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文化遗产大廓清-遗产要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山西省文化遗产大廓清
[日期:2008-05-13]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平遥双林寺彩塑千手观音  吴根喜摄


山西民俗:背棍

 

山西民俗:剪纸

 

    当一个充满睿智、激情与魅力的文化时代扑面而来的时候,地处太行之西,黄河之东的山西,以其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闪耀着前所未有的魅力之光。尤其是近年来,我省挖掘地域文化精髓,创作的艺术精品大踏步走向全国,让积淀几千年的三晋历史文化重焕容光,让世界看到山西深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现在,提及山西的历史文化,晋人自豪,国人仰慕,世界神往。

    眉户等入选传统戏剧类;襄垣鼓书、沁州三弦书等入选曲艺类;六合拳、挠羊赛、风火流星等入选传统体育类;阳城焙面面塑、定襄面塑、新绛面塑、平阳版年画、黎侯虎、上党堆锦和高平刺绣等入选传统美术类;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术、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抿尖面和猫耳朵、澄泥砚制作技术等入选传统技艺类;药膳八珍汤入选传统医药类;清徐徐沟背棍铁棍、河曲放河灯等入选民俗类。此外,晋北鼓吹、上党八音会、临县伞头秧歌、祁太秧歌、寿阳爱社、上党梆子、洪洞道情、孝义木偶、广灵染色剪纸和龟灵集传统制作技艺等我省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扩展项目,均在公示范畴。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璀璨夺目、熠熠生辉,显示了人文大省山西的“软实力”。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外,全省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3项。经省政府批准,去年,97项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渡海观音像

 

    两笔丰厚遗产:告诉你山西文化的家底

    近年来,多位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不断来山西考察讲学,历史学家李学勤、考古学家李伯勤、民俗学家冯骥才、经济学家卫兴华、商业史学家吴慧和著名作家李存葆……这些远来的“和尚”念的都是山西文化资源这本经。他们留下这样的感言:华夏文明大半部古文明史在三晋浓缩,山西是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液汁的圣地。有人不禁要问,人文大省山西,文化家底究竟有多厚?事实上,山西有两笔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笔是有形的,叫做物质文化遗产,另一笔是无形的,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给山西遗留下大批珍贵文物,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名不虚传。从距今13万年汾河之滨的丁村人,一直追溯到180万年前黄河沿岸的西侯渡遗址。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山西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就达255处,占全国同类遗址总数的一半以上。我省有不可移动文物35000处,现存古建筑18118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6784处,其中世界遗产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各级各类博物馆馆藏文物121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4785件。我省现存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数量占全国同类建筑物数量的72.6%。现存唐代以前的彩塑12712尊,古戏台2888座,汉唐至明清寺观和墓葬壁画2500多平方米,战国至清代10个朝代长城共2500余公里。这一切,均居全国之首!

    除了星罗棋布的古代建筑、彩塑、壁画、石窟艺术等不可移动、有形的物质遗产外,我省还有另一份同样厚重的文化遗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9月,我省3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左权开花调、河曲民歌、晋南威风锣鼓、绛州鼓乐、上党八音会、文水鈲子、五台山佛乐、天塔狮舞、高跷走兽、翼城花鼓、晋剧、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雁北耍孩儿、灵丘罗罗腔、孝义碗碗腔、秧歌戏、道情戏、二人台、锣鼓杂戏、皮影戏、潞安大鼓、中阳剪纸、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万荣董永传说、潞城民间社火等榜上有名。

    两批国家级项目:彰显人文大省的“软实力”

    今年一季度,文化部公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我省民间文艺、传统音乐、舞蹈、戏剧、体育、医药、民俗、曲艺等10大类40大项名列其中。

    杨家将传说、尧的传说、牛郎织女传说、万荣笑话入选民间文学类;太原锣鼓、恒山道乐等入选传统音乐类;平定迓鼓、赛戏等入选传统舞蹈类;上党落子、运城。

    29位传承人:预示三晋文明绵绵瓜瓞

    继中阳县60岁的王计汝,阳城县61岁的吉抓住被文化部授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分别成为受国家保护的中阳剪纸、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的传承人后,河曲民歌河曲县辛里生、吕桂英,狮舞(天塔狮舞)襄汾县李登山,翼城花鼓翼城县杨作梁,晋剧牛桂英、郭彩萍、王爱爱、武忠,蒲州梆子临汾市张峰、任跟心、郭泽民,运城市武俊英、王秀兰,北路梆子忻州市李万林、翟效安,上党梆子晋城市马正瑞,雁北耍孩儿大同市薛瑞红、王斌祥,碗碗腔(孝义碗碗腔)孝义市张建琴、田学思,秧歌戏(朔州秧歌戏)朔州市张元业,道情戏临县张瑞锋、任林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孝义市梁全民、李世伟,2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入国家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是传承人,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为其传承活动创造物质条件、给予精神鼓励,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必要条件。我省27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预示三晋文明瓜瓞绵绵,生生不息。

    为在更大范围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人开展传习活动,5月4日,省文化厅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开始进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评审,第一批109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已向社会公示。

    52个地方剧种减半:考验晋人抢救濒危遗产的速度

    近年来,我省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意味着保护与传承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比如,我省是戏剧大省,上世纪80年代初,有52个地方剧种,目前仅剩26个,平均每年消失一个,有些剧种正在消亡。今年初,记者到晋北采访一位剪纸艺人,她剪的窗花灵动朴拙、乡土味浓,她以剪纸艺术闻名乡里,提起她,方圆几十里的乡亲没有不知晓的。可是,她家的窗户上却不贴窗花,贴的是港台明星的剧照。我们身边熟悉的地方戏曲演员、民歌手,改唱流行歌曲的也不在少数。

    现代化进程中,流行艺术的普及,挤压了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民族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流失。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田青教授疾呼:我们现在就是与每一分钟赛跑。目前,我省正加紧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严密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建立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遗产  文化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