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胜 → 国内名胜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明鲁荒王陵[山东济宁]
明鲁荒王陵,是安葬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陵墓区。陵园原占地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地宫封土面积约为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庄严,建筑典雅富丽,是一处典型的明代亲王陵园,也是山东省解放后发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座明代墓葬。 鲁王朱檀系明太祖第十子,生于公元1370年,十五岁时就藩兖州。朱檀本来谦恭下士,博学多识,甚为朱元璋所喜爱。其妃戈氏,以良家子入侍亲藩。洪武二十三年封为鲁荒王妃,子一人肇辉。但他后来走入邪路,信奉道教,终日烧炼“仙丹”以求不老之药,结果毒发伤目只活到十九岁。朱元璋得知后非常恼怒,认为他的行为荒唐,故谥曰“荒王”。 朱檀墓共出土各类文物一千余件,充分反映了明代劳动人民高度的工艺水平,同时也是对鲁王朱檀生前王府豪华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其中出土数量较多的是玉制品,玉器中最好的要数玉带,从这些玉器的雕刻琢磨工艺水平看,充分表现了五百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明代的织绵是历史上著名的工艺品,朱檀墓出土的主要是袍服之类,大多用金线织成,这些丝织品对于了解和研究明代的丝织技巧有重大价值。 明鲁荒王陵展示厅中展示的这批丰富珍贵的出土文物,是中华民族古文化中的灿烂瑰宝,对研究明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 一、朱檀其人 但就是这个鲁王,十五岁就藩兖州后,信奉了道教,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求长生不老之药,结果“饵金石药,毒发伤目”,仅活到19岁,就中毒身亡,朱元璋得知后又疼又气,认为他的行为荒唐,谥曰“荒王”,鲁荒王陵由此而来。 鲁王世系从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到南明永历七年(1653年)取消鲁监国,前后283年,传十代十三王,这在全国藩王史上是不多见的。 二、陵区概况 陵区共分导引、陵园、陵寝三个部分。建有内外城墙,外城墙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800米,总面积约为96万平方米;其中陵园南北长206米,东西宽80米,占地面积1.648万平方米。陵区共有3个墓冢,中为朱檀墓,西侧60余米处为次妃戈妃墓(现两处已发掘并对外开放);正妃汤氏墓,目前位置不祥。 三、地面建筑 从棂星门往北200米处有白马二泉,为白马河源头,中间架单拱石桥。名曰“御桥”。桥上以青石铺面,桥两侧精雕石莲柱栏杆,柱头为24节气雕刻,栏板上饰有透雕宝瓶图案。桥宽8.5米,南北长16.2米。 过御桥40米便进入内城,修复前尚存原址的残垣断壁。南墙有三门,称陵门、中门道宽约3.6米,左、右侧门道宽约3.2米,中门独高,侧门较矮,翼然并列,系门洞式斗拱建筑。四周建有高 3.7米,宽0.7米,基厚1.4米的围墙,为冰盘檐式砖石结构,墙体均用40厘米长的青砖砌成,异常坚固。早年内城墙的四角建有角楼,为守陵人员护陵之用,布局严谨,各具格局。内城中间设一隔墙,分前后两进院落,前院稍大于后院,呈后高前低状。 第二道门,亦称祾恩门,与南门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为四楹三门式木结构歇山飞檐建筑,墙壁外侧为青砖建成。后院中部的享殿,又称祾恩殿。台基东西宽33米,南北长20.4米,殿前有长10米,宽15米的月台,周围镶有玉石栏杆。享殿为陵区主体建筑,清代倾倒后,改为三间关帝庙,“文革”期间损坏,1987年按原规格恢复基础,现有26根柱础尚为明代遗物。从台基的高大宽广和柱础的规模,可以推知当年享殿的巍峨宏大。 沿陵园三门而出,到达陵区的第三部分,迎面而立的是方城明楼,通高13米,方城高7.5米,砖石结构,下为线条雕刻粗犷有力的须弥座,顶部是正方形平台,东、南、西三面建有女儿墙,北面则修建矮垣一道,东、西、北三面设石阶以通上下。明楼为歇山飞檐斗拱建筑,建在方城之上,四面辟门,原明楼中立石碑一座,碑额前后刻有二龙戏珠,正面篆刻“大明”二字,碑身正面刻楷书“鲁藩荒王之陵”,字体端庄有力。登明楼四望,陵区风光一览无余。 四、地宫格局 墓道正直向南,外口宽,向里渐窄,呈外高里低斜坡状,里口宽3.9米,北距金刚墙1.5米。墓道内筑有用石灰、糯米汁、豆汁混合浇铸的三道挡土墙,其中第三道墙亦称封门墙,高8.86米,上部厚1.6米,向下渐宽作砥墙状,墙基向外伸入墓道中。墙用大砖砌成,封堵牢固,至今痕迹可见。 封门墙后为红色金刚墙,通高8.2米,宽5.35米,上部是用绿色琉璃砖、瓦筑起的门楼,墙面敷一层坚硬的红灰泥。门楼的上部、左、右、后三面附有砖砌的档土墙,与前面的挡士墙接齐。在门楼上又筑起一道东西长条形的护槽,顶上覆盖两层石条,用以负担上面的夯层封土,防止损坏门楼建筑。墓门在金刚墙下部的正中,门洞高2.4米,宽2.25米。上部用一米厚的石条横担,已有裂痕,洞口以砖封门。