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专家 不走寻常育苗路-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七旬老专家 不走寻常育苗路
[日期:2009-12-04]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刘江华 葛志强   发表评论(0)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  "我的苗圃只选育和研究珍稀品种!"近日,苗木专家王林在接受中国风景园林网记者采访时,自豪而又自信地告诉笔者。

  王木林,曾担任中国林科院城市林业研究室主任,研究了50多年的苗木,如今虽已七旬有余,却一刻也未闲着,至今经营着一家苗圃,从事绿化苗木基础研究和选育、培育工作。在采访中,王木林执着而又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深深触动了笔者,在苗木市场浮躁之风盛行的当下,能不随波逐流,静下心来做繁杂苗木选育工作的苗企苗农已不多见。

  目前,不少园林工程项目为了尽快达到景观效果,移栽大苗甚至大树,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对此,王木林呼吁"切忌拿来主义"。他说,那种不考虑两地间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土壤质地等环境差异而直接引种大苗的行为是欲速不达,是浪费钱财,是不负责任。据王木林介绍,最近几年,北京从外省、国外也引种了不少优良树种,但实际推广得比较好的很少,大多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种的成功率高些,因为在那个年代,引种不像现在这样急功近利,不多加驯化观察就直接推广销售。在北京地区,影响引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湿度和温度。湿度是影响园林树木成活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湿度低会导致树木生理干旱,进而直接影响其成活。"在北京,冬季一旦连续三天出现较高温度,必伴有一场大风寒流,严重考验树木的生存适应能力"。王木林说。

  引种要想成功率高,可以进行种子繁殖,实生苗的生长性能和适应性能会比较好。王木林介绍,他的苗圃曾从外地引种径粗6cm-8cm的腊梅,结果一直不生长不开花,每年生长出来的新枝也都在冬季被冻死了,而同样播种繁殖的腊梅生长势头较好,也看到开花了。当然最理想、最有效的引种不是引种苗子、种子,而是引种优良树木的基因,与乡土树种进行杂交等,使之既保留其固有的优良特性,又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王木林曾对全国苗木市场做过详细调查,这之后更坚定了他做基础性育苗工作和走差异化育苗的想法。

  苗木的生产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一般需要5年--8年才能长大成形。而一直以来,苗木市场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苗农盲目、集中种植当年畅销品种,等苗子长大了,这些曾经的稀缺产品往往又成"大路货"了,因此,不少苗农不愿意踏实地去育新苗、养大苗,而选择"短、平、快"的育苗思路,卖起了小苗,进而造成了现在大苗紧缺的现象。作为专业人士,王木林没有为追求短期利益而仅仅栽种热门品种,而是潜心选育"珍稀品种",不畏时间,不畏市场,不畏资金。比如北海道黄杨,王木林从1986年就开始研究和选育。北海道黄杨原产日本,耐寒性能很强。北京地区几乎没有常绿树种,冬季景观不甚理想,如能引种成功北海道黄杨,那将是个很大的突破,市场前景也很广阔。王木林将北海道黄杨引种到北京后,发现经过几年适应性驯化,北海道黄杨已基本能适应北京的气候了,但是树形不够理想,只能作为圆柱形绿篱。为了能培育出更丰满的树形,他将北海道黄杨与侧枝发达的乡土树种胶东卫矛、扶芳藤等杂交,经过多年反复杂交试验,最终选育出了可独树成景的丛生状北海道黄杨。如今他培育出的北海道黄杨已经作为高档新优品种应用到北京很多别墅区和高档社区,取得了很不错的效益。

  除了北海道黄杨,王木林的苗圃还有很多珍稀、珍贵苗木品种,如圆冠榆、紫黄栌、红花紫叶海棠、抗病榆树等。专注于珍稀品种选育是王木林多年来一直不变的经营方向,正是他这"不走寻常路"的做法,使得他的苗圃能在竞争激烈的北方苗木市场另辟蹊径,赢得众多苗木采购者的青睐。

  谈到今年的苗木形势,王木林说,"今年还是大规格品种和珍稀品种销量比较好,比如红花海棠等市场供不应求,还有大规格北海道黄杨也是卖得很好。市场上虽然有很多北海道黄杨小苗,但能符合苗木采购商要求的大苗较少。现在大部分苗木生产者都倾向于养小苗、卖小苗,靠扦插繁育苗木出苗快,但其抗性却不如实生苗。能踏实培育大苗的苗企不多,这很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