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主设计师:央视新楼至少有了一个故事-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世博会主设计师:央视新楼至少有了一个故事
[日期:2009-10-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每栋建筑都应讲述它自己的故事,而中国绝大多数建筑都缺乏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央视新址大楼至少有了一个关于它的故事”……

  去年以来,随着国内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一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而马丁和他的国外建筑师同行在中国大地,可谓马不停蹄。9月初,作为上海世博会主设计师,马丁·罗班主持的重庆市地标性建筑——重庆科技馆刚刚开馆,紧接着中标的太原钟鼓楼项目可行性论证又获通过。

  近几年来,随着“巨蛋”、“鸟巢”以及被一些人称为“大裤衩”的央视新址大楼等一批超大型当代建筑陆续亮相,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建筑师,在中国可谓“毁誉参半”。中国是否成了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在不久前举行的2009中国城市发展论坛暨第二届河北省城市规划建设博览会上,本报记者与这位在中国有15年从业经历的法国建筑师,进行了一次面对面交流。

  中国青年报:几年来,随着央视新址大楼等大型建筑在北京落成,中国为世界建筑界所瞩目的同时,也有声音质疑,中国是不是成“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了?

  马丁·罗班:这些建筑师并不只是在中国建造这样宏伟的建筑。“巨蛋”、“鸟巢”也是因为建在中国,中国人才对此议论较多。另一方面,这些标志性建筑确实做得好,所以才受到关注。

  我并不认为中国成了世界建筑师的试验场。对于一个大型建筑来说,每个技术的突破和难题的破解,都是一次试验。全世界都是好建筑的试验场。

  中国青年报:前不久,有人在网上发帖说,建筑师库哈斯的央视新址大楼的设计理念源自生殖崇拜,引发很多中国网友热议。你是怎么看的?

  马丁·罗班:据我所知,在日本曾有比这个更夸张的建筑。一个高层建筑是金黄色的顶,被人们看成像粪便似的东西,后来日本人认为不雅观,把它拆除了。对于央视新址大楼的这个说法,只是个传闻。不过,即便真是如此,我也不认为这是很严重的事情。这只是设计师的自由表达。每栋建筑都应讲述它自己的故事,而中国绝大多数建筑都缺乏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央视新址大楼至少有了一个关于它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在新近落成的中国大型建筑中,哪些是比较成功的?

  马丁·罗班:所有作品我都可以指出它们不满意的地方。一个建筑要涉及几十个学科,数百名工作者高度配合,众多步骤完美结合,这个过程本身就复杂而难以协调。另外,国外设计师到北京,不是为看一个单体建筑而来,他一定是来看整个城市风貌的。也就是说,相对于标志性建筑,在建筑师眼中,城市整体风貌更重要。

  中国青年报:在这次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你做了《21世纪城市设计展望》的演讲。在你看来,21世纪的城市和20世纪的城市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马丁·罗班:一百年前说到城市,我们讲得最多的是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很少有人站在人的角度去评价城市。如今我们认识到,城市是为人而建,人才是城市里最重要的元素。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魅力,最重要的标准是,当地人在当地文化历史背景下,对空间是否感觉舒适惬意。所以相对于我这样的外国人,当地人对城市的评价更应被重视。

  中国青年报: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主设计师,你在工作中,如何尊重上海人在当地文化历史背景下的空间感受呢?

  马丁·罗班:上海是很有特色的城市。浦西的“老上海”保存得非常好,而浦东又是超现代化的。正是这种对比,包括之前的租界地带等,构成了上海自身的特点。

  这次世博会的规划就要体现世博园与城市间的渗透。虽然规划中,我们引入了黄浦江江水,形成一条椭圆形运河,让世博园成为江水环抱的一个人工岛。但世博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点,我们努力使它成为整个城市平面中有机的一点。

  当然,我只是世博园总平面的规划师,并不是每栋建筑的设计师。作为规划师,我们只是把一些基本构架和理念告诉各个设计师。现在就要看上百个单体建筑是否尊重最初的规划理念以及实施质量。

  中国青年报:中国城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马丁·罗班:有一点是我觉得很遗憾的,当下中国城市普遍缺乏自己的特色,以至于从酒店的窗户望出去,城市风貌“千城一面”。这也是这次“全国城博会”上许多专家关注的问题——中国城市在未来发展中如何体现当地文化特色。

  我认为,中国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地方。在城市的不同地段,要有不同的中心,在这些中心里,打造标志性的空间、构筑物或者街区,通过这些标志性的点,把整个城市新的面貌和结构勾勒出来。

  中国青年报:你感觉,今天的中国人对城市的要求,和你刚开始在中国工作时有什么不同?

  马丁·罗班:的确,十几年前我就开始在中国工作。那时候,中国政府对城市和建筑的要求和现在完全不同。如今,中国城市正开始考虑营造自己的城市公共空间。

  今天,人们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的绝大多数时光都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度过的。他们要散步、购物、出游,这是一个新改变。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视,标志着一个新的城市建设时代的到来。将来,像“鸟巢”这样的大型建筑,不一定是城市地标的唯一模式,它很可能还是一个精心设计营造的街区。

  中国青年报:当下中国大部分大型建筑都被国外建筑师垄断,中国建筑师罕有表现。你怎么看中国同行面临的困难?

  马丁·罗班:其实中国建筑师也有这样的能力。在我的公司里就有很出色的年轻中国建筑师。但是他们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设计时间仓促。在国外,建筑师要用两年时间才能完成一个设计,而在中国,两年时间里可能建筑都落成了,这肯定会影响设计质量。不过我相信,一定会有年轻的中国建筑师,不仅在中国境内,更可能在法国等地建成他们的建筑,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会很快来到。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