况,游客已足够可以均匀地分布于沟内。只要服务管理跟上,该数量就可以达到。
     因此,九寨沟风景区的最大日容量为28350人。
643旅游区规划常用容量算法
利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旅游区容量:T=Σ[DD(;]n[]i=1[DD)]Di +Σ[DD(;]p[]i=1[DD)]Ri + C(Di =∑Si)
Di为第i景区容量, Si为第i景点容量,Di =ΣSi,九寨沟栈道遍布整个景区,因此,在人车分流的情况下,栈道容量就是九寨沟旅游景区的容量。(m、n、p分别为景区数、景点数、景区内道路条数,C为非活动区接纳游人量)
从各景区景点局部看,设游人在景区能够均匀分布,容量可这样计算:
旅游区容量:T=Σ[DD(;]n[]i=1[DD)]Di +Σ[DD(;]p[]i=1[DD)]Ri + C(Di =∑Si)
=(7542+9912+4626)+(1233+833+2250)+8775×6%+10745×6%+6876×6%
≈2.8(万人) 后附详表
7结语
    目前关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疑问和争论。本文根据九寨沟实际情况并参考了相关标准,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探
索和实践,通过分析与定量力求接近九寨沟旅游环境容量的真实值。综合分析本文从不同角度计算的旅游环境容量值,初步得出如下结论:九寨沟风景区旅游心理日容量为12000人(不同季节有不同值),最佳(适)日容量为18000人,综合环境容量22000人,最大日容量可达28000人,年容量为2600000至4380000人。
旅游环境容量具有客观性和可量性、变易性与可控性,关于环境容量的测定需要大量数据作支撑。旅游环境容量应当是一个动态值,它随着环境和时空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长期监测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不断接近适时环境容量的真实值。

                                                              (作者为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