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以色列馆:海贝壳里的东方智慧-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世博以色列馆:海贝壳里的东方智慧
[日期:2009-09-14]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从外形看,世博以色列国家馆像极了一只来自以色列的巨大贝壳。以色列国家馆由两座互相环抱的流线型建筑体组成,像一幅太极阴阳图。设计师哈伊姆?多顿告诉《外滩画报》记者:“由原石建造的部分代表了历史,代表着犹太人的根和我们的过去。而由玻璃构成的建筑部分,则象征着今天崭新的以色列,一个在多个领域享有盛誉、清澈而有朝气的国度。”

  记住世博以色列国家馆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那是一只来自以色列的巨大贝壳。

  与世博法国馆和德国馆的设计理念——打破人们对于法兰西和日耳曼的刻板印象不同,在以色列国家馆的设计师哈伊姆·多顿(Haim Dotan)眼中,以色列馆将是一座蕴含东方哲学的桥梁,以老子的阴阳之念融会贯通种族、地域、时空、虚实的差异。

  在众多国际知名的世博馆设计者中,很少有像哈伊姆这样对中国有着深刻认识的外国设计师。按照他的话,“我和上海的缘分在100 年前就开始了,我的外祖父曾在中国生活,我的母亲1910年生于上海。”父辈关于中国的记忆,以及他自己对中国古典哲学的领悟、在中国名山大川的游历,让哈伊姆的设计充满了古老的东方智慧。

  在接受《外滩画报》记者的专访时,哈伊姆说以色列馆的“海贝壳”造型既来源于他在中东和中国的游历,也受教于老子的道家阴阳学说和犹太文化的精髓。

  原石和玻璃构造的建筑

  对于习惯了现代钢筋混凝土丛林的都市人来说,在上海世博园区那块占地1200 平方米的以色列国家馆,人们将领略到完全不一样的风情。那里的建筑物不再是由笔直的线条和大块混凝土霸道地堆砌而成。

  以色列国家馆由两座流线型建筑体组成,好像环抱在一起的双手,又好似一只海中的贝壳;你还可以把它看作一幅具象化的太极阴阳图,或是安息日期间犹太人吃的那种麻花式样的手工面包哈拉(Challah)。在向中国和以色列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致敬的同时,两座紧密相依的建筑体还暗喻了人与人、人与地球、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这也是哈伊姆要表达的主题:人和自然,过去和未来,此时和永恒,大地与蓝天,虚无和实体间的和谐对话。

  整个以色列世博展区面积达2000平方米,分为三个部分:低语花园、光之厅、创新殿三个体验区。

  在展馆的主体建筑前,迎接四方游客的是一座优雅的庭院,名曰低语花园。在这座由以色列特产植物和引以为傲的灌溉设施装点的迎宾花园内,设计者为大家提供了一抹舒适的清新绿色,即使有300 名游客同时走入,也不会让人觉得拥挤烦闷。在绿树成荫的花园长椅上,特制的顶棚让人们丝毫不用担心灼热的阳光抑或是突然而至的大雨。在这里,人们将被赋予与自然直接对话的权利,那些来自以色列的树将成为游客最好的伙伴,让游客在自然中忘记因为排队等候带来的焦躁。

  展馆的主体建筑高24 米,分成两个独立而又互相连接的空间:光之厅与创新殿。一边是用原石砌造,即直接从采石场上挖来,不经任何加工的石料垒砌的创新殿;而另外一边则用透明的玻璃覆盖的光之厅。“石头是内敛的、包容的、厚重的,而玻璃则是透明的、开放的、轻巧的,这两种截然不同并且相互冲突的材质纠结在一起,又是一种对话和融合。”

  走进展馆的光之厅,游客在上升的通透空间中领悟人与人之间的奇妙关系。而在落地玻璃窗的环绕中,人们面向自然和光明,面向那片象征未来、乐观和新发现的天空。沿着弧状的墙壁,通过多媒体展示,游客们将领略犹太民族拥有无穷魅力的发展历史,从圣经时期的故事一直到爱因斯坦的现代物理传奇。在那面15 米高的玻璃墙上,展馆每天都将投射多媒体视频片断,介绍以色列的故事。

