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住区景观绿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Page2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植物植物造景  rss订阅
      高级搜索 
上海居住区景观绿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日期:2008-11-18     来源:建筑时报     作者:   我要评论()



    合理配置减少植物间病虫害传染

  金叶女贞在上海是运用较为普遍的植物,通常在宅前屋后被栽成密度很高的色块,但每当梅雨季节一到就因真菌引起的“金叶女贞叶斑病”会使金叶女贞很快掉光叶子。一般种植密度达到一定密度时,金叶女贞叶斑病的发病率会上升到30%,而当密度降低后,发病率则降到10%以下。因此在配置金叶女贞时要适当控制种植密度,以减少病虫害对居民的影响。

  又如较为常见的梨桧柏锈病,通常在居住区植物配置中要注意栽植梨树的旁边要适当注意别栽种桧柏类植物,以免成为梨锈病病菌的寄主,对居住区环境造成损害。

  居住区绿化发展趋势的探讨

  一是蕴涵深厚文化底蕴的居住景观的营造途径。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园林的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使之更具内在的韵味。在居住区景观营造中生态建设途径很多,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突破时空界限,将传统的造园理论、造景手法运用于现代园林之中,使居民通过对居住区景观的欣赏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2)合理运用雕塑、园林小品等艺术表现形式突出主题,让居民在居住区内散步休憩的同时欣赏艺术作品,猜思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文化思想。(3)“借景生情”、“托物言志”,将人的思想感情寓于园林景观和花草树木中,结合词曲诗赋,产生高于自然景观之外的人生感悟和园林意境。(4)将现代科技和材料融入居住区景观营造中,展现时代的技术水平和特色。

  二是植物的文化内涵的展现。上海常用的花木种类有200余种,即以其生态习性、花容叶貌以及富有韵律变化的色彩美等天然属性和体态为人们赏识,又以充满生机、欣欣向荣的绿色为人们所喜爱,这些就是所谓的生境与画境。按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讲:“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谓之无境界。”中国文人将园林花木的生态特征赋予或寄情于景,或因景生情。久而久之,园林植物便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如在居住区内要可栽植竹子体现贞节虚心、菊花体现清雅淡远、梅花体现傲霜怒放、海棠体现娇柔妩媚、杨柳体现婀娜多姿等等。在居住区绿化布置中不一定要追求奇花异木,可采用表现居住区主题和设计者意图的植物如常见的有:竹、梅、桂花、海棠、石榴、紫薇、绣球、碧桃、玉兰、凌霄、杨柳、梧桐、国槐等。

  三是充分发挥植物自身优势,提升小区健康指标。基于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在选择保持四季常青的基础上选择无毒的乔灌木,应多种植具有果化、药化、香化、绿化等各种生长快、管理粗放的植物。果化是指种植果树——枇杷、石榴等树种;药化是指小区内种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如驱虫防蚊的香樟、南天竺等树种;香化——桂花、杜鹃、桃花四季飘香;绿化——草地、灌木、乔木三重立体绿化。当然在优先选择保健植物的同时,还应注意花期较长及色叶植物如垂丝海棠、木瓜海棠、樱花、溲疏、黄馨、紫薇、栀子花、鸡爪槭、腊梅、红瑞木等植物。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在色叶树种的搭配上,可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使居住区的绿化生动活泼。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Aggie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