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山见汶川——规划专家详解灾后重建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规划设计频道规划设计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从唐山见汶川——规划专家详解灾后重建
日期:2008-06-26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张际达 通讯员 刘舒   我要评论()



  汶川大地震,一月有余,地震灾区的过渡安置、灾后重建正紧锣密鼓地展开。那么,在重建规划中,城市原有布局是否保留,又如何调整?城市选址需考量哪些方面?对于这些问题,曾参加过唐山和天津震后恢复重建规划制定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鲍世行,日前接受了记者采访,就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规划谈了自己的看法。

  由唐山说起灾后规划重在调理

  资料显示,唐山大地震后,由于原有的城市脉络遭到了严重破坏,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主要从4个方面对唐山的城市布局进行了重整。一是明确了原址恢复重建的思路;二是由于原路南区接近震中破坏严重,且布局较为混乱,所以在规划中放弃了该片区域;三是将原路南区的工厂、民居迁往受灾程度相对较轻的丰润;四是借灾后重建规划对唐山的东矿区进行了重新调理。

  1978年,鲍世行亲身经历了唐山详细性规划的制定。他向记者介绍,当时的规划专家分成了市中心、丰润、东矿三个规划组,对区域内原有人口、配套设施布局等一系列问题深入细致地进行了调研,并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进行规划调整。“比如说原有学校用地紧张,连操场都没有。另外原来的商业布置是不是合理?是用一个商业区,还是商业街?这些都要考虑。此外,对于受灾地区来说,公共避难所乃至局部的废墟都有必要加以保留。这些在唐山震后规划中均有考虑。如今的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考虑重建规划也应该涵盖这些问题,甚至还要无障碍设施等近年来的规划设计理念。”鲍世行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在唐山的灾后重建规划中,将地震断裂带和城市功能分区进行了统筹规划。在丰润有一条从西北到东南的断裂带,规划时便作为了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分割线。对于相互交错、难以整体避开的断裂带,则在规划中设定为绿地和公园,尽可能减小对建筑物的损害。

  从选址入手重建规划需要综合考量

  相比唐山人口集中、地势较为平坦的情况,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人口分散,且地形以山区为主,用地紧张。此外,相关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成为了灾后重建中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鲍世行认为,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地震烈度分区,并对工程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区分“古滑坡”和“活动滑坡”。此外,对于现存的数十个堰塞湖可能在今后对城市造成的影响,也应在规划选址中进行考量。“目前对于哪些城市重建、哪些城市迁建,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无论如何,规划都需要给城市和民族文化留有相当的发展余地。而且本次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地域文化应该在灾后重建中得到体现。总之,安全问题应该放在第一位,第二就是结合发展,第三就是文化。”鲍世行表示。

  在决定是重建还是迁建的过程中,成本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唐山之所以选择了原址重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道路和管网处于可修复的状态,如果迁建将造成不必要的公共资源浪费。但对于本次汶川大地震受灾严重的地区,则需要在规划中考虑城市恢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此外,从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和日本阪神大地震的恢复重建经验来看,重建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应在现阶段做好地震的相关调查,并作为规划重建的重要依据,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社会学、地理学、环境学等方面进行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调查研究,为灾后重建取得第一手资料。

  从结构着眼重视生命线工程建设在谈到建筑物本身的抗震系数时,鲍世行认为:“学校、医院等生命线建筑,其内部空间跨度大。普通的住宅一般为1个开间,而学校的教室可能达到3到4个开间,而且墙壁上需要有多个大窗来满足采光,所以这类建筑在抗震中就需要从结构调整入手。在唐山的灾后重建中,基本抛弃了悬臂结构、缺乏整体性的凹凸结构及预制板等抗震系数低的建材。汶川大地震灾区的重建中也应该考虑这些问题。”

  从汶川大地震灾区现场资料中,记者发现在地震波及地区,倒塌的房屋大多为砖瓦房,相比之下许多木结构房屋除房瓦被震散外,整体结构基本保持完整。对此,鲍世行认为,我国传统的木制榫卯结构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稳定性,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均经历过多次地震而没有倒塌。这些建筑结构的经验应该为我国广大设计者所借鉴,结合新型建材和技术,赋予它们时代的活力。 本报记者  张际达  通讯员  刘舒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