墓室通长20.6米,共有两重门,分前后两室,两室之间有甬道相连,除门部为石料制成外,余为砖砌券顶,方砖铺地,四壁及顶部敷以白灰,壁上饰双条墨线。两道门形制相同,第一道门缩入洞口1.5米处,双扉枢轴式。墓门以整块巨石做成,高2.4米,宽1.3米,厚0.2米,每扇重约1500公斤。正面雕有纵横九排乳状门钉,门涂朱漆,门钉贴金,镶有铁质涂金铺首衔环,色泽鲜艳。门环以长57厘米的插簧式铁锁锁住。 地宫的前室,南北长8.05米,东西宽5.25米,高4米,顶部为东西起券。甬道的券顶较矮,高1.9米,长1.95米。后室为棺室。南北长5.45米,东西宽8.2米,较前室高大宽敞。前室正中部置一大缸,直径1.1米,高1.5米,缸内有铁芯灯座,即万年灯。中部随葬品有庞大的木雕彩绘俑群,共432个,分别为仪仗俑、车、马等。比例相称,刀法简练,神态各异,形象逼真。有手持金瓜、钺斧、朝天镫、刀、枪、剑、戟的武俑;有手持各种乐器的乐俑;有拱手而立的文官和身材魁梧的侍卫。后部中央设御案一张,案上放盝顶宝匣3只,内置木制贴金的“鲁王之宝”印。 后室中部砌有南北长3.85米,东西宽3.1米,高0.5米的砖质须弥座,朱漆金丝楠木棺椁,置于棺床之上。棺床两边有桌8张,其中4张为镶砾石桌心。东侧放有两个戗金漆箱,内装冠、冕、袍、靴和玉圭、玉带等,两边桌上放文房四宝和琴棋书画等物。其他随葬品为木、竹、铜、锡做的小冥器。随葬品的摆放,体现了古代帝王“事死如事生”“厚葬以明孝”的思想。 朱檀墓西60余米处,有王妃戈氏墓,地面有何建筑,史无记载,墓室较鲁王墓浅,距地表约8米,墓室为砖砌券顶,分前后两室,通长15.2米,宽4.3米,高4.13米,前后室两侧及后壁各有一龛室,当为放置随葬品之用。墓门高2.3米,宽1.3米,厚0.2米,为双扉枢轴式,共两道石门,以自来石支顶。从建筑工艺上看,做工远不如朱檀墓精细。 据《鲁王妃圹志》载:“妃戈氏乃良家子入侍亲藩,洪武二十三年封为鲁王妃。子一人肇辉,嗣封鲁王。正统五年十月初九日以疾薨,享年72岁,以薨之次年4月19日葬于九龙山之原。” 据史料可知,戈妃死时朱檀早已下葬,因鲁王是第一个薨逝,未定合葬丧制,所以衬葬于此。戈妃墓于1975年被当地农民耕地时发现,墓中文物被盗窃一空。 朱檀墓出士各类珍贵文物1300余件,是山东省建国后发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明代亲王墓葬。它充分显示明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明代王族生活的缩影,为我们研究明代亲王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五、当前状况 1985年冬,邹城市市委、市政府本着“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原则,在省文物、旅游部门的指导下,组成专门班子,重新挖掘、加固墓道,实施陵区村民搬迁,恢复陵园地面建筑,历时两年多时间,基本恢复了原貌,作为文物旅游景点,于1988年3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游览。199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3月,该所又对戈妃墓恢复修建,使之与朱檀墓成为一个整体,作为人们了解历史、娱乐休闲的一处景观。自开放以来,共接待各级领导,中外游客数百万人次。 六、比较分析 鲁王朱檀墓中出土的这些文物,很多都是孤品或珍品,为研究明代亲王礼制政治经济,科学工艺提供了珍贵的物证,这也是全国其他亲王陵所不能比拟的。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鲁王朱檀在亲王中第一个薨逝,陵寝为第一个建造,其建制和礼制为其他王陵所沿用;陵园占地面积最大,地宫距地表最深;出土文物最完整,价值最高;鲁王中贤王较多,传位时间最长。因此可以说鲁荒王陵称为明代亲王第一陵,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鲁荒王陵位于邹城市东北12公里处的九龙山南麗,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及其嫔妃的陵墓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陵区北依九龙山,南与朱山遥遥相望,东、西有卧虎山、玉皇山拱卫,陵前有“白马”二泉,为白马河源头,完全按照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前朱雀、后宣武、左青龙、右白虎”的泗神方位选址营建,整个陵区居高临下,向阳濒水,藏凤聚气,碧色参天,一派皇家气派。陵区分陵园和地宫两大部分,地面建筑有御桥、陵门、陵恩门、享殿遗址、明楼等;地下有朱檀、汤妃、戈妃的墓室,朱檀墓距地表26米深,建有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1970——1971年发掘,出土文物1300多件,其中多为国内孤品,1986——1987年按原貌恢复地面建筑,1988年3月17日对外开放,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拟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理想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