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建设集团董事长李春友:领军中国古建业-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古今建设集团董事长李春友:领军中国古建业
[日期:2008-11-21]  来源:《浙商》杂志  作者:王文正   发表评论(0)打印



  心系文化 魂牵历史

  “深化古建技艺为核心,保护民族文化为使命。”李春友告诉记者,这是古今建设集团的宗旨。

  在李春友看来,自己的企业做得再大,始终都不会偏离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将古建技艺进行传承和深化,在已掌握的古建技艺的基础上,加入时代的、个人的、创新的、实践的元素,将中国的这项国粹发扬光大。而古建筑事业的使命,就是要保护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曾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建筑文化,但它们的命运却令人唏嘘不已:战火纷飞之时,它们毁于敌人的炮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四海承平之日,它们又毁于人们的无知,“破四旧,反复古,推到一切反动建筑”……几千年文明,数万里江山,本该存在多少令今人瞻仰不尽、惊叹不完的玉宇琼楼啊,如今却只能到荒僻的山村寻找古代建筑的风貌。

  面对这样的现实,热爱建筑的李春友无法不皱起眉头。“现在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古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方面存在问题,许多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他说,对于已经消失的古建筑的复建,必须经过严密的考证:建筑物的确切年代、可能遵从的地方特点、官式做法还是民间做法、组群环境以及传统的材料和工艺等等,以便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力求恢复其历史的原貌。“对于濒临消失的古建筑,我们则应承担起拯救历史古迹的责任,尽可能严谨妥善地加以保护和修缮;对于尚未开发的古建筑,我们必须承担起发掘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责任。”

  正是出于保护民族建筑文化的使命感,许多年来,李春友和他的古今建设集团在文物保护和设计方面,拯救了一大批国家级、省、市级的文物作品。欧盟投资的永昌堡、杭州清河坊街、杭州惠民路旧宅、临安于潜祁祥塔、临安钱王陵园、路桥十里长街、杭州拱宸桥、宁波蒋氏宗祠、宁波槐树路、奉化溪口魏杞墓、泰宁县古城墙、天水寒峰塔……李春友那忙碌的身影,为传承和发展古典建筑艺术,保护和拯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做着不懈的努力。

  出于对古建文化的热忱,凭借丰富的古建经验以及坚实的经济基础,李春友如今开始着手筹建古建博物馆和浙江省古建筑保护基金会。

  李春友告诉记者,时至今日,许多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和古建文化正在无声地消亡,“古建博物馆”将以古建园林为表现形式,以古建文化展示、保护、科研为核心,集休闲旅游于一体,展示历代古建筑风格,在博物馆中,园林小品、绿化与古建相得益彰,充分展示我国古建文化的经典与博大。

  此外,古今建设集团正在与浙江省文物局合作,准备出资1000万元,发起成立浙江省古建筑保护基金会。“古建筑的特性决定了古建保护、研究、展示等需要现代科技和专业人才的投入,这些都需要有专门的资金做后盾。”李春友解释发起这一基金会的初衷时说,基金会的目的在于,通过集聚社会各方资源,筹措古建筑保护基金,以多种形式促进古建筑保护工作,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事业的认识,并加强与海外古建筑文化保护的交流与合作,以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百年树人 不断学习

  2005年,杭州将重点整治古运河杭州段的消息传出后,浙江古今园林建筑研究院向杭州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寄去了一个方案。在这一纸建议中,古今研究院认为,从隋朝到现在,大运河历经1400多年,但河上最古老的拱宸桥却只有374年历史。因此,“桥远远不能体现运河的历史,只有码头才行。”在依水而兴的年代,码头历来是从事商业、贸易、买卖的繁华区,古代武林门的繁华也多少得益于码头。因此,古今研究院建议,每个历史时期的码头都能体现那个朝代的文化特征,运河是中国的运河,完全可以把中国各地能代表某个时代的标志性码头都搜集起来,再把它们集中到杭州运河段,这样一来,五代至今的9个历史时期文化都浓缩到了杭州运河两岸,千年运河风貌可以直入眼帘……这一建议受到了运河开发指挥部的认可,并授命研究院展开各朝代码头建筑形态、民间工艺等典故风情的资料收集。

  这自然是一项繁难的工作,但是,浙江古今园林建筑研究院却有着充分的底气——因为它汇聚了当今中国古建行业众多的优秀人才。李春友于30年前创建的这个研究院,如今已经是一家集古典建筑、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于一体的科研设计单位,拥有古建园林设计资质及文物修复设计双重资质。研究院内不仅拥有一大批高级工程师、建筑师、规划师,更是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长期指导设计工作,并参与重要工程的设计——在雷峰塔遗址保护工程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郭黛姮教授就参与了其中的设计。

  这样一个古建人才汇聚的研究院,也就成为了行业人才的“孵化器”。李春友告诉记者,随着人们对文物的修复与保护以及旅游资源的日益重视,古建行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古建人才的缺乏却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全国高等院校培养的古建人才,每年仅有几十人,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为此,李春友自觉实践起了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对人才的培养,着眼于两点:一是培养具有团队精神的创造性企业人才,二是培养具有古建文化内涵和专业技艺的古建行业人才。这两点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李春友告诉记者说,在古今建设集团,进入企业的员工,都要先到施工现场进行锻炼,短则数月,长则一两年。横向的交流,纵向的传授,一件件精品工程的完成过程,新工艺、新技术、新科技的研发过程,也就成为了一个行业人才的培育过程。

  “人生就应像长跑,永远不能停留。”喜欢以长跑锻炼身体、锤炼意志的李春友,在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习。为了全面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2005年,李春友还以56岁的年龄跨入了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进行了为期二年的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此后,他还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

  “中国的古建艺术有悠久的历史,这是国粹,不能失传。古今建设集团要将中国的古建艺术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我们的团队,包括我自己,就要不断地学习。”李春友说。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