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湿地保护:治理出重拳发展有新意-中国湿地-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衡水湖湿地保护:治理出重拳发展有新意
[日期:2009-06-26]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周丽燕   发表评论(0)打印



    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河北省政协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发展,会议达成了以发展促进保护的共识。

    衡水湖,古冀州文化发祥地。这里曾为黄河、漳河、滹沱河故道,水系纵横,水量充沛。由于地处干旱少雨的华北平原地区,衡水湖的存在显得弥足珍贵。它是华北大地的“绿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各地宾客。而这里颇具特色的湿地景观更是享有“燕赵最美湿地”之美称。

    2002年10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与河北省政协对衡水湖进行专题考察后,温家宝总理在信息专报上作了批示。衡水湖湿地保护和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2003年6月,衡水湖湿地由省级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然教科书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区西南方向,北倚衡水市区,南靠冀州市区,是距离城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187.87㎞2。衡水湖湿地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国家南水北调的主要调蓄枢纽,不仅为周边地区提供水源,而且还担负着维护京津地区生态安全的使命。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介绍说,在调节气候环境方面,衡水湖湿地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视。衡水湖地处三江平原等东北湿地和盐城湖等南方湿地之间,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生态系统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在维护华北平原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稀有性以及重要生态功能等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将更加有效地调节华北及京津地区的气候环境。宜人的气候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衡水湖湿地是众多鸟类国际迁飞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在已观测到的303种鸟类中,有国家I级保护鸟类7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46种,水鸟116种,鸻鹬鸟类38种。

    舒适的环境气候,丰富的鸟类资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享受着衡水湖湿地所营造的秀美景观,而这里数千年来的兴衰变化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生动记录,它成了一部研究人与湿地关系的天然教科书。这本教科书上记录的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它为今后人类探索湿地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大投入搭建湿地防护墙

    衡水市委书记陈贵介绍说,作为河北唯一的国家级内陆淡水湿地保护区,从2003年至今,衡水湖湿地的保护和发展牵动各方的心。省委书记张云川、省长胡春华及历任省委、省政府领导都曾亲临视察指导,衡水市委、市政府更是作为重中之重、鼎力推动。如今的衡水湖湿地在各方努力下,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完善、科学的规划体系和保护治理长效机制。

    陈贵说,保护湿地,首先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问题。衡水湖区人口密度294人/㎞2,大大高于其他自然保护区,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压力。探索一条既符合当地人口现状,又要最大限度保护湿地的发展道路,这是衡水湖湿地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之一。

    6年里,10余份“红头文件”,当地政府出重拳,下狠心,按照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并举的思路,逐步形成了衡水湖湿地保护治理的长效机制。

    衡水市市长高宏志说,构建衡水湖湿地保护的防护墙,不可或缺的就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这是保护湿地的第一道关卡,让违规建设和污染项目无可乘之机。同时,以民生为重,始终是长效机制形成中的要素。当地政府整合各类惠民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向湖区倾斜,将湖区群众生活补贴标准提高一倍,还将无农业税计税面积村庄列入了综合直补范围,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并优先落实了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政策,争取把16个无地少地村纳入省扶贫规划。以渔业增殖放流为例,2008年财政投入由每年60万元增加到175万元,渔民直接收益增加700万元。

    探索生态型城镇试验小区新模式 

   陈贵说,六年来,构建这道坚固的湿地防护墙并非易事。保护湿地不可忽视人的因素,要始终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在衡水湖这一特殊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则更要以生态文明为最高境界,不断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不仅如此,湿地与周边环境息息相关,不可分割,需要协同发展。

    因此,衡水湖湿地保护区一方面要能够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现实,与周边地区互为依托、互为带动、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同时也要兼顾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支撑,为华北以及全国提供一个“湿地型”小康社会发展模式。

    目前,为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衡水市依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以及当地规划要求,预计投入46.75亿元,用于湿地恢复、重建和生态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实施。同时,计划建设“生态型城镇试验小区”,结合生态移民安置和新农村建设,向城市转移人口,探索建设国内第一个将周边社区与湿地景观结为一体的保护区,最终构建一个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活力的生态型示范社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双赢。

编辑: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