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经验交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谈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日期:2007-10-30]  来源:http://www.fjms.net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编者按:本文是已故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朱畅中先生十多年前为培训风景名胜区管理干部撰写的文稿,其中谈到的风景资源价值、风景资源规划以及风景名胜区管理与旅游市场经营的关系等问题,对当前风景名胜区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风景名胜品种类型之多,景观变化之多,文物古迹之多,世少罕有,是非常值得我们自傲和珍惜的。但千百年来,虽不断地得到开发建设,也不断地受到人为愚昧的破坏,特别是在错误思潮影响下,十年浩劫时期,很多风景名胜区被滥伐林,乱开农田,炸山取石,拆毁古建,乱占乱建,遭到大规模的空前浩劫。而给人们在思想上造成对风景名胜的错误概念,至今还不断地在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中产生不少恶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风景名胜区中大规模破坏现象基本得到制止。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建立,使各方面的工作进展很快,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取得了很可喜的成绩。同时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很多概念不清,认识模糊以及各方干扰,有的也走了不少弯路,产生不少问题。现仅就我国风景名胜区建设中的八个问题,简述个人粗见,与大家共同研究。

        对我国风景名胜区价值和特性的认识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大多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美的自然景观,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民族文化风情。这种地区,在我国大地上幸存不多了。它们都是弥足珍惜的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国各民族的重要财富。从生态、科学、美学、历史、文学艺术以及游览观赏各方面来说,都有很高价值。它们也为发展旅游事业,并随旅游而发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带来很高的经济价值。
       1.生态价值
       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地球表面储量虽很丰富,但有一定之量,而主要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输送补充,循环再生。由于地球上大面积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森林遭到滥伐,绿地迅速缩小,人口急剧增长,工业污染急剧产生,导致供氧来源愈来愈少。大气自净能力减弱,环境生态失去平衡,促使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城市中,环境不断恶化是非常明显的,而在风景名胜区中,大多还保存着山青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这对各地城镇环境日益遭受严重污染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了。
       风景名胜区及其葱郁茂密的林木,可以说是一个供氧的宝库,也是人们恢复健康的一种野外休息地。特别是接近城市的风景名胜区,为城市人民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与城市绿地联结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
    2.科学价值
        每一个风景名胜区,不论其整体或局部、实物或空间,绝大多数具有特色鲜明的美的形象、美的环境和美的意境。它们是由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形、色、质、光、声、态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相互配合而成,使人感受到险、秀、雄、幽、旷、奥、坦等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美,和各种瑰丽多彩的人文之美。所以我国的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被誉为“诗境”、“画境”,而成为诗人、画家。造国家、摄影家的创作源泉,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美育的课堂。
    3.科学价值
       风景名胜区往往是特有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稀有生物及其原种、古代建筑、民族乡土建筑的宝库。而且它们都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成为很多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的实验室和课堂。
    4.历史价值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中,有的是古代“神山” 因被历代帝王封禅祭天活动而形成的“五岳”,有的是自古以来因宗教活动而逐渐发展的佛教名山和道教的洞天福地,有的是千百年来就是人民群众游览的地方,有的是人民革命纪念地,有的则是近代发展起来的避暑胜地……。因此很多风景名胜区中,都保存着不少的文物史迹、摩崖石刻、古建园林。诗联匾额、壁画雕刻……。它们都是文学史。革命史、艺术史、科技发展史。建筑史、园林史等的重要史料,是历史的见证。所以有的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一部“史书”,有“游山如读史”之说。
    5.文学艺术价值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与其他国家的风景区有明显的不同点,就是在于我国的风景区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受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的深厚影响。中国是最早发展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等山水文学艺术的国家。这都是与我国古代人民最早认识自然之美,开发建设名山风景区有密切关系。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不少文人学土、画家、园林家、建筑家,创作了不少的文学艺术作品。很多风景名胜区伴随着不少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名人事迹;保存着大量文学艺术作品。所以说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既是文学艺术的宝库,也是文学艺术的课题。
    6.游览观赏价值
       风景名胜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美的自然风景、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因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向往的游览观赏之地。广大人民需要在工作之余进行游山玩水,获得身心休息和锻炼,陶冶性情,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已经逐渐成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景名胜又是祖国锦绣山河的典型代表,人们游慈其间,无不在他们的心田中激发着爱国之情。所以风景名胜区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
    7.经济价值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游览风景名胜区的人将愈来愈多,旅游事业也会愈来愈发展。旅游事业是靠社会服务的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其中包括旅游用品、纪念品、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等。
        风景名胜区本身并不直接产生经济价值,而是通过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风景环境供人们游览观赏来吸引游人,再通过为游人的饮食住行服务供应等经济活动而产生经济价值。
        如上所述,风景名胜区的价值表现在它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由它们综合组成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的空间环境。风景名胜区的价值是由上述多种价值交织组成。
       风景名胜是长期形成的自然产物和历史产物,非一朝一夕可以人工制造。年代愈久远,东西愈古老,其价值也愈高。风景名胜不能搬迁,不能人工制造,不能更新。妥善保护它,珍惜爱护它,用万世而不竭。一旦损坏,不能再生,价值也降低。如遭破坏,就会失去价值,不值分文。
       风景名胜区既不是工厂,也不是可以出售的商品,再不是矿山可以任意开采取运。风景名胜区的奇峰异石、森林古木、飞瀑流泉的价值在于其美的形象景观,在于其对科学、艺术的贡献,而绝不是作为经济建设的石料、木材和水电水利的资源。
       风景名胜区是使人类产生精神财富的物质环境,而不是生产物质财富的矿山、林场。风景名胜是人类宝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它们是我们祖先珍惜保存经过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我们还要完好元损地传给后世子孙。

