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公园-名胜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上海世博公园
[日期:2010-01-11]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综合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上海世博公园介绍

  上海世博公园处于城市中心区,黄浦江南岸,担负着与老城厢、外滩和陆家嘴一起,实现上海城市跨越浦江、塑造体现上海各个发展时期城市意象的功能。世博公园应以上海市公园绿地的现状和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结构出发,研究其在整体系统结构中所占的地位及作用,需要给城市提供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及人文景观,为城区市民创造出良好的游憩休闲场所,为城市提供"氧气库"和舒适、健康的外部休憩空间,可确定它为城市永久性的公园绿地。因此,世博公园是具有生态风景、科教文化、户外观演等功能的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大型公园绿地。

  上海世博公园“中国绿扇”结构

  整个公园犹如一把精致的“中国扇”,许多珍贵的植物更是点缀了整个“扇面”。

  珍贵树种构成“扇骨”

  “镇园之宝”为进口青枫

  世博会是一次世界性的盛会,因此世博公园的植物也体现了“世界性”。现场的绿化工程师告诉记者,20其高度之高和胸径的之粗在整个上海市都是难以觅得的。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六棵东方杉还是在金山找到的。公园的另外一大亮点是银杏树,由于在种植时采用了新科技,使得树的每一面受到阳光照射都相同。整个公园内还栽种着120平方米的进口马蹄莲,这种植物极为娇贵,即使家养都很难存活。

  尽管目前世博公园的绿化已基本建成,达到绿与水的交融。整个公园预计使用的植物品种将突破一千种,是普通公园绿地的十倍。,在经过今年夏秋两季的考验后,有部分漂亮的植物将被淘汰。金典美容艺术学校:化妆师培训、美甲师培训、芳疗师培训、美容师培训

  昔日塔吊有望保存

  年内全面建成后,“中国扇”造型的世博公园将非常别致。通过大树在不同位置的整齐排列,形成空气对流和视线延伸;坡地变化的景观、防汛墙的景观与防洪的双重功能布局,与黄浦江形成有机整体,达到绿与水的交融。整个公园预计使用的植物品种将突破一千种,是普通公园绿地的十倍。

  此外,这里还将留下人们对于滨水工业的记忆。公园的原址是上钢三厂和江南造船厂,两座原来的塔吊有望被保存下来,改造成立体绿化;而江边唯一的一个内凹式码头,将成为天然的“水中舞池”但点缀“扇面”的植物并不一定能保留到明年世博会期间。据介绍,由于世博会将横跨明年夏秋两季,而且世博公园又临近江边,有些植物是否能经受得起温度、风力、湿度的考验还不得而知,在经过今年夏秋两季的考验后,有部分漂亮的植物将被淘汰。

  位于浦东卢浦大桥下、北邻黄浦江、占地29公顷的世博公园,尽管占地不大,但整个规划结构犹如一把“中国扇”。“世博公园里50多个品种、3700棵大型乔的种植都是方阵式的布置,而且这些乔木的胸径、冠幅、分杈点、蓬径、形态姿势己乎是同一规格,种植上做到呈放射状。”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超告诉记者,大型乔木构成了折扇的“骨架”。

世博公园中的多种植被

 观景电梯从卢浦大桥直达世博公园

园内排列整齐的引风乔木

  选好“骨架”,其实并非易事。公园里有六棵珍贵的东方杉,现场的绿化工程师告诉记者,20 棵从日本引进的青枫堪称“镇园之宝”:“这种青枫是枫树的一种,和常见的红枫不同因此这些树的大小、高度甚至树杈的角度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作为世博园区的“绿肺”———世博公园日前基本建成。[2]


  世博的绿地

  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总数7000万人次访客,最高峰日流量80万人次,平均日流量40万人次,对于博览、商业、参观、游憩等多重功能的需要;根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要求,世博公园应承载的日游人量为:高峰8万人次、平均4万人次。

  关怀人的各项需求与感受,创造优美、亲切、舒适的会展户外空间环境;积极塑造标志性空间场所,让世博会成为城市和世博事业发展世上的永恒记忆[2]。因此,世博公园具有安全疏散、游憩等候、会间会后展示与纪念等功能的"世博的绿地"。

  滨水的绿地

  上海城市公园分布现状是:144个公园绿地85%以上面积在10ha以内,多分布在市中心;大规模公园绿地数量少,且不均衡地分布在城市外围。上海中心城区更需要便利可达、与水结合、活动丰富的大型公园绿地。

  90年代开发浦东之前,世博公园基地保留着自然生态肌,城市建成区的扩张迅速侵蚀自然生态基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后工业时代的到来,采取措施恢复生态系统是和谐城市创造的要求。水利技术的发展,将城市滨水地带建成人们休闲游憩的场所成为现实与趋势。因此,世博公园具有生态保健、亲水游憩、水上休闲等功能的"滨水的绿地"。

  上海世博公园技术指标

  世博公园首先是世博期间世博园区内的公共活动区域和标志性景观区,是能容纳高密度游人的展览型的绿地;其次是与城市绿地系统合理衔接的中心城区的大型滨水公园绿地。会后城市休闲公园绿地和会期间高容量集散停留空间的双重功能是相互冲突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指标,来统筹组织会期内的具体使用功能和会期后的城市公园绿地功能的实现。

  分级防汛

  场地安全是世博会顺利进行和永久性公园绿地建设的基础。黄浦江穿越中心城区,流归大海,是上海市防洪体系的重要环节,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要求黄浦江防洪需设置千年一遇的防洪墙,为满足公园游览、亲水性、感受日潮景观的需求,特将世博公园的防汛墙分级设置。为确保在特殊情况下世博会的如期开展,将防洪墙内用地占总用地的百分比也做出限定。用此限定性指标很好地解决了防洪与景观、会展的矛盾。

