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迹破坏严重 无法和巴黎罗马比-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北京古迹破坏严重 无法和巴黎罗马比
[日期:2009-09-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黄冲 佟大伟   发表评论(0)打印



北京被破坏得较严重 无法和巴黎罗马比

——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贾珺

 


北京礼士胡同某四合院垂花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贾珺,担纲写作了“五书”中《北京四合院》和《北京颐和园》。面对记者,这位1970年出生的年轻学者颇多感慨。他说,做这些事情,源于他对当下中国古建筑命运的焦虑——“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把家底全败光了。”

  很多现代建筑大师承认,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历史上的经典建筑

  中国青年报:你的《北京四合院》里有句话,“一旦失去了大片的四合院,北京也就失去了城市的肌理血脉,和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浑厚气息,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二流城市。”据说,老北京的胡同,如今已消失了80%。

  贾珺:具体数字我没统计过,不过确实损失得很多。有些地方成片的还在,比如东四、西四、什刹海、南锣鼓巷和南城那边还有点儿,但大多数区域已经被破坏了,找不到原有的历史气息了。

  中国青年报:那北京是否就“二流”了?

  贾珺:这么说也许过分了,北京毕竟还是留了一些东西的,但也很难和巴黎、罗马这些世界级历史名城相提并论了。它们是整个城市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没有这个资格,就是因为被破坏得比较严重。北京如果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完全有资格全城成为世界遗产。

  再说一下四合院,很多人认为,四合院嘛,都差不多,留下一点儿就足够了。这是误区。北京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它有那些经典建筑,还因为那些相对次要的,作为背景的老房子和历史街区。也许很多东西你看不出有啥特殊,但里面存在的历史信息是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

  中国青年报:你看过多少四合院?

  贾珺:我至少调查过几百个。四合院是要住人的,每一任主人都会把自己的气息和生活习惯传染给它,格局、植物、装潢设计都有着微妙的细节差异,奥妙和韵味往往就在这些地方,但我们还没完全了解它们,就都给拆毁掉了,非常可惜。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发展确实是硬道理,常常呈现“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局面。但像梁思成先生所说,我们社会也需要一种力量,一种逆时代的力量,它能够在时代的大潮中,帮现代和未来多保留一份记忆。

  中国青年报:这份记忆有多重要?

  贾珺:记忆本身就很珍贵,而且很可能成为未来借鉴的源泉,也是未来发展的动力之一。今天西方国家的建筑之所以这么发达,还是和传统给它们源源不断地输送灵感有关。很多现代的建筑大师都认为,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历史上的经典建筑。

  中国青年报:北京现有古建筑保护的项目还不够吗?

  贾珺:保护不能只冲着“牌子”。有些管理部门甚至会以没贴牌为借口而不保护,让我们感到很无奈。现在民间有一些保护组织,在自发地保护老北京,保护四合院,但这些民间组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国青年报:像前门大街那种拆了重建,好不好?

  贾珺:它比完全拆除直接进行房地产开发要好,但我不欣赏前门那种做法,因为那不真实,对历史记忆是有破坏的。改造后的前门大街也显得太宽了,失去了过去那种与周边建筑在比例上的和谐关系。所以,就算有铛铛车在里面跑,仍然缺乏原有的历史氛围。平安大街也有类似问题。

  一个地方有很好的古迹就相当于家里有古董

  中国青年报:我们在保护古建筑的时候,该不该涉及商业开发?

  贾珺:不同地方、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不可一概而论。但不管怎么说,面对古建筑,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应该是第一位的。其实一个地方有很好的古迹,就相当于家里有古董,值得人自豪。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老街、老建筑作为家底一直保存下来。当然,这就需要我们不要过度地追求发展。

  中国青年报:但很多地方的经济还需要靠房地产业来拉动,该怎么办?

  贾珺:如果仅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对后世会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建筑设计是离不开房地产业的,房地产火,建筑师也跟着沾光。但从历史角度看,我对房地产的畸形发展表示忧虑。一项产业如果发展太快,钱太好挣了,大家都缺乏深入思考,都不需要去追求更高品质的设计。

  中国青年报:那就不单是建筑美感的问题了。

  贾珺:是的。我们现在大量破坏历史遗迹,却盖出很多粗制滥造的东西,实在得不偿失。拆毁旧建筑主要原因是为了地皮,这种情况就好比我家有一个古代的黄金杯子,现在为了做茶壶,就把它熔化了。我个人一直认为,北京老城区不应该承担太多的功能,中心的很多设施和机构可以往外疏散一下。像巴黎、罗马这样的都市,都是在旧城外面建造新城区,新与旧并存,问题并非不可调和。我们如果一定要以纽约或者香港这种本身历史遗迹就比较少的城市来做参照,让一些古城彻底变样,那只能是悲剧的结局。

  中国青年报:听说你在罗马待了一年,当地的古建筑保护得怎么样?

  贾珺:非常好。罗马有很多老宅子,都有几百年历史了。有位老房子的主人跟我吹嘘:“别看我这间房子旧,这可是英国诗人拜伦住过的。”他们整个社会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老房子是很有品位的事情,主人自我感觉身份也高。

  在意大利,谁敢在古建筑上乱刻一个字,立刻会遭到严厉谴责。我在那儿刚好经历了一件事:罗马的西班牙大台阶前面,有一个喷泉水池,是古迹,有几个俄罗斯游客喝醉了,跳进喷泉洗澡,造成水池轻微划伤,结果被警方拘留了。第二天当地所有报纸都在报道此事,齐声声讨,不依不饶,舆论甚至对整个俄罗斯的人都冷嘲热讽。这要在我们中国,可能就不算事儿了。

  北京毕竟家底太厚了,败了好几代,还是剩下不少

  中国青年报:《北京古建筑地图》是本很厚的书,我看了之后才发现,北京原来还留存着这么多古建筑。

  贾珺:大家平时可能不太关注。其实有的时候,你一不小心遇到一个破庙,都可能是明朝的遗物,看见一个破院子,没准儿是哪位大学士的故居。尽管经历了很多破坏,北京毕竟家底太厚了,败了好几代,还是剩下不少。

  现在已有很多人在尝试把商业开发和历史建筑保护结合起来。苏州有一位地产商,专门把那些破旧的老房子买下来,重修之后,把它们出租做会所,或者卖更高的价钱。这也是古建筑保护的一种模式,可以接受。

  中国青年报:北京也有人这么做吗?

  贾珺:有。我就听说一个俄罗斯石油大亨,在什刹海旁边买下了一个四合院,然后请专业设计人员重新整修。据说斥资好几个亿呢,仅设计费就付了好几百万。

  中国青年报:我们一般人怎么可能做到?

  贾珺:保护四合院的模式有很多种。海淀图书城附近,有一个很火的白家大宅门。那个地方是当年礼王府的花园,后来卖给了同仁堂乐家。《大宅门》就是以这个为背景写的。我觉得这也许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至少没有被破坏,同时也让古建筑发挥了一定的价值,是可以接受的。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