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郭黛姮:研究圆明园 惠及当代 造福后人-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专访郭黛姮:研究圆明园 惠及当代 造福后人
[日期:2010-10-26]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汪仕豪   发表评论(0)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杰出女性系列访谈

郭黛姮教授

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敎授郭黛姮


  中国风景园林网 编者案:郭黛姮女士,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敎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博士生导师。

  一、初识研究圆明园的清华大学女教授

  中秋节前夕,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圆明园管理处联合召开的“数字化视野下的圆明园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报告厅召开。会上,记者结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深敎授、数字化圆明园学术带头人郭黛姮教授。

  郭黛姮教授从1999年开始,就领导、组织了对圆明园的综合性、全方位的学术研究。在这项研究工作中他们对国内外相关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资料室的走访取证、档案核查、文字考证、资料核对、图纸比对,并对同时期的王府、寺院、庙宇进行考察。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在完成圆明园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尹稚、副院长梁伟,2009年4月决定启动数字化研究,这一数字化圆明园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应用现代数字技术,跨越时空,将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三维影像,非常直观、生动地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再现在当代人眼前。

  其二,创建了一个方便专业人士与社会各界查阅、研究、应用的科学、详实、严瑾的圆明园基础历史史料的数据库

  其三,建立了便于对圆明园进行长期、科学、深入研究的一个互动平台。

  在十年中对55个时空单元、22个景区、120个空间单元进行了综合性科学研究考察,新发现了众多历史事件。

  在论坛中间短暂的休息时间,记者准备釆访郭黛姮教授,但就是在如此短促的有限时间中,还不断有工作人员、学生、老朋友、老同事前来要与她交谈,因此只好相约于两天后前往郭教授的办公室当面釆访。

  郭教授为人很直爽、实在,因此见面后只简单交谈几句,记者就直入主题。

  记者问到:“您做为一位女性,怎么会选择建筑设计这个专业?建筑专业对数学、物理,特别是立体、空间概念的理解、认识是要求很高的,而女性学外语背单词具有优势,而在空间概念确立上是有劣势的。”

  郭教授听后笑着回答道:“在我身上到未表现出对确立空间概念的困难,同时我的数学、物理也学得不错。因此学习成绩上并未影响我报考清华大学。之所以报考了建筑设计专业,还是因为高中毕业前受了一些重要影响。”

  “我是北京女一中高中毕业的。我选择了建筑设计专业,主要是因为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国家正在投入大规模建设,需要建筑设计人才。二是我和一些同学走访了当时在建设部工作、后来成为部长的戴念慈先生及一位女建筑师,受到很大启发。这位女建筑师鼓励我说,女学生也同样可以学好建筑,成为优秀的女建筑师。三是我们班请来了著名科学家钱三強前来作报告,他的教诲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我的父母亲对我选择建筑专业也表示了支持。”

  记者问道:“能谈一下您考入清华大学后的经历吗?”

  郭教授点头后回忆道:“我在建筑系读了6年多后,毕业留校当了老师。除文革中参加四清工作组,后又去西山工地劳动几年外,一辈子从大学毕业直到退休,从助敎到敎授,一生没有换过工作单位,一生主要时间与精力也都在清华教书。”

  “就这么简单?”记者疑惑地问道。

  郭教授笑着点头。


  二、亲手设计了两个有影响力的园林建筑

  记者问道:“您在加盟对圆明园的研究课题团队前,一定参加过一些园林园林建筑的设计吧?”

  郭敎授回答道:“我设计的第一个园林与园林建筑是在1992年,当时我是一边敎书,一边完成这个园林设计的。这一年珠海市市长亲自来到清华大学,邀请我前往珠海市设计一个占地58公顷、有一万平方米园林古建筑、总投资近2亿元的‘圆明新园’。在此之前两年,珠海市受深圳启发要建一个具有中国民族风釆的大型园林,当时邀请我去珠海设计后,由于这个大型园林叫什么名称、究竟是什么样的主题都未确定,因此就未具体深入进行。不料两年后,此事又被提了出来。”

  “看来您在古建园林上是很有名气的,不然珠海市长怎么会远隔千山万水从南国海边跑到北国来求贤呢。”记者道。

  “我只是以前接触过对圆明园的一些史料、与初步的研究而已。”郭敎授说道。

  “那么后来这个大型‘圆明新园’设计并建成了吗?”记者问道。

  “97年建成,并于春节前开业,到了三八节仅两天就吸引了8万游客,光门票收入就达到了800万元,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郭教授回答道。

  “这是您亲自参加、亲手设计的第一个大型古建园林项目,这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记者感叹道。

  记者又问道:“第一个大型古建园林设计项目成功后,第二个设计项目应该也很有份量吧?”

  郭敎授回答道:“我设计的第二个园林建筑是杭州西湖边的‘雷锋塔’。‘雷锋塔’是西湖的一个重要景观。它原名皇妃塔,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由于黄昏与落日时金碧辉煌,因比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是西湖十大景观之一。清末民初,民间流传雷峰塔上的砖块有白娘子“灵气”的说法,具有避灾、治病、去邪、宜男、利蚕的功能,尤其有利于妇女治病、早生贵子,因此引发了人们去挖古塔的砖石,求白娘子显灵,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塔身终于轰然坍塌。雷峰塔倒坍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人们企盼重建这座著名古塔。1999年底,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据人代会多次提案做出决策,顺应民心,重建雷锋塔。”

  “于是这一肩负着百姓希望与重托的重要使命,就落在了您的肩上?这是您的光荣与骄傲啊!”记者兴奋且带着敬佩地说道。
 
  “我们是被邀请去投标的中标单位,由于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保护文物遗址的前提下,恢复雷峰塔的景观功能,以弥补西湖景观缺失,扭转西湖旅游南冷北热的局面。因此我们的设计方案被评委选中。接受任务后,考古部门同时也开始了雷峰塔遗址和地宫的发掘。我们采取的是在原址上架空,用钢化玻璃做地面,让游客通过玻璃看到已成为废墟的历史上真实的塔基。同时对塔的功能加以拓展与延伸,并按雷峰塔原有的形制、体量和风貌建造一座新的雷峰塔。重建的雷峰塔并不是原本的砖石结构,而完全是当代的新结构。我既传承了历史,又体现出时代精神。”

  “从资料上看到对雷峰塔的建设在中国风景保护和建设史上创下了四个‘天下第一’的评价,塔类建筑采用钢材框架作为建筑支撑、承重主体‘天下第一’;塔类建筑中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天下第一’;塔类建筑内部活动空间最宽敞‘天下第一’;塔类建筑内部文化陈设最丰富‘天下第一’。”记者说道。

  郭敎授笑了笑,谦虚地摆了摆手,说道:“这么多个‘天下第一’不敢当,我只是考虑对于如何对文物建筑遗址保护的同时加以展示,使其价值得以更好的体现做了探索。但今后若干年后,后人再对雷锋塔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又有什么更新的建材与工艺,更聪慧的设计方法,那就是后人的事情了。”


  相关报道:风景园林杰出女性系列访谈

       郭黛姮: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文化景观展示与保护

       “数字化圆明园”论坛召开 三维复原实景图亮相

       关于圆明园的更多相关报道

编辑:elle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