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海博物馆去山西看古建筑-经验交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跟上海博物馆去山西看古建筑
[日期:2009-09-14]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顾湘   发表评论(0)打印



  博物馆并不只是一个固定地址、一个建筑场馆,它也可以是一群人、一种态度。

  一般人听说你要去山西,第一反应就是说:“山西有什么好玩的。”如果你解释说:“去看古建筑。”对方便恍然大悟说:“哦!乔家大院!”于是你只能简单地说:山西在历史上非常厉害,山西是全国地上文物最丰富省份之一,也是全国古建筑最集中的省份,从寺观庙宇殿堂、城池民居衙署,到楼塔桥梁陵墓,乃至石窟寺等,门类齐全。山西的结构建筑占全国总数的72.6%,留存至今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只有4 座,全都在山西。

  这其实是山西古建筑保护中的首个问题。不知道,其它都无从谈起。去山西看古建筑是上海博物馆组织的,一行人由上博的志愿者和报名参加的古建筑爱好者组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系古建专家李志荣教授随队,行程约略与数十年前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考察古建筑的路线相合。

  走这么一圈,有没有李老师给指点讲解显然完全不同,如果没有的话,花这许多时间在路上,到了好东西跟前也看个懵懂,错过许多见识,是很可惜的。另外一方面,这次出行是上博举办的古建筑系列活动中的一部分。整个夏天,上博每周末都有免费的古建系列讲座,从长乐未央讲到洛阳伽蓝,从紫禁城讲到民居,讲营造法式则例和建筑实体;并行的还有“大工匠—古建模型研习社”,通过讲授、木工示范、模型设计、搭建辅导引领参与者发现和触摸柱、梁、檩、椽、斗拱间的记忆。到8 月末,那些个名字从陌生变得如雷贯耳,就到了去亲眼看一看的时候了吧。如果没有之前那些,单说去山西把几个点匆匆踩一遍,大概也是夹生无味的事,李老师说什么大家只觉得晦涩冗长而无意义,不耐烦间后悔一时兴起跑到这“没风景”的地方来。

  几方面都准备充分、合拍,保证了这次考察活动的质量,非常难得。还有,也许不是最关键的,但也一定会考量的是:大同、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南禅寺、佛光寺,到晋祠,点散线长,自己走起来很不方便,何况山西很多道路状况糟糕,于是再次觉得机会难得。

  大同

  虽从太原空降,但脚不着地直奔大同,所以感觉是由大同进入的山西。我们从御河北路进来,从大西街离开,一纵一横像构成大同面貌的经纬,它们比旅人更风尘仆仆,到处都在开挖、修路、造楼,简直有想要将整个城市掀掉重新建起的架势,然而却透着一股仓皇、荒凉和癫狂的气息。

  大西街处市中心,路南侧的上下华严寺正大动干戈地进行恢复扩建工程,规模非常宏大,整个一片沦为建筑工地,新造的东西鳞次栉比,密密匝匝地簇围着原来的殿宇,像长势惊人又盘根错节、争夺养料、混淆身份的杂。上华严寺东门挨着一条2001 年建的仿古街。光看得到的景象也算是嵯峨壮观,很有震撼力。工地围了起来,看不到里面的细节,后来在网上看到人说,上寺坐台正面的吉字砖都取走换掉了,台阶上加了不锈钢扶栏等等。这座古刹辽代曾毁于大火,金代在旧址重建。专家们看到眼前的景象直跺脚,说太多新建的东西把这座辽金时期的杰作湮没了。

  相对而言,大同的另一座辽金名刹善化寺保存比较完好。但是在善化寺的对面,我们看到一截残存的夯土城墙,应该是北魏平城皇帝拓拔宏建设的南城墙,正在用崭新的青砖包裹起来。其他很多地方则在新建城墙,据说要把大同重新围起来,“再造古城风貌”。

  再造古城的动作也殃及云冈石窟。眼下,石窟周遭环境一塌糊涂,一边是烂泥地、纪念品小商贩、停车场和垃圾堆,另一边是产生自怪异的勃勃野心的大片钢筋水泥仿古建筑群,在石窟前堆了一圈,那是所谓的“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包括两条300 多米长的“莲花大道”和“礼佛大道”、8 万平方米人工湖、游客服务中心、“马识善人广场”、钛合金屋顶的陈列馆和演艺中心、仿古商业街(但仿的不是北魏,而是宋代《清明上河图》!),以及一些小四合院,总投资17.08 亿元,其中核心景区5.6 亿元。

  2008 年,大同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中心思想,不断以“重振大同雄风”等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目标,为“保护古城、弘扬古城灿烂文化”,大举兴修。据见闻妄测,这样下去,明日的大同或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一座“影视城”。幸好国家文物局网站8月24日载文《国家文物局紧急叫停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治理工程》,指出人工湖、仿古商业一条街、窟前道路和广场等项目均在云冈石窟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属于违法建设工程。大同市市长耿彦波随后解释说,这个工程是2009 年省政府重点工程,虽然没有报国家文物局批准,但已经上报了省政府,且获得了山西省政府7000 万元的可持续发展基金。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从网上搜到百度贴吧的“爱我大同吧”正在发起“万人签名支持耿市长”的活动,参与者非常踊跃,反对国家文物局决定的呼声很高。看来,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已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

  悬空寺

  位于恒山的悬空寺是此行重点目标之一。在我们看来,悬空寺依然壮丽,李教授却边看边叹息,说与她多年前来时相比,已少了很多凌空危峙的气势。关键是悬空寺所在峭壁底下的河床和地面因堆积而大大升高,特别是上游修了水库之后堆积速度更快,结果悬空寺“悬空”的高度由90米减少到50多米,气势骤减。

