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复兴老城南 重树文化旅游坐标-名胜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南京:复兴老城南 重树文化旅游坐标
[日期:2009-03-02]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韦铭 李冀   发表评论(0)打印



   今年,门东、门西、门外三大片区,10华里内秦淮,6.2公里城南段明城墙等大大小小数十项建设工程,进入规划、拆迁、改造、招商等不同程序,沉寂许久的老城南,正在走上复兴之路。

    但是,这将是一次“不可逆”的改造。老城南此番变局,能否留住南京数千年的文化之根?能否恢复曾经的繁华和地位?能否树起南京文化旅游的一个新坐标?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老城南进入集中改造期

    在地图上,老城南城市肌理清晰可见:中华路中分、明城墙勾边、秦淮河呈V字形贯穿全境。

    在现实中,以上述3条线为边界的门东、门西、门外三大片区,以及10华里内秦淮河和6.2公里明城墙沿线,大大小小数十项工程已经启动。今明两年,老城南将进入有史以来最密集的改造期。

    在门东片区,单是住房开发、道路建设、文化保护及景点打造3项目,已经达到16项,总投资超过42亿元。在门西片区,危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保护及景点打造的项目,已经达到15项,总投资超过61亿元。在门外片区,危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保护及景点打造的项目共8项,总投资超过41亿元。

    而起到串联三大片区的“两带”建设工程,也在加紧进行。明城墙风光带老城南段,从东水关到西水关的明城墙拆迁、复建、修缮、绿化等工程总投入超过15亿元;内秦淮河西5华里整治和内外秦淮河沟通,两年内的投入也要超过2个亿。

    复兴路上的四大挑战

    改造建设的大幕已然拉开,但在这片古建筑和棚户杂陈、历史文化保护和民生因素交织的特殊片区,改造复兴面临的挑战超乎寻常。

    我们以今年启动改造的门西片区为例,进行了采访调查。

    人:谁走谁留?

    我们所熟悉的夫子庙,其实是一个纯粹的景区,但是,改造后的老城南,却与此不同,它是要恢复历史上宜商、宜居、宜游的“本来面貌”,不但有景,也要有人。

    南京大学教授赵辰在诠释他主持编写的《南京城南历史风貌区保护与复兴规划》时,把复兴后的老城南称为一座“混合”之城——在保护修缮后的老宅和仿古复建后的“老房子”里,有原住居民生活于其中,让世代相袭、邻里走动的人居气息重现城南老街巷,这才是一座“活”的老城,也只有这样的老城才能有魅力,才能吸引更多人气,将旅游带动经济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但实际的问题是,现在的门西每栋老宅中,几乎都住进了比当年多出2—3倍的居民,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大部分老宅的院子里都搭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披子。随着整治中拆除这些违建,必然有部分老住户要彻底离开。

    哪些人走?哪些人留?

    “我们的计划是先迁出全部居民,在整治完成后,再按照每人不低于30平方米的面积回迁部分原住居民。”工程负责人认为,危旧房改造结束后,原先的旧宅会升值,部分有实力的原住居民可以按新的市场价格迁入。另外一部分经济实力不足的老居民则会申请经济适用房,离开老城南。通过这种市场杠杆,自然筛选出一批留下的老居民。

    但最终也许不会这么简单。以正在拆迁的胡家花园为例,在5.6万平方米的面积内,被拆迁的老住户竟多达693户,记者采访的居民无一例外希望回迁。如果适用回迁政策,老居民的优先购买权如何分配?

    十里秦淮西5华里工程完成后,沿河两岸的仿古河厅河房,有的楼上也住人,重现当年临水而居的人居旧貌。这里也将面临令人头疼的回迁问题。

    钱:如何平衡?

