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专题资料|园林数据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两个同样精彩的奥运会打开“人生哲学”教科书
2008,北京,那些激动人心的日子渐行渐远。但有关奥林匹克的一切却将长久地留在我们中间。 9月17日,当北京残奥会的大幕在无数感动的泪光中安然垂下,清华大学千名志愿者向全国大学生发出一封意味深长的信—— “奥运会是丰富的人生课堂,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有'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理想,有'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理念,有平凡与伟大相融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最重要的目的是教育,促进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奥运志愿服务对于我们广大青年学生来说,正是一个亲身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机会,一个提升自我的百年契机……” 今天,再回首那些充溢着激情与感动、惊喜与震撼的日日夜夜,我们由衷感叹:体育,给了我们无与伦比的快乐;而奥林匹克,让我们接受了一场空前的教育和洗礼。 “奥林匹克是最好的教育” “奥林匹克运动能建立一所培养情操高尚与心灵纯洁的学校”,百余年前,现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曾经如此肯定地说。 当年,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以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和文学家的优美笔调,在国际奥委会章程中深情阐述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教育和美学意义,最终将“教育青年,激励社会”确立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永恒宗旨。 “奥林匹克的精髓是教育,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复兴古雅典奥运会精神的理想付诸行动,顾拜旦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先驱们毕生奋斗,希望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的体魄、意志和精神,使人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进而建立一个尊重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这是一种人生哲学”,但顾拜旦深知,单纯的体育运动达不到这个目的,只有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它的宗旨。 2008年8月8日,两个同样精彩的奥运会为我们打开了这本“人生哲学”的教科书—— 领奖台上,当两个交战国运动员相拥一吻时,我们看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美好天性;跆拳道赛场上,当韧带撕裂、脚趾骨折的台湾姑娘苏丽文14次倒下、14次站起时,坚韧顽强的人性光辉撼人心魄;还有那为儿子而战的“高龄”体操运动员,母爱的伟大感天动地;而奋战在两个奥运赛场的南非残疾姑娘杜托伊特“从来没想到过自己少一条腿”的豪情与淡定又使多少颗心为之一震。 “不去想失去了什么,而是去发现能做到什么。”残奥会赛场内外,我们时时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是他们,伟大的残奥选手告诉了我们如何珍爱生命、珍视亲情、珍惜机会,如何奋发进取、奉献爱心、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这是北京奥运留给全世界最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是奥林匹克奉献给我们的精彩一课。绵延了百多年的奥林匹克理想,在21世纪的中国尽情绽放。 “奥运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北京市西城区教工委副书记史征由衷感叹。从7月20日到8月26日,西城区36所中学的近2500名同学加入到城市志愿服务的行列中,并用心完成了10本厚厚的“奥运会城市志愿者日记”。“这些日记记录着他们的快乐、感触和成长,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史征说,用奥林匹克精神感染学生成了很多学校新学期的重要教育内容,“这些日记将在西城区的每一所学校传看,让2500名学生的成长影响更多学子”。 “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历史性突破”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7年前,何振梁老人那不足400字的申奥陈述词如今已成经典,回忆那永世难忘的历史时刻,何振梁更愿意用接下来的话对这句经典加以说明,“你们这个决定将使得世界和中国通过体育友好地相融在一起,从而造福全人类”。何振梁说,“这就是北京奥运会举办的真正意义所在。” 7年后,北京以超乎想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奥运会来到中国的意义,而这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通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奥林匹克运动普及和发展,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展示我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7年前,那个举国欢腾的夜晚,我们向世界郑重承诺:北京奥组委将举办一系列传播教育活动,使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4亿青少年中得到最广泛的普及。几年以后,国际奥委会官方刊物《奥林匹克回顾》杂志为中国写下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它使奥林匹克价值观在中国的传播范围超过了世界任何地方”。 它所称道的这个“宏大计划”就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在这项计划的影响下,4亿中国青少年接受着奥林匹克文化的滋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说:“中国在4亿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这个数字是诱人的,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证明我们在莫斯科的选择是正确的。” 