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影响设计界 巨头易道何去何从-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经济危机影响设计界 巨头易道何去何从
[日期:2009-03-05]  来源:《建筑周刊》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经济危机影响设计界  巨头易道何去何从

  专访易道公司全球首席营运官Bill Hanway

  经济危机已经影响了全球的设计界,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策略如何,经济危机给中国的设计界带来了哪些重大的影响?经济危机下,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未来路在何方?记者带着种种疑问,近日在易道上海办公室召开的AECOM集团未来建筑设计市场发展策略的内部会议上,记者利用午餐的时间向易道公司全球首席营运官Bill Hanway先生征求答案。

  时间:2009年2月17日
  地点:易道上海公司 大上海时代广场30层
  嘉宾:易道公司全球首席营运官  Bill Hanway
  翻译:易道上海公司总经理 梁钦东
  记者:Lagoo公司首席执行官  吴 磊

  《建筑周刊》:这次的特别会议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Bill Hanway:这次会议非常重要,是在全球经济危机时刻,AECOM对中国市场的重新审视。。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在全球经济危机情况下对整个全球市场发挥着作用.AECOM作为一家大公司,每一年都会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发展方向的调整。这次的会议主要就我们的市场——也可以说对业界未来的大方向——做一个定位。AECOM旗下的易道、茂盛、城脉等运营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普遍的认知和肯定,但AECOM在建筑行业的市场上还是一个新鲜面孔,今天的这个会议就是讨论AECOM在中国的建筑市场上的发展方向和机会,以及我们该如何准备,哪些人来负责做这些前期的策划等等。

  《建筑周刊》:这次经济危机是否会加快AECOM对中国资源的整合?

  Bill Hanway:从经济危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工作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资源整合主要还是要从长远来看,从中国的市场本身出发。比如说在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要怎样在这次危机影响下实现在中国的长远发展。AECOM全球总共有45000人,这次AECOM的品牌整合,可以说经济危机给我们产生了一些特别的影响,总体来讲AECOM希望从全面的角度来做,在中国也好,其他地方也好,做一些前期的规划,确立市场全面发展的方向。现在AECOM旗下的易道,茂盛,城脉都有自己的品牌。AECOM在利用品牌的同时也会做出一些品牌调整,具体的整合时间还在酝酿之中。

  《建筑周刊》:AECOM中国完成整合,势必导致很多职位重叠,是否会有大规模的进行人员调整?

  Bill Hanway:措施方面,现在AECOM品牌整合问题还在进行当中,特别是高层的大部分工作是在酝酿和争取怎样进行品牌整合,现在还没有最后做决定,预计5月和10月会各有一次公布,这个宣布可能会带来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就像你说的会导致部分人员的资源重叠,比如说市场、财务、IT部门等等,确实会涉及到部分人员的调整,特别是领导层面的一些重新调整,我们现在也在考察这些领导层的能力、专长、文化背景等情况,以及未来如何重新布局现在还在酝酿当中。

  《建筑周刊》: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全球的设计行业,国外很多公司已经在裁员,易道在亚洲也已进行了裁员,在国外和国内裁员的具体的情况如何,会不会继续裁员来控制运营成本?

  Bill Hanway:确实现在的经济危机对设计行业形成了一些风险,也有很多的企业都在裁员,易道在全球的各个大区也都有裁员的情况,在亚洲也有,基本上大致的裁员量是10%不到。裁员这个问题要分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就是确实现在遇到了一些工作的停顿,确实有一些人手没有项目做,面临裁员的压力,同时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对整个团队进行调整,在裁员的同时也希望能够请到更为合适的、将来能帮公司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性的人员。另外一个层面也是几乎所有设计公司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但易道在抵御挑战方面还是有一些优势的,其中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有不同的专业。有些专业反而成长比较快,比如生态环境方面。另外政府业务最近在经济危机发生以来都在不断增强,但原有的一些私营开发企业的项目有所收缩。这两方面易道希望通过在全球各处的布局来调整,亚洲在全球市场来说还不错,也可以帮助其他的区域来增加工作,希望能够把影响降低到最小。

  《建筑周刊》:您认为设计企业是否需要上市?根据行业的特征需不需要为了融资而上市?

