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国”面临种种难题 利益协调是关键-观点评论|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城市中国”面临种种难题 利益协调是关键
[日期:2010-10-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梁捷   发表评论(0)打印



  不久前,在由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城市化论坛上,与会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这意味着我们即将告别具有千年历史的“农业中国”时代,迈进“城市中国”时代,也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将迎来新一轮跳跃式的发展。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求解“城市中国”将面临的各种难题。

  城市规划要协调好各方利益

  樊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城市本身是一个公共品,城市化是一个公共进程,是一个公共品提供的过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有一个规划,一个中国城市化布局的规划。政府要统筹规划,做好经济社会分析、人口走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运输成本的分析,包括土地的供给、土地的整合、农村宅基地怎么置换等等。这正是“十二五”期间推进城市化进程需考虑的。

  秦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无论是产业的更新还是改革开放,都涉及到一个城市群的核心问题。城市化需要的不是单个城市的发展,应是区域的发展。区域中涉及到若干城市,城市群的发展,走出一条比较正确的道路,实现健康的发展。区域发展对今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推进是功不可没的,如果中国再出现两到三个像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城市群的话,中国的经济实力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跃进。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与城市化密切相关的规划有三个:一个是主体功能区规划,这个是由国家发改委提出来的;一个是城乡规划,这个是建设部多少年来做的;还有一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个是国土资源部管的。这三个规划都有法律依据,规划内容各有不同,各有侧重,内容有交叉和重复。这三个规划直接涉及到城市化发展问题。我们建议,在制定实施过程中要更好地协调,这是降低行政成本非常重要的方面。

  户籍制度改革是必然的,早改比晚改好

  樊钢:现有的户籍制度属于贵族享受的公共产品,我们必须淡化户籍制度,强化常住人口概念,走双轨制。如果按照现有的户籍政策水平推进城市化,那每年只有少量的人能够进入城市户籍,进程会非常缓慢,社会矛盾会越来越大。如深圳,户籍人口280万,常住人口680万,把280万的公共服务保住,新增加的资源向680万常住人口倾斜,给他们提供渐进的逐步健全的、逐步提高的医保和城市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实现双轨过渡,这样会加快城市化进程。

  徐强(重庆市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办公室副主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农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实现了“土地城市化”。然而,以划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为特征的城乡二元特征,又带来了“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分离。目前的户籍制度约束了“刘易斯拐点”的正常出现,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吸纳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这是二元经济结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牛凤瑞(原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改革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为农民工顺利实现市民化提供一种制度和政策的平台。这个基本的物质条件或者经济条件已经具备,如果我们仍然以原来城乡分割的二元发展方式,只会影响城市化进程。改变这种户籍管理制度是必然的,早改比晚改好,改得晚将支付更高的社会成本。

  李秉仁:现在的城乡,所有的社会保障都与户籍有关,不管是医疗也好,教育也好,最低保障也好,还有养老等等。如果户籍制度不去改革,所谓的二元结构各个方面的问题肯定是很难解决的。重庆的试点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毕竟它是在保障农民权益,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的改革,也是一种创新,这直接涉及到土地制度的改革。

  城市化涉及到以土地换社保等土地流转的问题,如果农村的宅基地没有流转的话,城市化的进程是很难推进的。户籍制度改革必然涉及到土地制度改革。

  不能用农业社会与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审视城市化

  牛凤瑞:现在很多口号都有误导嫌疑,比如说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引导农民有序进城、有序流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投资要向农村倾斜等等。这一类口号实际上背后的含义是:农村就发展农村的,不要干扰城市现有的利益格局。这种思想,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我们不能用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也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去审视我们的城市化。

  李津逵(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任研究员):当我们今天谈到城市化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有2亿多农民工走进城市了。全世界没有这么多的人可以腊月三十回到自家的炕头上,正月十五又走到沿海和城市,这么大的一个迁徙,钟摆式的运动已经出现了。中国的城市化,确有误导。你想到大城市来,我告诉你小城镇大战略;你想进城,我告诉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之,哄着吓唬着不能让农民进城。但是已经有2亿多农民进了城。

  确保农民工体面地生活和工作

  张幼云(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要使农民工真正市民化,能享受跟市民一样同等的待遇,就是让进城农民工安居乐业。要安居乐业就需要有体面的工作,体面的生活。第一,体面工作就是男性和女性在自由、平等、安全和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和生产性劳动的机会;第二,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收入机会;第三,扩大社会保障;第四,推动社会对话。这四个方面是有机的整体。

  秦虹:要实现农民工宅基地的财产性功能,放大其在城市住房支出的能力,让农民工在城市里定居。对农民工来说,除了打工收入之外,原来的宅基地应该实现财产性功能,或者允许出租,允许转让,或者允许抵押,到银行贷款等等。如果实现对接的话,将会大量减少农民工打工之后出现的空心村问题,减少大量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樊钢:客观上说,城中村、城边村不是贫民窟,它已经是农民建好的房子,有电有水。不要用城市贵族的水平去衡量一切。要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要为他们提供能够支付得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城中村也好,城乡结合部也好,它降低了我们城市化进程的成本。它给农民工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住房满足,同时也给原住农民一个致富的门路。

  延伸阅读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后再也没有富余劳动力了。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户籍制度: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

  ◆城镇化: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城市化: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群: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

编辑:Gina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