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原创并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俞昌斌访谈-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绘制“原创并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俞昌斌访谈
[日期:2008-09-08]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郭泽莉   发表评论(0)打印



  俞昌斌,于2000年底创立上海易亚源境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任该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他作为业内知名的青年景观设计师,曾三次代表上海参加全球景观建筑学设计大赛,其景观设计作品曾参加美国迈阿密黄金海滩景观设计竞赛,是全球入选的15名景观师中唯一的中国人。经过8年的成长,俞昌斌对中型设计公司的运营管理、设计师如何提升自身价值以及如何科学传承古典园林等问题,有着深刻的体会。

  独特理念支撑企业不断发展,科学管理让团体更具凝聚力

  记者:易亚源境的英文是YAS,而YAS为YOUNGASIANSCAPE的缩写,意为“年轻的亚洲景观”,请解释一下其中的含义?

  俞昌斌:我们将公司比喻成一个“新青年”,希望能以年轻景观设计师的心态在设计中做一些创新。我们要秉承“原创并源于中国”的设计理念。也就是说,“青年”代表创新,“亚洲”在当前就是要有中国特色和东方的风格,“景观”代表我们的设计。

  记者:“原创并源于中国”设计理念产生的缘由?

  俞昌斌: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美国易道,并在香港工作。在实践中我发现,学校传授的是非常正统的理论,但没有传授工作方法和应对客户的策略,所以不太适合实际工作。而境外设计公司的问题在于商业景观设计的模式化,不断复制原有设计。于是,我开始反思在这种商业化工作模式下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创新。“原创并源于中国”,包含两层含义,“原创”就是摒弃境外公司在中国实行的商业化设计理念,摒弃照搬照抄与中国国情不符的设计;“源于中国”,就是汲取中国设计理念的精华,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作品。8年来,我们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努力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记者:企业发展8年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俞昌斌:确定“原创并源于中国”的理念。作为一个设计公司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而不是一味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各行业都要讲究专业分工,诸如易道、贝尔高林等大型境外景观公司,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在各地承接大型项目,设立分公司,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相比之下,我们这种年轻的公司就要努力将项目做得更加精彩,以自己的专长和与众不同的理念把设计做出特色,用作品来说话。

  记者:如何加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俞昌斌:提升员工的凝聚力首先要强化领导层的凝聚力。对于企业而言,公司结构很重要,其中合伙人形式对企业发展尤为关键。因为一旦管理层出现分裂,对于公司的打击远比流失几名设计师严重得多,无形资产的损失更是难以计算。而合伙人的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互信任、分工合理和股权结构。此外,领导层要分工明确,有团队精神。具备上述条件的领导层才是稳定的,才会形成企业员工的稳定和公司的稳定。公司领导的工作态度和处世风格会感染员工,当他们感觉整个团队有吸引力,是一个凝聚希望的团体,能够在工作中与企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自然会更加积极地工作。

  记者: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能做出一流的设计,还要善于与客户沟通。那么您认为设计师应如何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与客户的沟通能力?

  俞昌斌:在我看来,大多数优秀的设计师不是通过上课进修等方式取得成功。要提升专业技能,就必须要在实际项目设计中不断尝试,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不断感悟和思考。此外,通过与团队其他成员合作,取其之长补己之短。还有就是要虚心向长辈学习,不断查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学习设计是随时随地的,发现好的设计一定要把它们记录下来,分析和研究,转化成自己的设计语言和元素。我们公司经常组织设计人员考察优秀的景观设计。通过参观学习,将细部设计记录下来。好的设计借鉴和发扬,不理想的在今后的设计中避免。我们在回访自己设计的项目时,会与当时负责该项目的团队进行研讨,分析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我们相信,同样的错误不能重复两次,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改正。

  沟通能力对于设计师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沟通是设计的前提,不了解客户的意图就很难做出客户想要的设计。设计之初,设计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让客户将有关项目的想法、需求、喜好等进行详细阐述,从而使设计方案更有针对性。而如何加强沟通能力,我想还是要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让沟通更加轻自如。

  解决功能问题是现代景观的首要特性,注重生态环保将成为景观设计的趋势

  记者:请谈一下您对古典园林的见解,设计中如何借助各元素体现中国特色?

  俞昌斌:中国古典园林有多个组成部分,首先是以北京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呈现强烈的轴线效果,非常气派;其次是自然山水园,代表是杭州西湖,追求自然地形、绿化和水系;第三是苏州园林,以小中见大、曲径通幽的空间手法,在小空间做出颇有诗意的园林;第四是西安、成都等西北和中原地区的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乡土气息;第五是岭南园林,精致巧妙而且细部丰富。这五个部分从地域上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的线索,不能以某一种风格代表中国古典园林。

  因此,在中国做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借助各种元素展现地域特色,这样的设计才有意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他们从明治维新开始学习西方景观设计,但在设计中大量使用具有日式风格的符号,如石头、枯山水、植物等。

  在当今21世纪,景观风格多种多样,流派众多,客户的品位和个人喜好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做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身为现代人,生活在现代建筑空间内,仍旧使用古典设计风格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设计中应以现代西方的建筑理论体系为基础,巧妙利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号,用中国的材料语言,这就是“当代中国”的风格特点。

  记者:近年来,国内景观设计对于文化概念颇为重视,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俞昌斌: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中日景观论坛,从中感觉到中国的设计师太刻意追求文化概念了,反观日本设计师,他们更注重空间分析和材料运用,以及项目周边的关系。他们将设计做得纯粹简单,不求什么文化概念,却将细节做得很丰富。德国的设计公司也是如此,对于项目的功能和空间非常重视,甚至每个细部的材料安装工艺图都详细绘制出来,态度尤为严谨。

  因此,我个人认为,文化概念点到即可,设计师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将细部做好。比如厦门园博园设计师花园颇受争议,虽然每个园子都赋予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但是植物景观处理、工程费用控制、细节施工等把握不当,最终的景观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功能和空间是景观的重要特性,尤其是对于现今的社会,景观更重要的是“用”,而不是“看”。反思四川地震,更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点。景观不仅要有给人观赏的花花草,而且要预留逃生通道和城市救灾集散广场。过去太浮躁的心态和行为已经让我们为之付出了惨痛代价。因此,在重建中,我们要总结过去的失误,通过更加科学的态度和手段去建设新城,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忽略了景观的空间功能。

  记者:生态园林建设是现今的热门话题,设计公司在其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俞昌斌:对于景观设计行业,生态环保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公园、河道等大型项目的设计中更是要重点考虑。设计师有责任通过科学分析的景观设计去保护环境,这一点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生态园林建设,就是要通过科学分析的手段,合理设置景观功能,来保护环境。因此,我们正在致力于生态园林的专业化设计风格,并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相关技术,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记者:从企业管理人员的角度,谈谈您对国内园林教育的看法,以及对专业学生的建议。

  俞昌斌:现今的园林教育存在两种趋势,一种是部分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使之具有拓展的可塑性降低,导致其就业方向变窄,成为一种理论型人才;另一种是培养的学生对设计企业很实用,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对建筑、绿化的设计有一定了解,而且就业的心态很平和,以一种拼搏向上的态度积极工作,这种学生更能满足行业实际需要。

  最后,给园林景观专业学生的建议是,切莫心态浮躁,这会对其日后在行业内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踏上社会之后,要把心态放平和,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这种日积月累,不单是专业技能,也包括为人处世的态度,这对他们的成长很重要。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