            风景名胜区的作用和利用

       从上述风景名胜的价值和特性中可以清楚认识到风景名胜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供人们游览观赏、休息、科研、写生。摄影、采集文学艺术的创作素材、激励人们爱国之心等。利用风景名胜,也仅此而已。所以开发建设风景名胜区主要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而经营管理风景名胜区,也只是一种社会福利、文化教育事业。不能以赚钱为目的,更不能一切向钱看。
       我国风景名胜区类型较多,性质也杂,上节所述各种价值在各风景名胜区中也有高低不同之别,利用程度当然也不宜“一刀切”。
       例如有的自然景观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名胜古迹也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景区景点集中、密度大;风景名胜区内可供建设的用地缺少,开发建设这类风景区只能为游览观光开辟游览道路、观景点,建一些休息服务设施。而施舍饭店等较大型的旅游服务设施最好在风景名胜区外择地建设,或在风景名胜区边缘建立旅游村镇并集中建设。
       有的气候适宜避暑休养,地坦而宽,在景区。景点、游览区外,也有不影响风景环境的可供建设的用地,则可适当划出休养区或疗养区。
       有的是宗教胜地、或田园风光的“世外桃园”,或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地区。凡此类风景名胜地区,宜突出其特色,旅游设施最好另择空间环境建设。
       前几年曾把风景名胜区比喻为“无烟工厂”。“摇钱树”、“聚宝盆”,这是从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来说的。而有的同志却错误地把风景名胜理解为“工厂”、“商品”、“游乐场”等等,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口号下,有的把风景名胜区改为“贸易发展中心”,有的想把风景区变成“经济特区”;有的在风景区内大建宾馆、饭店、商场、游乐场;有的建索道可赚钱,建了一条不够,还想建三条四条,甚至到处要建,全国名山都要建;有的大量出卖风景区内土地,美其名为“引进开发”,让各单位纷纷建立一个个庄园,凡此等等,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可干。这种“利用”,实质上是以“利用”、“开发”为名,对风景名胜区进行大肆破坏。

