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福尔曼教授访北大 做生态景观主题演讲
[日期:2010-06-03] 来源:景观中国 作者:
发表评论(0)
打印
福尔曼教授的研究表明自然过程的流动创造了不同类型的格局,而这种格局同时会反过来影响自然过程的流动,比如动物、
植物、水和物质的流动。如果我们无视这种格局,与自然对抗,仅仅依照人类的意愿创造
城市格局,那么我们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示意图
福尔曼教授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来分析区域的景观格局,他把生态完好的自然斑块比作绿宝石,认为这是区域中最宝贵的地方。比如对于调节区域气候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都有重要意义。他曾在巴西圣保罗地区残存一片森林中发现一种新的金色猴子,“倘若我们曾很好地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还会有多少我们不曾发现的物种繁衍生息呀!也许还会有绿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猴子……”,福尔曼教授不无遗憾地说。而通过英国一位女性在自己庭院里的试验表明,良好的设计可以使一个地区拥有高于区域平均水平的生物多样性。
巴西圣保罗残存的森林里发现了新的猴子种类
通过对32个国家的38个城市区域的研究,包括伦敦、芝加哥、渥太华、巴西利亚、开罗、首尔、曼谷、堪培拉、以及一个主要的研究案例——泛巴塞罗那地区——的研究,福尔曼教授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分析评价了不同的城市扩张模式,并提出了由关景观生态学、交通和水文的土地利用原则。最后还归纳总结出了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斑块所需要的好的、坏的以及有趣的空间格局。
好的、坏的以及有趣的空间格局
福尔曼教授此次中国之行是受国家交通运输部邀请,来访北京大学之前曾前往吉林参观考察当地环境、重大工程以及长春的汽车制造厂。福尔曼教授俏皮地说,如果现在我们拿起相机拍下我们的街道和公路,那么十年后再来看时会发现,相较而言我们当下的交通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No traffic)。因为10年后更多的人将拥有汽车,中国也将建造更多的道路。为此,景观设计师所应做的就是提前一步进行规划设计,以保护决定我们未来的生态环境。他认为中国未来十年所需要的不是高速公路,而是将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的休憩地联系起来的普通公路。
福尔曼教授认为,对于一个事物,人们只有了解它才会在乎它。人们对区域的感知源于其生活体验。人们基于不同的活动需要在区域里流动,从而感知区域、热爱区域,也才会努力去保护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美国20世纪50年代曾建造了大量的公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们流动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美国人开始喜欢迁徙,随之邻里关系淡漠,人们也不再在乎所处城市的生态环境。因为他们只是暂时居住在那里,也许很快就可以移居另一个城市。这就给景观生态学家和景观设计师提出了另外一个挑战,中国未来是否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福尔曼教授(Richard T.T.Forman)笑称景观生态学家是“格局人”(Pattern people), 对“塑造土地,以使人与自然长久繁荣昌盛”踌躇满志
福尔曼教授曾3次获得哈佛学院利文森杰出教师奖,此外还获得过Lindback基金会杰出教学奖。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他还谈到了教育问题。他认为学生们要勇于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如果你没有准备好积极发言,请不要到我的课堂上来”,他说。此外,在选择研究领域或职业方向的时候,要找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以他的儿子为例:儿子小时候曾因喜欢音乐想要上音乐学校,他同意了。可是后来儿子成绩拿到A却决定不把音乐家作为自己的职业了,理由是别人很容易就能拿到A,而他却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正是因为这种理智的选择,如今他的儿子已经是微软的高管,在职业上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