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记保护文物、历史名城专家郑孝燮-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地火——记保护文物、历史名城专家郑孝燮
[日期:1997-01-0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柏桦   发表评论(0)打印



地火——记保护文物、历史名城专家郑孝燮(大地之光)

  保存一块鱼化石有什么用呢?

  保存一个系列的兵马俑又有什么用呢?

  保存一个系统的敦煌石窟又有什么用呢?

  似乎没有用。因为它既不是一棵庄稼可以管吃,也不是一枚硬币到手就能用。

  但是,它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身,认识自身的过去和现在,然后,沿着过去和现在连通的射线,你便能顺利地到达遥远的未来。

  因此也就想起了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专家郑孝燮,想起了他的奔走呼号。

  郑孝燮,高高的鼻子。也许因此,他对事物的嗅觉特别灵敏;身材高大,谈话的时候,总把脖子向下弯一点,也就格外地显出了和善。但是,为了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他却会据理力争,寸土不让。

  不久前,山西平遥和云南丽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郑孝燮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建议进一步考察这两处。

  1995年9月底,他到了丽江。

  丽江居住着纳西族。许多国家的研究者认为,纳西族的东巴文是人类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可称为纳西族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现存约2万余册,分别由17个国家收藏,国内尚存5000余册。东巴音乐保存了古风,1995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还特请他们去英国演奏。

  丽江远郊的石鼓镇,是元朝忽必烈为统一中国,进攻大理国,渡金沙江的地方;红军长征北上,贺龙也是从这里渡金沙江的。

  丽江是水乡城市。家家临水,顺应河道,布局自然。民居颇有特色,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山墙保留楞房风格。历史上的政治制度也反映在建筑上。明清时期,丽江实行“改土归流”,即,改土司为流官管理。其实是土司与流官并存,两个政府,各有衙门,但流官掌实权。现在东城还有流官衙门城墙遗址可寻。

  郑孝燮停车下榻,一路寻访。陪同的人看他偌大年纪,胸前竟挎着三个相机,再加上长镜头,多大分量!就抢着帮他背。

  这一趟,他对丽江掌握了更加系统的资料。

  同年12月,他又到了平遥。

  中国的第一家票号产生在平遥,这是中国金融业的里程碑。过去商业往来的银子要请镖行押运,费事费时不安全。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山西帮一个染料商,让北京分号的人拿了信到平遥去兑现,这就是原始的汇兑。他们把这种方法发展到全国,并改行专做汇兑,建成了日升昌。又在朝鲜、日本、蒙古、俄国、南洋开了分号。清朝晚期,就连户部的汇兑都托它办理。后来,平遥票号发展到十几家。平遥商人多,赚了钱都要在本乡本土盖房,以光宗耀祖。

  平遥古城,明代砖城墙完整,城内街道、民居、庙宇,都保存着明清风格。南北街上建有市楼。郑孝燮站在市楼上,俯视全城,体验到平遥古城那纯粹的山西风格和典型的黄河中游文化特色。他叹道:像平遥这样保存完整的汉族文化特色的明清小城,中国还没有发现第二个!

  跑这两处他累得不轻,考察可不是坐跑车兜风。就是兜风,南几千里,北几千里,也够要命,何况,开会、谈话、调查……不过,他很高兴:丽江是纳西族文化,平遥是汉族文化,一南一北,各有特色,都是原汁原味,他更加坚定了:义不容辞,坚持申报。

  值得一提的是,丽江和平遥当地做得很好,都采取了保存旧城,另辟新区的总体规划。

  在专门研究保护卢沟桥的会议上,郑孝燮说道:“这桥不能再走车了!”

  可有人说:“桥,就是走车的。”

  他有些愤怒了:“过去是走车的,但现在不行!碗是用来吃饭的,但我们能用故宫里的金碗吃饭吗?”

  现在,卢沟桥头已立上了“禁止机动车辆通行”的牌子。每当他来到卢沟桥上,总高兴地笑着说:这只大金碗只能是看的,而不是用来吃饭的。他多希望全国人民都懂得“不能用金饭碗吃饭”的道理啊!

  北京德胜门箭楼,这一明朝建筑地处十三陵风景区游览公路的起点,也是唯一的重要对景,又是南面什刹海的借景,并与东北面的鼓楼、钟楼遥相呼应。在周围各条路上,它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映入人们的眼帘。有人却要拆除它,理由是“解决交通”。郑孝燮知道后十分生气:照此说法,巴黎的凯旋门岂不早该拆掉了吗?他这样思索着,立即上书陈云同志。

  这是1979年12月4日。很快,陈云批给了谷牧副总理。

  他又讲起了80年代他遇到的事。“香港青年大陆观光团”到了虎门炮台的历史遗址。讲解员讲解了鸦片战争如何引起,主战派如何浴血牺牲,关天培为国捐躯,遗体运到广州,林则徐开棺看别,写了挽联哀悼:“六载固金汤,问何时忽毁长城,孤注空教公尽瘁,双忠同坎坦,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悲壮至极。陈连生将军战死,他的战马被俘到香港,英军喂它,它不吃,直至眼冲大陆饿死。清同治年间,给这匹战马绘形建碑,记了这段历史。马尚爱国,作为中国人又该如何?香港青年听了感动得流泪,即把团名改为“香港青年祖国观光团”。他们说,香港的英国教科书不讲这些,他们从来不知道。

  想起这些情景,郑孝燮心中热浪翻滚。这证明了文物建筑与环境内在的精神力量,体现了历史对我们的回报。

  郑孝燮以前是搞建筑规划的,对于保护古建筑,自然处处想到整体问题,想到要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进入80年代,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现代化不能完全从零开始。现代与历史不是你死我活,应当有机地融于一城。

  作为人类聚居中心的城市,是高层次的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则是历史积淀更多、更深的无字史书。它可以托物寄史、托物寄情。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于保护有重要价值的历史。

  郑孝燮越来越把他的理论系统化。他进一步提出了“文态”的概念。生态环境是文态环境的前提。保护历史名城古建要放大到文态环境保护。文态环境,就是以建筑规划布局为主导,以某种建筑风格为基调,进而体现“美的秩序”。

  美的秩序有如凝固的交响乐,夹个噪音当然不行。比如故宫旁修个18层大厦就是噪音。美的秩序讲整体美,也包括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建筑杂乱无章,体现不出一种精神,就是文态有问题。因此,名城的规划,既要适当保护原有的格局与风貌,注重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又要搞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郑孝燮80岁时,建设部部长侯捷题词道:“德高望重,为人师表”;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如棠题词道:“育人华夏,风鹤寿”。王景慧副司长代表城市规划司写了对联送他:“古城保护先驱,遍踏神州,杜鹃啼血,行程何止九万。城市规划前辈,华夏育人,春蚕吐丝,愿君再续八旬”。

  现在,他总觉得还有太多的事要做,总还在不停地奔波。他2/3的时间出差在外,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他已考察了87个,足迹未到的已为数不多了。他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英国有324个历史文化名城(镇),前苏联有975个历史文化名城(镇),美国把200年以上历史的城市均列为历史名城。现在我国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才有99个,所以,任重而道远。

  我总是想到《老人与海》。郑孝燮不只是在大海里划桨,他是在古海里钩沉。古海里最深沉的是石油。他所钩起的油的火焰,将把历史和未来紧紧熔铸,把炎黄子孙的热血燃烧得沸腾。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