                风景名胜和旅游

        人们常常把风景名胜和发展旅游混在一起,也把建设风景名胜区和发展旅游事业混为一谈。这种模糊概念,常使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导致本末倒置的错误结果。有的风景名胜区被移交给旅游部门掌管,于是在风景名胜区内大建旅馆饭店;有的风景旅游城市,为了引进外资建宾馆,不惜奉献最宝贵的风景环境和绿地。因此必须把风景名胜和旅游这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在基本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别。
        什么是“旅游”?简单的说就是人们一天以上  的短期内离开自己的居住地点,到另一处办事、度假、游览等各种活动的总称。常见的旅游活动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以旅游作休息:工作之余,避离喧闹城市生活,寻求自然之美,享山林之乐,调节生活,恢复身心健康。
       2.寻求知识,扩大见闻,采风访俗,觅古探史、领略异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各种专题旅游活动。
       3.休养避暑、疗养治病。
       4.调查考察、收集资料、采访写生、参加各种会议。
       5.年轻人的蜜月旅行、离休。退休干部旅游。
       6.体育活动、宗教活动、各种访问。
       7.商业贸易、工农业生产品展销等活动。
       8.其他如西方社会中各种寻求刺激性的玩乐享受等等。
       实际生活中,旅游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含义广泛。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不同,目的不同,兴趣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旅游方式多样,内容多样,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也有很多花式品种,风景名胜只是千万种旅游资源中的一种而已。而发展旅游事业,也不能只在风景名胜中做文章。
       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要研究各种类型旅游者的愿望、心理、兴趣、经济条件等;也要认真考虑经济效益,要安排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竭力避免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合理组织各种类型的旅游内容,以丰富旅游者的生活。发展旅游的条件是丰富的内容、优良的环境、最佳的服务、方便的交通、最低的消费。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持、补充、协调。要发展旅游事业,各行各业也要有相应发展,不能顾此失彼,甚至“划足适履”。否则旅游事业也寸步难行。
        靠风景名胜而发展旅游,首先应认识到只有保护好风景环境、风景资源,建设好风景名胜区的游览设施,才谈得上发展旅游。如果只重视建宾馆。修索道、辟公路,不重视风景环境和资源的保护。风景游览设施的改善,甚至以破坏风景环境和资源去换得宾馆、索道、公路的建设,这就本末倒置了,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这几年来,风景名胜区因发展旅游而得到重视,得到开发建设,得到保护,名胜古迹得以修缮。但是一些规划布点不恰当的旅游设施、交通设施也给风景环境、景区景点带来了破坏,这是非常遗憾的,而且永远无法挽回。因此在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必须认识风景名胜与旅游的两者关系,合理安排。

          开发建设风景名胜区的基础

       开发建设一个风景名胜区,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而且往往需要长期经营,才能日臻完善。
       有的地区希望很快开发建设自己的风景区,以便迅速发展旅游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其心清可以理解。但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风景资源,过低估计风景区建设的困难。
       开发建设风景区的基础,首先是风景资源的质量。数量、分布,以及风景环境的质量。这是形成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条件,没有这些条件,谈不上什么风景区,更不用说建什么“国家公园”、“世界公园” 了。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市级?也要根据其风景资源和环境的质与量规模等来评比确定。
       其次,开发风景区的基础还有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对外交通联系。如果风景区接近大城市,又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则容易发展旅游事业。反之,虽有高质量的风景名胜资源,但因交通不便而被埋没。交通条件固然可以建设改善,但仅仅为了接待游人而新建铁路和机场,在目前我国的经济情况下是难以办到的。
       第三是投资。目前很多地方建宾馆有投资,建风景区没有资金。换句话说,有利可图的大家争着上,为大家服务的公益事业却无人过问。而国家用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投资数量极少,也不固定,只能有待于体制改革。目前很多城市建设采用综合开发的形式,统一规划,全面安排,集中投资,统一建设,取得很好的成绩。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特别是旅游镇、休养、疗养区、宾馆、饭店……等的建设,也可以采用类似方式,才能保障风景区的建设按规划顺利进行。

