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土楼,山坳里的神秘家园-遗产要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组图]土楼,山坳里的神秘家园
[日期:2008-07-08]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未知   发表评论(0)打印



    土楼

 

土楼

    中国闽西南一块大约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一带,耸立着中国客家人的古老城堡———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山村民居建筑,它以聚族而居的民族文化特点和独特的“抵御性”建筑特色,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为抵御外敌入侵而建“连屋大楼”

  客家人源于地道的中原汉民。客家的先民因躲避王权更替、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发的战乱而举家南迁。历史上较大规模的南迁就有五次。因古时的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后就编入“客籍”,故南迁的中原汉人被称为客家人。长途跋涉、客居他乡,“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战争在客家先民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分散在群山中的客家人开始聚集起来,将各家单一的小屋建成连屋大楼。并就地取材,用当地的泥土夯建高大厚实的土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外人不能轻易入内,同时又能联合全楼的力量共同抵御来犯之敌。著名的永定承启楼内有一幅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

  土楼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从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糯米掺红糖,固若金汤的客家土楼

  “一碗猪肉换一碗三合土”,说的是土楼外墙用土配方的繁复、考究。首先,它的主要建筑材料必须是没有杂质的细净红土,再按一定的比例掺以细河沙、水田底层的淤泥和年代久远的老墙泥。充分搅拌均匀后,加水用锄头反复翻整发酵。这样按比例配合而成的泥土被称之为三合土,但这还不是最终的建筑用土,还必须在里面加入上好的红糖、打散起泡的鸡蛋清、不见米粒的糯米汤。夯建土墙时,还要在泥里加入一些片、片或是大块的山石以加固墙体。这样夯成的土楼外墙将不惧水浸,坚如磐石。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聪慧的客家人就是用这种看起来近乎原始的建筑方式,建成了神秘而庞大的土楼,成就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裕昌楼是这个奇迹中比较独特的例子,当地人也称它为“东倒西歪楼”。这座“很有意思”的裕昌楼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建于明成化年间(1487年)。走进裕昌楼,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让人胆战心惊,似乎这座年代久远的土楼随时都会坍塌下来。事实上,5个多世纪以来,裕昌楼一直就这么特立独行地站立着,甚至20世纪初的一场震级较高的地震都没能把它怎么样。

土楼
 
土楼

  一座土楼就是一座微缩的城池

  客家土楼中最具有美感的当数圆楼。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

  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等,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从建筑学上分析,圆楼采光、通风相对平均;且节省建筑材料,风阻也较小;因为受力均匀,抗震能力也最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座土楼就是一座微缩的城池,它有着高大、坚固的“城墙”,成熟和完善的采光、通风、供水系统,宽大的内部空间使土楼能拥有比其他形式的民居更充足的燃料和粮食储备。

土楼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遗产  福建  土楼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