  Bill Hanway:应该说在这个行业里头至少有一部分的公司需要有机会上市,以扩大它的经营规模。易道在这方面不是说有明确的准备,但一直都是遵循了财务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一直需要将我们的创意作品,与财务收支和财务表现来平衡。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手段能够增强自己的专业训练,包括做一些特别的研究,做一些培训等等,这些也都是给公司创造利润的手段。那么易道或是AECOM现在成为一个上市公司就希望利用上市的平台能够有更好的财务自由度,在不同的行业有更大的发展,有机会进行收购,合并其他的公司,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但也听到有很多公司的年轻人并不追求作品的创造性,作品本身是肤浅的,或者也有一些公司完全是以赚钱为主要目的而忽视成长率的,但易道应该是能够把这两方面平衡起来,能够很好的实现既有创造力又可以推出很好的作品,同时又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财务制度。

  《建筑周刊》:您觉得AECOM的模式在中国是否可以被复制?

  Bill Hanway:从技术层面来说,上市的这个动作应该都能做到,但AECOM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最好的是怎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司文化,让合并进来的公司都能够在这个文化的基础上融入进来。其实AECOM在合并过程中,会充分地与各分公司的高层共同解读公司文化,以达成一致,这样,在未来的合作公司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我们能齐心协力。

  《建筑周刊》:您认为经济危机对建筑设计行业有哪些重大的影响?

  Bill Hanway:首先肯定的说这次经济危机和以前历次经济危机一样,都会对设计行业带来变化,设计行业也为了应对危机做一些调整。但这次的危机对在校学生而言,可能会使他们丧失对建筑或是设计行业的热情,看到建筑行业这么多财务不良的情况,或是裁员的情况,可能会改行去学别的。这样的话整个设计行业会丢失很多很好的人才,可能会缺乏整个一代的人才,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危机,我们希望能通过整个行业的力量来保留住这部分人才。

  另外,我相信大多数公司都对自己的客户进行一些服务调整,同时也会在创新性上推出一些新的方法,比如在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会提高工作力,加快速度,但在整体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一方面大家有时间钻研创造新的方法,另一方面为了赢得工作,更多的设计师、设计公司也会花时间钻研发明一些新的方法,包括设计或是表现手法等。又或者是从其他方面给自己的设计增加一些价值,包括做一些绿色建筑或是可持续发展等,从这些方面出发去吸引客户,从这方面来讲可以让行业无论从创造性方面或是服务方面都有一个很好的成长。

  经济危机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建筑周刊》:经济危机下,易道在中国如何来推广可持续化发展的理念?

  Bill Hanway:作为一个大型国际规划设计机构,我们不光是做项目,我们还有责任在专业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探讨我们如何加强在城市建设实践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我们研究的成果需要跟我们的同行,甚至跟我们竞争的对手一起分享,而不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比如我们推出的SSIM(可持续发展整合模型)这个城市设计可量化模型,我们不把它一般的专利产品一样保守地据为己有,而是希望能够把这个理念和方法推广出去,这对于我们这个专业的发展会更有利。这个模型系统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都在运用。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我们基本的理念是用这样的方式推动这类研究和工作的理念。无论是中国的理念或是欧洲的理念,我们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探讨,这是一些全球性的问题,并不是中国才有的。

  如果说我们做的工作在中国有什么不一样的话,应该说是面对中国这个目前全世界最大、增长速度又如此之快的经济体,在做很多的工作或是探讨很多问题的时候,在专业的方法上跟美国跟欧洲不太一样。美国和日本是一个衰退的过程,而中国是一个稳步上升的过程。美国、欧洲探讨研究的是二、三线的城市的成长或者更多的是旧城怎么改造,而中国是一个在快速发展中的国家,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需要比较全面地考虑今后的发展阶段,而美国或是欧洲国家发展的过程已经到了后面的一个阶段。我们运用的所谓的理念或是工作方式,甚至说我们推广这些理念的方式其实都是一样的,怎么把这些理念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国家,这是我们考虑得比较多的问题。另外,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背景,我们如何平衡一个国家国际化的理念和它深厚的本土优秀文化,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公司营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式。

  《建筑周刊》:经济危机下,您是否介绍一下可持续发展在欧美国家目前的情况?

