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20世纪遗产:遍地瑰宝待传承-遗产要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无锡20世纪遗产:遍地瑰宝待传承
[日期:2008-04-09]  来源:新华网无锡频道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春节期间,一部名为《锡商》的纪录片在央视热播。让无锡人引以为豪的工商文化,成为全国热议的话题。在历史的长河中,百年如白驹过隙。《锡商》让人们再次审视无锡那闪亮而辉煌的篇章:从“四大码头”,到教育遗存;从工商遗存,到近代园林遗存和桥梁,百年辉煌为无锡留下一地瑰宝,20世纪成为无锡文化遗产最丰硕、最具活力的时期。在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无锡在每个节点都有代表作出现。

    让历史更趋完整 

    “说实话,当初将‘20世纪遗产保护’作为2008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的主题时,我们也很迷惑。”市文化遗产局局长建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然相告。这种迷惑,来自于对20世纪遗产的认识:20世纪遗产该如何界定,又为何要保护? 

    确实,“20世纪遗产保护”在国内文保界是个空白,对20世纪遗产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认识,因此更谈不上有效的保护。而这,也正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力荐将此作为本届论坛主题的动因。而在由“线形文化保护”到“20世纪遗产保护”的论坛主题变更中,经过对本市20世纪遗产的重新梳理,作为论坛东道主的无锡形成了初步认识:20世纪遗产,应为1901年至2000年的文化遗产,根据目前大量流失的现状,应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 

    “历史应该是完整的,不能出现任何‘断点’或是‘盲区’。”文化遗产局副局长施展如是说。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变化最大、变更最快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都处于重要历史时期,但正因为20世纪离我们很近,近得触手可及,因此,受传统文保概念影响,20世纪遗产远离人们的视野,也正因为此,导致了20世纪遗产的大量流失。市文化遗产局文物处处长杨建民告诉记者,20世纪遗产缺失不全的现象,在我国文保界比比皆是:南京大屠杀,因当时没有收集证物的概念,导致证物大量缺失;“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但相关实物已很难寻觅;“上山下乡”,当年的知青点在全国范围内已很难找到,人们只能从文学作品中了解这段历史…… 

    “让历史更趋完整”,这是关于20世纪遗产保护的“无锡认识”,通过论坛,对20世纪遗产进行文化遗产属性上的“定性”,实行规范化保护。 

    百年繁华岁月留痕 

    在对20世纪遗产形成初步认识之后,人们重新发掘梳理城市的收藏:20世纪遗产,无锡有没有,有哪些?我们没有失望。这一百年中,无锡拥有太多可圈可点的珍藏,她抓住了历史赋予的每个机遇,积极吸纳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伴随着城市快速崛起,拥有了大量工业遗产、教育遗存、近代园林遗存和桥梁等文化遗产,形成鲜明独特的工商文化。 

    教育遗存展示荟萃人文。从目前无锡现有的教育遗存来看,城中学前东路、学前西路一带是典型的教育文化区,集中了无锡女中、东林学校(原辅江中学)、崇宁路小学、无锡师范、大桥中学(原无锡县中)、锡师附小、原国学专修馆遗址等大中小和专业学校,串起一条无锡教育百年兴旺的红线。也就是在这条路上,名人故居遍布,有顾毓琇、钱钟书、荣德生、张闻天、薛福成等,这些名人故居都已修复开放,显示无锡近代人文荟萃的底蕴。 

    近代园林遗存和桥梁成为无锡20世纪遗产中最秀美的部分。梅园、横云山庄、太湖别墅、蠡园、渔庄、若圃、锦园、郑园等,20多处对公众开放的近代园林,以及有着“宝界双虹”美誉的蠡湖宝界桥及新桥,都得益于上个世纪一批民族工商业家对太湖的开发和建设,至今仍在太湖山水中熠熠生辉,成为无锡打造“山水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商文化更是20世纪无锡文化的主流。富有创造力的工商文化提升了无锡地位,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为无锡今日的腾飞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从20世纪初到二三十年代,无锡民族工商业迅速崛起,先后出现杨氏、荣氏、周氏、薛氏、唐蔡、唐程六大资本集团;而无锡籍工商实业家上世纪直接参与了大上海的营造,有影响的人士达100多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乡镇企业在无锡发祥,“苏南模式”示范全国。2007、2008年,无锡先后两批公布了35处工业遗产。 

    百年辉煌,岁月留痕,这是20世纪遗产的“无锡存在”。 

    留住身边的记忆 

    面对20世纪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无锡没有暴殆天物。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无锡以“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为契机,以“申名”为载体,加大文保力度,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全面保护多管齐下,借智文保论坛,结合工业遗产和乡土建筑保护,加强对20世纪遗产的保护,留住我们身边的记忆。 

    2006年,全国首个文化遗产局在无锡成立,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此同时,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了名人故居修复专项资金、考古专项资金、历史名城保护专项资金、惠山泥人保护专项资金和锡剧艺术传承教育专项资金等。近年来,已修复80余处文保单位、总投资达6.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市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将超过10亿。 

    多元投入,唤起全社会的文保意识,是无锡保护20世纪遗产的又一创新之举。2007年,全国首个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在无锡成立,已募集资金2400多万元。近年来,无锡依靠社会资金的多元投入,先后修缮了无锡县商会旧址、丝绸仓库、纸业公所、储业公所等十处历史遗迹,占全市修复总量的40%。同时,强化立法,将文保纳入法制范畴,以《文物保护法》为总纲,先后制订和公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配套文件,使文保工作有法有依、有规可循,破坏文化遗产的可依法惩处。而在文化遗产修复过程中,以项目化工程化管理,来确保修复工作的有序推进和重点突破。 

    保护成果有目共睹。随着对工业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古运河工业遗产走廊轮廓初显,原茂新面粉厂旧址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中国最早的乡镇企业春雷造船厂,正在建设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民族工商业首富发祥地的荣巷,已开始全面修复,当年荣德生创办中国最早的风雨操场,中国首家乡镇图书馆――大公图书馆也得到很好的保护。唐氏集团发祥地锡山区严家桥村,也列为省历史文化名村,进行全面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对20世纪无锡文化遗产的普查、发掘梳理,实施名地、名镇(巷)、名居、名遗工程,对20世纪遗产实行全面保护。“留住身边的记忆”,这是20世纪遗产保护的“无锡行动”。 (单红)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