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园林的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
注册· 登录· 新闻投稿· 新闻搜索· 热评新闻· 图片新闻·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加入收藏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风景园林师学术思想  rss订阅
      高级搜索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
日期:2008-11-07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朱建宁   我要评论()



  一提“节约型园林”,人们就会想到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节约水电,要减少对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甚至要少建园林绿地。有人认为“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提倡因陋就简地建设园林绿地,反对搞园林绿化精品,将会导致行业整体水平的下降;还有人认为园林绿化行业刚刚繁荣起来,现阶段不宜提倡“建设节约型园林”;甚至有人认为园林绿地怎么建都不为过,不存在浪费的问题。凡此种种,表明人们对“节约型园林”的认识存在着诸多误区。

  要正确理解“节约型园林”的含义,就必须将它与“节约型社会”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由此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到,建设“节约型园林”不仅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及时地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方针,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旨在扭转当前的园林绿化建设方向,促进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园林”的三个目标

  虽然目前业内尚未形成公认的“节约型园林”的标准,但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出发,可以认为“节约型园林”应包含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善生态与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目标。也就是说,“节约型园林”是要求资源和能源的投入最小化、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绿化建设模式。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建设“节约型园林”的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在现行的园林绿地建设中注重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并在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其次是完善城市的园林绿地体系,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屏障;最终要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节约资源与能源

  从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要求出发,“节约型园林”是指节约使用各种资源与能源的园林绿地建设和运营模式。就是要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及运营等环节中,按照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能源消耗。

  2.改善生态与环境

  从改善生态与环境的要求出发,“节约型园林”是指有助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就是要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绿地在维持碳氧平衡、蓄水保水、调节温湿度、滞尘减污、防风减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园林绿化真正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3.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出发,“节约型园林”是指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能力、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以“自然文化”为主体,营造适宜的“自然”空间和场所,加深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促进人们对大自然的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节约型园林”应减少资源消耗

  就资源与能源节约而言,“节约型园林”可大致分为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等五种模式。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较大,建设“节约型园林”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约型园林”建设模式。

  1.“节地型园林绿化”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园林绿地,追求园林绿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还应充分挖掘潜力,通过大量种植乔木,结合道路、停车场、边坡、墙面、屋顶等设施绿化和立体绿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2.“节土型园林绿化”

  随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地沙化、贫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土壤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关注节约土壤的问题。为此,首先要扭转当前“平原城市堆山、山地城市推山”的反自然手法,将保持地形地貌的完整性和典型性作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杜绝单纯追求“视觉”效果、不利于植物生长和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造山运动”。其次要少用客土,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并将场地原有的肥沃表土收集回用,保护土壤中原有的生物物种。

  3.“节水型园林绿化”

  在园林绿地的建设和管养环节中充分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既要反对破坏自然资源的围湖造园,也要反对不顾资源条件的人工挖湖。同时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开源节流”,一方面治理水体污染并补充地下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和再生水的回用率,提高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另一方面要在植物选择、水景营造、水的运输、浇灌植物等环节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4.“节能型园林绿化”

  在园林绿地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中,减少对电、热等能源的消耗,并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水力等可再生能源,鼓励建设“风车园”、“水车园”、“太阳园”等科教性的专类园。还要认识到,建筑周围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也是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的有效手段,各地应根据自身的气候特点,营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条件。

  5.“节材型园林绿化”

  首先应鼓励使用在开采、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中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环境友好材料;其次是提倡使用各种地方材料、挖掘传统工艺,在减少运输消耗的同时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风格;最后是将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碎石、混凝土、枯枝、落叶、树皮等,做到合理地回收利用。

  “节约型园林”应改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视视觉观赏效果而忽视生态环境治理的倾向,一方面,亟待复兴的自然空间未能得到整治、日趋恶化的城市环境未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涂脂抹粉”的装饰性园林绿地、园林绿地中的装饰性景物的建设之中。因此,仅仅从资源节约的角度认识“节约型园林”,其实是治标不治本;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借助园林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鉴于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十分敏感和脆弱,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得到恢复,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护城市周边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应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规划,杜绝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建设行为。

  2.改善退化的自然生态环境

  “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将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相结合,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的改善为宗旨,以顺应自然的能力及其演变规律为原则,以水、土、植物等自然材料为要素,以生态工程技术为指导,营造具有自然特性和自然能力的游憩空间,使园林绿化建设真正成为生态环境整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顺应自然的整治行动,有助于简化园林绿地的未来养护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是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3.建立有效的城市防护体系

  建设“节约型园林”不能局限于园林绿地单体建设,满足于局部环境的改善,还应该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地环境防护体系。应根据城市污染源、噪声源、风向、热岛效应分布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各类园林绿地,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在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减弱噪声、改善小气候和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节约型园林”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工业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园林是反映人们自然观的艺术,园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自然观的转变。中国园林有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内涵,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1.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统一

  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扭转当前盛行的照搬外地或国外“理想景观”、随意改变场地原有景观特征,从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领土景观改变的建设模式;就是要根据领土的景观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目标,避免“外来景观入侵”而导致本土景观的丧失;就是要致力于保护各地的领土景观特征,在改善领土景观的同时使城市、乡村和园林绿地融入领土景观,并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

  2.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

  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资源营造园林绿地、乃至城市和乡村等文化景观;就是要合理利用河流、山川、土地、空气、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同时保持城市中各种自然资源的属性和演变能力,避免因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

  3.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为社会营造最适宜的自然游憩环境,展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就是要让人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加深对自然认知水平,从而提高人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并保护自然的意识,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本文是本报根据作者在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摘编,题目为本报所加)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风景园林师作品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