                发扬风景环境特色

        世界上所有的风景区,都各具特色斤姿百态。正因各风景区各有风采,而吸引着大量旅游者。建设风景区就需要利用其特色,发扬其特色。所以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建设,特别是其建筑设计,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景制宜,绝不可东抄西搬。
        九寨黄龙以奇水胜,湘西武陵以奇峰胜,石林以奇石胜,黄山以奇怪石胜,黄果树以瀑布胜,天池以雪山平湖胜,泰山以名胜古迹胜……,而各风景区又各有雄、奇、险、秀…等美的特色;又各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作背景;各有特色的林木植被作衬托。因此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设计,都有足够的题材和素材用来突出其特色,发扬其特色。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似乎少不了建筑物。这是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点。但是用之不当,却会变成缺点。目前很多风景名胜区及公园的规划设计,往往只求多建些建筑物,却忘了绿化造林,这种状况应加以改变。
       用不同类型的树木可以给各景区赋予不同的林相。不同的植物造景,使各景区景点均有不同季节不同特色,并将更丰富原有的风景景观。植物造景要比建筑造景投资低。
       总的说来,风景名胜区当以自然风景为主角,建筑为配角。在风景名胜区中,建筑不在乎多而在乎精。设计者应精于利用地形、确定合适的尺度、色彩、造型,运用地方建筑艺术的特有风格,创造具有配合环境的有地方特色的新的风景建筑,而不是东抄西搬。在目前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不如少建一些,或只是建一些简单临时的建筑。只有缺乏良好的自然景观的规,才可以考虑以建筑为主景。
       有的避暑休养区、疗养区的建筑,有较高的现代化功能要求,而地区又象独立天外,受环境约束小,也可创造新的特色建筑。   
       风景名胜区的一切建设,只有在与环境密切配合下,因地制宜,因景制宜,重视环境建设,精雕细刻,才能传诸后世而无愧。

         重视环境效益,保护风景和环境

        风景名胜区依靠美好的景观和环境吸引旅游者。如果滥伐林木、乱炸山石、乱建房屋、乱排污水、乱倒垃圾,风景遭破坏,环境被恶化,即使是天下最好的风景区,也会因此而衰败,导致臭名远扬,失去游览价值。所以建设风景名胜区,首先要重视环境效益,有环境效益才有社会效益,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风景愈美,环境愈好,就能吸引多游人,社会效益则愈高。游人愈多,旅游业愈发达,则地方经济愈发展,经济效益愈高。这种先后主次的联结关系,也就是风景名胜区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统一的形式。我们对它必须有正确理解,清醒认识。同时在进行风景区建设时用好每一笔资金、每一寸土地,杜绝各种浪费现象,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方面。
       风景名胜是稀有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愈古愈少,愈古愈珍。奇峰异石是亿万年遗存下来的,古树名木愈古则愈稀少愈珍贵,文物古迹也是年代久远,愈见珍贵。所以风景名胜,在时间上可以无限利用,流传后世。
       风景名胜同时又是供人们观赏游览的旅游资源。可是它不能移动搬迁,不能人工再生制造,在空间上供人们观赏却有一定限度的环境容量,要扩大游人量,必须开发新景点,扩大游览区。
       风景名胜作为遗产,作为旅游资源,都要加以保护。因为破坏了就没法利用,破坏一处就少一处,破坏一件就少一件。因此在开发建设风景名胜区的过程中,保护风景名胜是处处存在、贯彻始终,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粗心大意的建设,必然给风景区带来损害。
       保护风景名胜区,不是封存,不让人游览,而是为了供更多人更长时间游览观赏而万世不竭。而且保护是具体的,就是要保护风景名胜区中的景物。景观、环境和意境。“景物”就是指奇峰异石、飞瀑溪潭、林木植被、古建古迹古文物等本身,“景观”即指与景物并存的画“面”。包括衬托景物的左右前后其他次要景物。“环境”即是景物所在的空间环境。“意境”即环境气氛,环境给人的感受。
       开发建设风景名胜区,除了要防止破坏山体。砍伐林木、破坏文物古迹建筑外,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就是要防止污水对溪流的污染,烟尘对空气的污染,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要防止幽深宁静有山林野趣的风景环境变成喧嚣嘈杂的游乐场或城镇闹市。目前有些风景区只知建房,不重视环境建设和保护,不重视处理污染问题。以致造成建设一处污染一处;建设愈多,污染愈严重;建设愈快,污染也愈快;风景环境每况愈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关心,直引以为戒。
       规划建设风景名胜区,一定要研究后果、考虑后果。要预计好的,也要想到坏的。要防止引进破坏风景环境的一切工程建设。对已经建成并带来污染的设施,要积极采取对策,或迁或改,妥善安排。要使风景区内的一切建设,各得其所,不仅不危害风景区,还应为风景区作出贡献。