  日落前又赶到应县,应县木塔淹没在一片类似老城隍庙的仿古商业步行街中,从街口牌坊进去要走10 来分钟才能见到。它是现存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全木制古佛塔,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高层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 年),共应用了54 种斗拱,全塔结构不用钉铆,构件全由榫卯连接咬合。应县木塔已严重老化,塔身扭曲倾斜,然而仍允许参观者攀登。木塔的后面有国家文物局十多年前发布的禁止登塔的通知,然而一直未得到严格执行。

  先前跺脚叹息的李教授在塔下讲完那些斗拱榫卯之后,就沉默地走到一边,面色凝重,想来是不知道还能为古塔说些什么,好叫人们再不去试探那老朽脆弱不堪的珍宝。1991 年木塔大修工程开始筹备以来,山西省应县木塔维修工程领导组及其聘请的全国7 位院士及其他30余位专家学者对应县木塔进行了多次考察论证,主要提出了落架大修、抬升维修、现状加固等几种维修思路,但方案至今悬而未决。李教授说,主要是这一建筑的大修方案一直没有专家敢于承担,“毕竟近千年的时光,有的构件一动,就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人敢打包票可以修”。

  悬空寺与应县木塔这两座年代久远的木构建筑,因为不是安稳伏地的形状,又都还允许攀登,踩踏上去,吱呀有声,比起这次见到的其他建筑尤显岌岌可危,令人心惊,惊自己摇晃站立不稳,老宝物,前途叵测,而历史和所有曾经有过的、曾被人们视为珍贵的东西,始终面临着被风蚀败坏、化为齑粉、消散无踪的危险。

  五台山

  其实没上五台山,只是在五台县界内。但很明显天蓝云白,山明水秀,地里庄稼都活泼茂盛,景状生动清丽,一改前日惨淡。经过小镇,经过村子,经过散落山脚的几丛屋舍,车由小路蜿蜒寻探,缓缓向高开,来到阳白乡李家村一处普普通通的河岸土崖上。有一座很小的寺,样子很朴实,那便是中国建筑史上地位崇高的南禅寺。其大殿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称大殿,大小其实说是一座木屋也可以。

  只是再看两眼,便觉得这座屋殿秀美而气度不凡,屋顶舒缓,斗拱雄大疏朗,窗棂简洁,安静敦厚,不需高大富丽以凌人。满殿的唐代雕塑,佛与菩萨、狮子与莲瓣,全都沉浸于幽暗和尘土之中,但叫人觉得那里有灿烂夺目的光华一起藏着,菩萨恍若笑而不语。

  南禅寺周围渠水环绕,林木繁茂,僻静清幽,在今天更是难得的清净之所,所以保护得也不错,暂时没什么重修或扩建工程来打扰。再往上行不远,是晚于南禅寺75年建的佛光寺,规模却要大上许多,魁伟整饬,清峻凛然。进山门后由前院至正殿是一道极陡的石阶,站在底下望不见一点正殿的边角。攀石梯而上,正殿到最后才霍然现于眼前。殿前古木参天,叫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往身后眺望,田陇狭长,平原开阔,远处则是山峦起伏,青天朗朗。

  这两个寺院都没有僧人,守殿的老人十分尽责,几个乡邻孩童也很可爱。除了我们一行,寺中再无其他游人。地处偏远,冷清散落,交通不便,公路失修,对这两座千年古刹来说,真是件好事。

  博物馆

  上博的陈曾路老师对山西省博物馆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当真来到这个“如斗似鼎、四翼舒展”的博物馆时,第一感觉是为了气派,四周太空阔,阶梯太多,正门太远,给人“堂而皇之,敬而远之”的印象。这一见之下再想上博,它忽然变得小巧亲近可人起来,周围有树,有风筝,有男女老少歇憩,鸽子么,久了也显得自然了。

  山西省博物馆里好东西很多,具体有些什么,抄个单子列一列是可以,但我猜想许多人,像我一样,即便是挺喜欢去博物馆逛逛,东看西看,也未必看出许多门道,记得多少名目。那么,既然像我这样的人看了也好像没看出什么,是不是跟不去也没什么分别呢?再者,既然像我这样的人已然在逛来逛去,东看西看,博物馆能不能设法教我看出点什么来呢?前一个问题,我觉得有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众所周知博物馆里的东西都是你我家里都没有的东西,而且是要专门造个大房子来摆放的东西。见多了才可能识广,即使见多了还是一样不识,起码知道自己不知道,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大差别,这个差别有什么优劣高下我吃不准,但肯定抵抗无聊的能力不一样。这个无聊不是什么评判,以各人自己感受为准。后一个问题,解释了山西省博的几个馆如何好法。是一一单陈别列,还是有机组合,这上头的变化在许多领域都产生了影响。高级的例子我都不记得了,倒记得有阵子我妈逛了宜家,随后又逛了几个老牌家具城,感慨产品陈列方式不同,评价两者,一个是“不买也想买”,一个是“真不让人想买”。山西省博的展厅设置就属于引人入胜的那种。但博物馆所能够做的不止于此,因为它不单是一处建筑。比如在山西那几天,李教授周围方圆3 米,就仿佛是“上博分馆”所在,可惜李老师声音婉转像个小姑娘,远一点就听不清了,否则这个“上博分馆”范围还可以再大一点。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