    上世纪80年代复建夫子庙,资金全靠财政划拨。而今天老城南的改造,却必须面临市场融资的考验。

    以往旧城改造筹资,主要通过房地产项目捆绑运作、文化旅游项目捆绑运作等形式来融资。但是查看门西片区的规划,鸣羊街以东11.7万平方米的历史风貌区,并没有和项目捆绑开发,是一个纯粹的危旧房改造项目。

    按照南京市的相关规定,该项目将享受规费减免的政策,每平方米成本降低200元左右。但这并不足以平衡项目资金。因为该片区必须在老城保护的大框架下操作,建筑容积率限定在0.8。该片区占地11.7万平方米,现有房屋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涉及住户3000多户,按0.8的容积率改造后,房屋建筑面积只有9万多平方米,资金缺口5亿多元。

    其实,资金难平衡是老城南各个片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即便是有景点项目捆绑的鸣羊街以西片区,整个资金缺口也达到7亿元。

    交通:外面的人如何进老城?

    要让复兴后的老城南成为南京文化旅游的新坐标,必须要有游客进来。但现在开发中的老城南景点,无论是门东的蒋百万故居、周处读书台,还是门西的胡家花园,都在古巷深处的大片民居中,现有交通可达性差。这将成为今后旅游开发的瓶颈。

    负责门西一批改造复建项目规划的南京大学建筑研究院专家周凌说,为解决文化景点修复之后游人到达的难题,他们需和南京交通规划部门一道花很大力气,想办法解决门西和外界的交通对接,现有部分道路的交通规划可能需要调整,这样外面的人才能方便地进入门西。只有让想看老城的人进得去,那些开发复兴的旅游文化景点才能有生气。

    历史遗存:如何开发,如何吸引人气?

    老城南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抓一大把”,如何开发利用,如何吸引人气,这也是改造中面临的挑战。

    周凌说,门西鸣羊街以西的老纺织企业旧址,如按工业遗存打造,和门西东边已开发成熟、历史文化底蕴更为深厚的“晨光1865”都市产业园,将产生风格相近、招商重复的矛盾。门西一批即将重现的历史文化景点如胡家花园、杏花村等,相对集中,如果做成多个面积较大的绿地公园,今后旅游开发怎么搞,会不会有人来,也是个难题。

    此外,要复兴老城南一批历史文化景点,前期历史考证工作的难度较大。像大报恩寺这样的明代建筑的复建,有图文可考,历史考证尚有据可依。而门西地区要复兴的历史文化景点,有的是唐代甚至南北朝时期的,过去的建筑多为结构,早已损毁,历史文献记载也不够具体,到底旧址在哪儿,原样如何,都需进行审慎的历史考证,工作量较大。

    重树南京文化旅游坐标

    正因为面临上述挑战,有专家指出,老城南复兴,必须纳入整个城市规划统筹考虑,这样的话,像交通、资金等难题才有可能解决。

    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但老城南成为南京文化旅游新坐标已是大势所趋。

    过去,夫子庙是南京历史文化旅游的一个座标,但是今天,当我们站在夫子庙大成殿前蓦然回首,却发现夫子庙只是一个点,更多的南京历史文化散落在十里秦淮两岸,散落在老城南的街巷里。

    南京大学建筑专家赵辰教授说,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魅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与提升,某种意义上说,是城市历史文化载体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南京历史文化旅游经济效益的实现,只能在老城南保护复兴的基础上实现,单纯一座夫子庙是无力承载的。

    在历年南京文化旅游调查问卷中,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始终是中外游客来南京的首选旅游目的地,每年2000多万游客的选择,理由只有一个:古城南京的历史文化风韵,只有在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才能感受到点滴。但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当老城南复兴完成,走进青石条板铺路的老街巷,古城南京的历史记忆才能被完整地找回来。一旦老城南复兴重现,每年慕名而来的游人又何止2000万人次!

    这,也许能说明老城南一系列改造工程的价值。

    记者了解到,正在制订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新的规划方案,因有诸多需和老城南复兴对接的问题,至今未能最终定稿。负责该规划的南京大学旅游专家吴小根说,随着南京保护复兴老城南工作的推进,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开发,必须纳入老城南保护复兴规划中统筹考虑,才能完美和完善。(韦铭 李冀)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