回望刚刚过去的两个奥运,每个人或许都会感谢国际奥委会当年的选择。 当稚嫩的童声融进“鸟巢”数万人的合唱,飞人博尔特的《生日歌》是那么生动、可人;当舞动的小手加入旗帜的海洋,赛场边呐喊助威的声势愈加鲜活、跃动。这是北京奥运向世界呈现的独特风景。 2005年,教育部、北京奥组委联合制定并启动《“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声势浩大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3年来,一本本浓缩了奥林匹克运动核心内容的课本“走”入中小学课堂,4亿中国青少年全方位地接受奥林匹克教育,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农村,奥林匹克教育成为校园内外的热烈景观。 全国556所中小学校先后成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将奥运特色课程纳入常规教学体系;210所中小学分别与20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以及160个国家和地区的残奥委会建立结对联系,通过“同心结”交流活动和世界各国小朋友联谊。此外,北京奥运会还拿出14%的门票作为教育计划用票,让近百万名中小学生现场感受奥林匹克的独特魅力。 奥林匹克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教育行动在中国带动和影响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奥林匹克教育中来,罗格评价它“将是2008年奥运会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历史性突破”。 教育部副部长、奥林匹克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陈小娅同样认为,北京奥组委面向中国4亿青少年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这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成果,并将作为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载入奥林匹克运动史册。 “奥林匹克精神永驻中国” 一名叫陶象龙的奥运志愿者给萨马兰奇写了这样一封信,他说:“我奶奶是一位70多岁的退休体育教师,她是一位社区志愿者,奥运前她在居民小区里义务宣传奥运;我父亲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奥运到来之前,他苦学外语,他说要把我们中国式的温馨在车厢里传递;我母亲是一位医生,奥运期间,她在奥运村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医疗服务;我也是一名奥运志愿者,积极地为奥运服务。您说:'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特别是在最广泛、最完全的意义上来讲它是不能与教育分离的。它将体育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于一个完美的人。'今天,当我再一次品读它时,感觉是那么亲切,那么精辟,那么生动。” “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100年前,伦敦奥运会的这句名言,在2008年的中国得到了最好的阐释—— 据悉,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总需求约10万人,而报名总人数却突破112万,创历届奥运会之最。奥林匹克教育的普及,为北京奥运会奠定了奥运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群众基础——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20万拉拉队员,而他们的背后,是全体炎黄子孙的支持。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这句熟悉的口号早已不再是一个标语,它是包括140万志愿大军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心声,是中国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意识提升的历史坐标。 烈日下,风雨中,在机场、地铁、公交站,在奥运村、新闻中心、媒体村,在社区、学校、商店……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每一处都有志愿者热情的笑脸。那些被晒得黑红的面庞,那些阳光下闪亮的汗珠,都将永远载入奥林匹克的史册,渗入许多人的心灵档案。 奥林匹克见证了美好的“中国文明”,中国人用热情、友善和真挚的微笑为自己赢得了一块宝贵的“金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授予北京志愿者协会“联合国卓越志愿服务组织奖”。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的至高境界延伸到中国百姓日益成熟的心态和行动上——更坦诚、更礼貌、更大气、更负责、更自信、更快乐,这是奥林匹克带给北京、带给中国的重大收获。 “全世界都在注视着北京,每天走在街上,我都被市民们的情绪所感动。”北京服装学院年轻女教师丁蕾说,“我发现,北京市民更讲礼貌了,更愿帮助人了,奥运会对人们来说不亚于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 流转畅通的交通网络,秩序、耐心被每个行车人坚持;地铁站里、公交站台,人们把自觉排队当成一种自然;公共场所,轻声慢语成就了动人的氛围……文明正在成为一种习惯,开放、自信的笑让北京、让中国变得更加迷人,而这,也是北京奥运会征服全球目光的重要因素。 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组长张英伟说,2008年是中国民族精神充分展现、国家意识进一步增强、人民素质大提升的一年。两个奥运是最生动、最具体、最现实、最有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9月18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宣布,将整体保留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队伍,培育基层志愿者组织,保留5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奥林匹克留给中国的宝贵财富,将持久地影响中国。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