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慈院士访谈: 灾后重建规划应重视环境支撑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新闻频道国内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邹德慈院士访谈: 灾后重建规划应重视环境支撑
日期:2008-06-0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蔚   我要评论()



  邹德慈 1934年出生于上海市,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现任该院学术顾问、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委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环境保护部“两委”专家。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击一

  焦点关注 汶川大地震的感想

  关键思路 众志成城令人感动

  记者:四川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您对此有何感想?

  邹德慈:自从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来,抗震救灾已成为国家的第一要务。目前,灾后安置和重建已成为工作重点。这几天,围绕灾后重建,我已参与了若干次专家座谈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派出了7批工作组前往四川震区,参与安置和灾后重建规划。

  从各种信息传媒得知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情况,我有两个突出感觉:一是非常震撼;二是十分感动。

  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大的一次地震。唐山大地震时我在天津,也参加过天津的震后恢复重建规划。唐山大地震强度是7.8级,汶川大地震是8级,据地震专家说:0.2级之差意味着能量大一倍;唐山大地震烈度是9~10度,而汶川大地震烈度最高达11度。从强度和烈度这两个地震指标来看,这次汶川大地震无疑是百年来我国震害程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事实也确实如此,地震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灾区范围如此广大,有的城镇几乎完全被摧毁,现场十分惨烈。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震区,要求救援官兵全力以赴挽救灾区人民生命,关注到了每一个人;全国人民积极支持救援灾区;国际上也纷纷派出救援队。这些,都带给人们极大的感动。令人深刻感受到在救灾包括今后的恢复重建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点击二

  焦点关注 恢复和重建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思路 关注生态安全和人的安全的关系

  记者:从灾后重建角度来看,汶川大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有哪些不同特点?

  邹德慈:汶川大地震灾害波及的地域面积大,重灾区约1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绵阳、德阳、阿坝、广元等6个市州;88个县、区,1204个乡镇,以及农村,涉及2700多万人。而唐山大地震受影响的区域比较集中,除唐山外,影响较大的是天津,北京的影响较小,波及的面积没那么大。

  因为汶川大地震波及的地域较大,其恢复与重建的情况也会更复杂。

  记者:灾后重建应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邹德慈:现在对于灾区的情况正处于调查阶段,还没有足够详细的相关资料。但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从这次强震带来的后果,可以判定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十分脆弱的。以前对此可能估计不足,包括在设防标准上不够重视。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非常重要的依托和支撑。人们通常会对水、空气、土地、资源等可视的环境给予重视,而忽视地质环境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对人类安全的威胁。这次强烈地震引起的塌方、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河道堵塞、公路损坏、房屋倒塌。这些都是对这一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使本来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受更大的打击。

  地震后,我们不仅要做好城镇和房屋的恢复,重新创造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更应该关注生态和环境问题,并把修复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前提和认识的基础。例如,当前把如何消除由大地震使岷江上增加的33个堰塞湖对下游形成的威胁作为头等大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我认为,这些市县的恢复和重建,应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上做起。应以震害调查和对灾区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为基础来进行。要强调理性和科学。当然,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的修复能力有限,但对于一些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趋利避害。

  记者:这些城市的恢复和重建应注意哪些问题?

  邹德慈:自从唐山地震以后,国家制定了地震烈度的区划,要求建筑物抗震

  设防,如6度、7度或8度。我个人认为,汶川大地震后的重建应适当提高抗震标准。事实是最好的根据。这一地区已经发生过这样的强烈地震,难以保证是否再发生。根据历史经验,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不可麻痹,要做好防震准备,防止地震再次发生,国内外的经验都是如此。

  此外,大地震后,北川等几个乡镇都需要重建,有的可能还会迁址。但面临的困难是,周边适合建设的平地很少,很多地方都是峡谷。我认为,城镇迁址要慎重。要在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决定。一个城镇的迁址会改变当地原来的生态环境,因此要进行评估。村镇迁址的影响则要小一些。

  恢复重建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只有目光长远,做好百年大计,才能长治久安。

  点击三

  焦点关注 灾后重建规划

  关键思路 适应生态环境变化进行整体规划

  记者:据报道,四川省绵阳市的两级规划、建设专家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已于近日编制完成了地震灾害灾后重建规划方案。那么,您认为灾后重建规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邹德慈:地震发生以后,按照中央的部署,救人是第一位的事情。现在,安置受灾群众是工作重点。除了帐篷以外,还要搭建轻型的过渡安置房。永久性住房现在还不能开始建设,很多工作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先临时安置灾民的思路是正确的,国内外的经验都是如此。经过3~5年的过渡期,然后才能着手建设永久性的建筑。