  Bill Hanway:如果要学习国外,比如英国、美国的话,我想最应该学的就是了解他们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里面遇到的一些问题,避开失败的地方,不要再重复。有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二十年里是大量的郊区化,到目前,郊区化的模式就跟现在的发展需要产生巨大的差异。比如在美国的加州,公共交通完全就没有了,完全依靠小汽车来作为交通工具。生活郊区化,环境很生态,但是郊区化导致的这样的交通模式,却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这个状况导致消耗能源很大,对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中国的发展要看到这些不好的例子。

  《建筑周刊》:说到可持续性,其实就是一个解决短期代价和长期利益的问题。从中国几十年城市发展的历程来讲,我们种种例子表明,或者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包括我们地方政府很多所谓的“政绩工程”,常常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付出了长远的代价。但是可持续的实践确实存在着博弈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在短期内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我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Bill Hanway: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中国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在国际上一直有一个争论,就是说西方国家强迫中国做这样的可持续发展,因为西方国家已经破坏够了,现在要求你中国来改变,要用可持续发展来弥补他们曾经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体系或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看的其实不是近期的一个成效,不是要跟美国来做一个比较说马上怎么样,但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和欧美有很多失败的地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中国如何展望今后的五十年、一百年,怎么把中国变成一个能源上运用最有效率、对整个生态环境最关注的一个国家,只有这样,中国才会真正成为一个经济体系的强国。现在欧美经济非常强大,也可以看到他们的环境损耗巨大,他们的发展失去了应有的平衡。怎么把中国真正变成一个大国强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或是进程是唯一可行的路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各个渠道让我们的中央领导以及地方领导理解这个理念,让所有的人都逐渐了解这个理念,这是一个过程。

  《建筑周刊》:可持续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和代价的问题,您认为,我们要付出的这个所谓的短期代价究竟会有多高?

  Bill Hanway:最近我们有一个新的成果SSIM?——可持续发展整合模型,这个模板对于大的城市来说,成本平摊下来比原先传统的模式不会高出很多,这个是很明显的,尤其应用在能源和基础设施方面。但是你用在一些小的地方的话,成本一定是非常高的,可能会比原来的高好几倍。

  《建筑周刊》:现在中国城市化比较快,有很多的城市都在提倡可持续化的发展,您对媒体在传媒可持续化发展上有哪些建议?

  Bill Hanway:各个地方政府如何看待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所谓的经济效益。而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可能比你传统建设的投入要高20%-30%,增加的投入不会在短时间内马上可以得到显著的回报,短期内获得的改变甚至也不会很明显,那么我们还要不要做?我们觉得,可能因为你今天一个很小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产生的经济效益会在未来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逐步显现,不断累积,获得更多。这一点对一个地方政府来说,需要有眼光和耐心,这也是我们需要通过媒体传达的信息。我希望媒体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经济效应为着眼点来传播。生态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人的生活有好处,是以人为本,但是很多的地方政府要考虑的是经济发展怎么样,是不是可以加倍,多少时间可以回收,而忽视了生态的可持续,生态环境是用经济来衡量是行不通的。最后我想再重复一点,就是西方国家现在都在埋怨前一代人没有把这些工作做好,让后代面临破坏的环境。对中国人来说,我们要考虑几代之后的子孙,不要让他们以后也抱怨说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把我们的环境好好保护下去。

  非常感谢Bill Hanway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也希望易道公司在AECOM集团旗下兄弟机构的共同努力,为中国建筑市场和可持续化发展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