    高瞻远瞩、全面规划、精心设计、文明施工

        风景名胜区好似镶嵌在祖国锦绣大地上的玉石,经不起零敲碎打,经不起乱挖乱凿。建设风景名胜区,也要象雕刻玉石那样根据内外色泽斑纹设计,精雕细刻。对风景区作全面调查、细致分析,制定全面规划。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必须高瞻远瞩;一切工程设计,必须配合环境;建造任何工程,都必须文明施工。这是开发建设风景名胜区的必要条件,如果做不到,宁可暂时不建,留给后世子孙去画最美的图画。
       规划建设风景区,首先要对这个风景区立一个高标准的远景发展目标,也可以说是远景发展的极限目标。根据这样的目标,制定总体规划,全面安排、综合平衡。然后根据总体规划及景区景点的开发次序计划。制定景区景点详细规划。只有通过详细规划,才能指导并制约具体工程的选址和设计。
       经营管理风景名胜区,不应有了一个总体规划就万事大吉,还需要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法规条例。这是实施规划的辅助手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一旦审定批准,就是风景区建设的蓝图,具有法律意义。一切工程建设必须按规划选址设计,这样才能逐步把风景区建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为了保护风景名胜区中景物、景观。环境。意境供人们游览观赏,故规划首先应划出各级保护范围,其中特别需要明确游览区和禁建区。任何旅游服务设施,都不得在禁建区、游览区建设。它们只能在其他地区选址,可接近旅游路线而不影响游览活动,地势平缓开阔,有水源,也可排水,而风景可能一般。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就是要保护美景美境供游览,利用一般平凡的环境供建设,这样才能化“丑”为美,增加美景,扩大游览区。如果象有的风景区内,很多单位利用关系,找种种藉口钻进游览区甚至霸占景区景点,圈地筑墙,不仅破坏景区景物和风景环境,而且也占夺了公共游览地段。这样只能化美为丑,缩小游览区,与开发建设风景名胜区的原旨背道而驰。
       风景名胜区不同于城市、农村,各种工程建设都要讲美,环境美、建筑美,要讲自然美,严格要求,精致典雅,整洁卫生,井井有条。一切工程都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讲究文明。一旦竣工,必须整理现场,清除垃圾,植被绿化,铺种皮,布置环境,这是建设风景名胜区最低标准要求,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枉论开发建设风景名胜区了。
 
开发建设风景名胜区,关键在管理
 
一个风景名胜区的好与坏,可以说是三分天姿、七分人为。三等风景可以变一等;如果头等风景末等管理,则头等风景也会败落为末等。风景区的兴亡盛衰,关键在管理,在于负责管理的人。
开发建设风景名胜区,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开发建设目标;其次要有相应的方针政策;其三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和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和法规条例;其四要能法治,依法建设;其五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人员和健全的管理机构;其六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关键在于管理和管理人员。
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包括对环境保护、游览组织、旅客接待、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设施维修、安全卫生、生活供应、工商摊贩、山林水源、垃圾污水…….等的各项事业管理工作,风景区必须有一个健全和精干的行政管理机构,对整个风景区实行统一领导管理。风景区也需要一些热爱风景名胜事业的人来管理。有开拓精神,能虚心学习业务,不断改进工作,精兵简政,严依法治,讲效率,能逐步建立一整套科学管理体系和工作方法。
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国家公园相比,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建立的时间不长,机制还不健全,但是多头领导,互相扯皮的局面必须归于统一。风景名胜区必将由国家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由国家下达经费统一投资建设,才能把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建设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