  我建议,灾后规划可以分为过渡期规划和长远规划两个阶段。应急的过渡期规划主要为安置区选址,包括场地、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必要的保障设施,然后开始准备长远规划。据了解,绵阳市灾后重建规划包括3个专题:北川县城选址、乡镇重建和灾民临时安置。方案估算了

  灾后重建规模和资金,并对北川县城选址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重灾乡镇规划重建的基本思路。此外,还明确了灾后临时安置的原则和过渡措施,并完成了安置点功能布局规划和安置用房的建筑方案设计。

  现在,国家各部委都在制订过渡期安置灾民的相关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开始制订过渡期简易房的设计标准;卫生部也在针对过渡期制订防疫方面的标准;环境保护部的饮用水标准已经发布。防火、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相关标准的颁布实施将为灾民在过渡期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恢复重建应对整个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新农村规划。一个个城镇和农村,都不宜孤立地进行恢复重建。原来的布局哪些是可以保留的,哪些需要调整或改变?生态环境改变后,怎么适应新的变化进行合理规划?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恢复重建的规划中进行统一考虑。

  应当在灾害调查、科学论证、地质地理条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总体方案。重建规划总体方案要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

  点击四

  焦点关注 灾后重建的原则

  关键思路 注重各部门的协调,特别应听取环保部门建议

  记者: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震后恢复重建来看,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邹德慈:从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和日本阪神大地震的恢复重建经验来看,正式重建都需要一个过程。应做好地震相关调查,并作为规划重建的重要依据。应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强电、社会学、地理学、环境学、建

  筑施工等方面进行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调查研究,为灾后的重建取得第一手资料。

  恢复重建工作要进行科学、周密的论证,要进行地质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重建规划,房子的建设要有地震设防标准。重建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城镇、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建设标准。

  我认为,灾后重建规划应注重各部门的协调,特别是应该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实际上,城市规划是一门涉及面很宽的工作,是需要在多方协调和合作基础上完成的。

  目前,灾区饮用水供应、排污,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处理等问题都不容忽视,而这些问题在灾后重建规划中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点击五

  焦点关注 对今后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关键思路 城市规划一定要做好土地适用性分析。先评估,再规划

  记者:通过这次大地震,应在城市规划方面吸取哪些教训?

  邹德慈:每次大的灾难发生后,人们都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这次大地震的情况调查结束后,也应该适时进行总结。唐山大地震之后,在总结了惨痛经验后,我国开始实施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标准,提高地震烈度设防,在建筑物的建设上增加了抗震方面的投入。此次大地震后,也应该吸取教训,有所反思。

  我的想法是,应在做城市规划之前进行土地适用性分析,对所在地域进行评估和评定,其中包括地质评价。地质评价也应该是环境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现在,有些城市显然在这方面不够重视。

  我认为,先评估、再规划。在评估的基础上做规划,可以避开不利的地质条件,减少或减轻灾害的危害程度。这既对城址的选择也对城市中各类建筑的选址有重要影响。


  邹德慈如是说

  地震后,我们不仅要做好城镇和房屋的恢复,重新创造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更应该关注生态和环境问题,并把修复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前提和认识的基础。

  这些市县的恢复和重建,应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上做起。应以震害调查和对灾区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为基础来进行。要强调理性和科学。当然,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的修复能力有限,但对于一些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趋利避害。

  大地震后,北川等几个乡镇都需要重建,有的可能还会迁址。面临的困难是,周边适合建设的平地很少,很多地方都是峡谷。我认为,城镇迁址要慎重。要在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决定。一个城镇的迁址会改变当地原来的生态环境,因此要进行评估。我的看法是,恢复重建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只有目光长远,做好百年大计,才能长治久安。

  值得注意的是,恢复重建应对整个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新农村规划。一个个城镇和农村,都不宜孤立地进行恢复重建。原来的布局哪些是可以保留的,哪些需要调整或改变?生态环境改变后,怎么适应新的变化进行合理规划?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恢复重建的规划中进行统一考虑。

  应当在灾害调查、科学论证、地质地理条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总体方案。重建规划总体方案要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songgaofeng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