  最后,参观者会来到名为创新殿的主展厅,这里也是整个以色列展馆的高潮所在。主展厅是一个内高20 米、可以容纳300 人的空间。首先每一个参观者将来到众多光球面前,而每一个光球中都会出现一个以色列人物形象,从儿童、医生、科学家到工程师。他们有的来自以色列本土,有的则来自中国。他们会用汉语和希伯来语与参观者交谈,这种交谈从自我介绍开始,然后他们会问你叫什么,你是做什么的等等。尔后,更多的光球会从天而降,进行一场耗时约10 分钟的360 度多媒体展示,每一个光球都代表着以色列在科学、音乐、文学等各个领域内的创新和技术突破。在这里,设计者将通过一种全新的高科技媒介——球状三维播放器,展示被誉为“世界研发中心”的现代以色列。

  每当夜幕降临,以色列国家馆的外墙上还将播放介绍以色列名胜古迹的视频,比如圣城耶路撒冷。

  哈伊姆说,以色列国家馆将主要利用可循环使用的钢管、螺栓、PVC 玻璃以及天然原石建造而成。以色列馆的贝壳形主体建筑将于2009 年11 月完工。内部装修和多功能设施将在2010 年3月完成。

  哈伊姆说,世博之后,“海贝壳”有可能留在上海作为永久建筑保存,也有可能被拆散,运回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或者海法重新建造起来。

  B=《外滩画报》

  H= 哈伊姆·多顿

  “以色列和中国给了我不同的灵感”

  B:世博以色列馆的主题是“创新让生活更美好”,你如何将这一主题融入作品设计中?

  H:无论是创新还是新发明,都离不开对话。对话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伟大的思考,对话是我们为人的基本。因此,我在以色列馆的构架中,力图让每一个建筑部分之间产生紧密的交互关系,而这必然需要运用到新的建筑形式、新的建筑科技和新的建筑材料。也只有如此,以色列馆才能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B:很多人都说以色列馆看起来就好像一颗美丽的贝壳,你是如何获得这种灵感并将之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的?

  H:以色列馆的造型来自于自然的宁静和生活的和谐。当然以色列和中国给我的不同记忆,比如犹太历史、朱迪亚沙漠或者黄山的峰峦、桂林的山水,这些都让我能够更好地将理念实体化。

  B:在设计展馆的时候,你添加了哪些中国元素?

  H:我在老子的道家哲学中领悟到了阴阳之法,这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

  B:我们知道这是以色列首次在世博会上推出国家馆,如何才能让它更能代表以色列的精神?或者这么说,你认为以色列馆的哪一部分最能代表以色列?

  H:中国有5000 多年的历史,而我们以色列有4000 年。以色列馆代表了古代犹太文明和以色列未来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由原石建造的部分代表了历史,代表着犹太人的根和我们的过去。在馆内,游客可以从伟大的大卫王、所罗门王开创的盛世,一路走到爱因斯坦开创的物理学突破,领略一种文明的发展之路。而由玻璃窗构成的建筑部分,则象征着今天崭新的以色列国家,那是一个在多个领域享有盛誉、清澈而有朝气的国度。

  B:以色列馆如何能够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相对应?

  H:在迎接中国宾客的低语花园中,我们会栽种一批柑橘果树,在树林中将搭建一些轻便的凉亭,保证孩子们、家长们能够在排队等候入馆参观的时候不会被阳光灼伤,不会被雨水淋到。而展馆的主体部分将完全由可持续的环保材料建成。这些都是以色列馆在实现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宣言。

  最早在2010 年3 月,中国朋友就可以看见我们的世博以色列馆了。我非常期待,这将让我可以实现在上海出生的母亲的遗愿。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