  场地容量

  世博公园规划建筑用地占面积的比率为8%,会间绿地率为50%,道路场地面积比率为42%;按现行《公园设计规范》,活动场地最小为5平方米/人,世博公园容量:(29ha×42%)÷5m2/人 = 2.44万人。但是会展时,预计世博公园平均日人流量为4万人次,最高人流量可达8万人次,只有扩大容量,采取安全措施,才能满足游人的交通集散和观光游览功能。

  对策是:会间占地35%的绿地可做为临时集散场地;道路场地容量标准定为人均道路场地面积2.5平方米(按大型体育设施的设计规范为技术标准),达到极限容量;

  扩大设计容量计算为: 道路场地容量:(29ha×42%)÷2.5m2/人 =4.87万人

  绿地承担容量:(29ha×35%)÷2.5m2/人 =4.06万人

  场地极限容量:4.87万人+4.06万人 =8.93万人

  设计中应考虑会间组织大型活动时,在安全管理的条件下,人数控制在4万以内,安排疏散时间和通道、防灾、防人群踩踏的措施。

  绿地指标

  根据世博公园的高容量、高强度的展示绿地要求,兼顾会期内的具体使用功能和会后的城市公园绿地功能,世博公园绿地率制定会间、会后两种设计指标。世博会间绿地率不小于50%,会后不小于70%。

  为体现生态世博、恢复基地自然肌理,根据上海的地理条件,满足世博公园高容量的植物展示造景功能和创造生态的植物群落景观,制定乔木:灌木:地被的比例,世博会间为5:1.5:3.5,世博会后为5:2.5:4.5,该比例可根据各方案的特点上下浮动5%。

  场地舒适度

  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场地环境,是实现人与人和谐、人与环境和谐的基础,为此,设计任务书中制定了道路硬地遮荫率和座位数指标,来提供人性化的环境。遮荫率:遮荫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道路场地面积的百分率。遮荫物特指在世博会期间、人可进入的,可用于遮荫、临时避雨的绿化(分支点高度大于2.2米)和景观设施(净高大于2.2米)等,遮荫率须不小于25%。

  场地中所有可用于休憩的座位总数即座位数。包括座椅设施、场地台阶(通道型台阶除外)、花坛边沿等可利用的座位,座位数在公园设计规范规定为游人数的20-30%,设计任务书中确定世博公园的座凳可与遮荫设计结合,必须不少于1万座[5]。

  用地控制指标

  根据世博公园会期与会后的绿地功能的差异,设计任务书中制定了会间、会后两套设计指标,见表2、表3,要求设计方案能在会间、会后顺利转换。

  3.指导性设计引导

  交通组织

  世博公园内部道路系统应与园区内的交通有机结合,并考虑同世博园整体规划相协调。在世博会期间,公园内将满足世博会游览车的行车需要,而在世博会后,原则上禁止社会车辆的进入,建议考虑尺度合理的景观道路,注意游览路线与其他功能性线路的衔接。

  考虑游人的行为方式、感受,和立体交通、水上交通的需要,可设置多用途、多级别园路,形成功能齐备、分布合理的道路系统[3]。

  合理组织人流、物流、车流、船运等交通系统,协调好分流、等候、集会与疏散的关系,解决好区内外多样化交通方式的衔接[5]。

 跨越在世博公园中的“空中弧桥”

  滨水岸线

  世博公园要注重黄浦江两岸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的保护和利用,创造更舒适的人居环境。通过保育滨江生态湿地、关注浦江潮夕变化"还滩于河" [2]。

  做活"水"文章,利用防汛标高的分级和防洪墙标高内场地面积的不同比例,消化了防洪墙标高的落差变化,塑造高低起伏的滨江绿坡,保护和改善湿地等自然景观,在营造亲水空间的同时,充分体现对黄浦江自然生态的恢复和尊重,为21世纪人类城市建设和改造树立典范[2]。

黄浦江水由后滩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净化后成为世博公园内的水系

  正生态"技术

  世博公园设计要诠释21世纪"人、城、自然"共存、共融,和谐发展的理念,需要有新设计思路、新生态技术的应用[2],设计任务书专项研究对此也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性设计引导。展示世界最新技术成果也是世博会的基本功能之一。解决基地立地条件与"绿洲"生态目标的矛盾;防洪与亲水需求的矛盾;高强度人流、安全性与场地容量的矛盾等,都需要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实现设计目标,展示"正生态"技术。

  设计任务书要求方案必须提供5个方面以上的生态措施、技术图示及产品渠道。如:垂直绿化技术和屋顶绿化技术;地耐践踏与即时更换技术;土质改良等技术措施;生物物种选用、群落设计和保育技术;水处理、水循环利用技术;场地透水技术;节能产能技术;物质循环利用技术;生态型新材料运用;夏季场地降温技术等。

  绿化景观

  实现"绿洲"生态目标,发挥植物生态功能,展示植被景观效果;以高大的乔木为骨架,以丰富多彩的湿生水生植物为铺垫形成"都市森林和滨江湿地"景观。

  树种选用符合植被地理特征的适生物种;鼓励选用乡土树种;考虑基地条件规划合理的季相景观。考虑汛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鼓励选用健康保健物种、特色种和新品种[5]。

  物种配置时应考虑展览期间的遮荫、等候功能,强化立体群落配置,体现生态、环保、节能、亲水、保健等功能要求的设计引导。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