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也是生产力-观点评论|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环境也是生产力
[日期:2010-11-25]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李哲 陈青华   发表评论(0)打印



  环境也是生产力

  ――温州打响“绿化战役”

  家有三岁儿子的市民张燕最近乐了,因为她家附近即将建起一座占地356.27亩的公园――白鹿洲公园,这解决了困扰她很久的“带儿子周末游耍”难题。“马鞍池公园,设施较完善,可是游人太多,不适合带儿子去”,张燕道:“文化公园,绿茵浓郁,但没有孩子的游乐场所。世纪广场,游艺节目挺多,但项目太惊险,不安全。剩下一个绣山公园,绿地面积大,人流比较少,可是日子久了,儿子觉得无趣……”

  事实上,张燕的话代表了很多温州人的心声:城市绿地过少、分布不均、空间不够,让市民的休闲娱乐每每成为难题。但这种情形很快将得以改善,随着温州“六城联创”的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将让温州在今冬明春“生出”绿地面积282.26公顷,7个市级公园、12个区级公园和102处街头绿地及小游园将在市民身边诞生。正如世博会上俄罗斯馆的理念:最好的城市,应该让孩子们感到幸福。温州,将以“六城联创”为新的起点,在钢筋水泥中再造一座园林之城,用绿的力量,提升城市的幸福指数,重新唤醒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抓环境就是抓民生、抓发展

  “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城市,必须拥有完备的城市绿化体系。一座只剩下钢筋水泥和灰蒙蒙天空的城市,是没有什么魅力和活力可言的,也是没有什么幸福生活可言的。”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如是说。

  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据考察这是最适宜人类活动的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季节分明,是浙江省热量资源、降水资源最丰地区,可以说,温州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但是,一直以来,温州最为人称道的不是环境,而是经济,温州有独特的“温州人精神”和“温州模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度成为排头兵。

  但近年来,随着温州经济发展陷入瓶颈,这曾被称为“中国最具活力之城”的城市,似乎逐渐丧失了生命力。2009年和2010年生态省建设工作任务书考核,温州连续两年全省排名最末。2008年、2009年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综合指数,也连续两年居全省末位。至于生活污水处理率,2009年温州以62%的比例,居全省倒数第一。这座拥有最适宜人类活动气候条件的城市,已经不再让市民满意。

  定居扬州的温州商人李建对此深有感受:“温州的环境落后扬州十年都不止。在扬州老城区,没有超过6层的高楼,沿街道路没有商铺,几十米的绿化带延伸开来让人视觉上极为惬意。种植的银杏、杉树、榕树,不仅美观而且实用,让扬州的空气格外清新。整座城市就是一座复古园林。我觉得生活质量在扬州有了很大提高。”

  家住新城新田园小区的林小顺夫妇有同样的感受。身为医生,他们非常重视健身锻炼,但在新田园,除了小区内部,几乎就找不到整片的绿地。无奈,两夫妻每天晚上只能在马路上散步。“我们也知道这样锻炼的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呼吸到的都是汽车废气、灰尘、空气悬浮颗粒,但是有什么办法呢?附近没别的地方可去啊。”林小顺耸耸肩。

  如其所说,在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之路上,温州并不是齐头并进的,生态环境正是温州的短腿,其症结在于对“绿”的观念和理解。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温州曾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显山露水、拆墙透绿”的“绿色大行动”,城市绿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扩张量到提升质的阶段。台山、海坛山、华盖山、积谷山山地公园和广场“显山”成形,沿江防洪堤景观工程、汇昌河水上公园、划龙河滨水公园等陆续“露水”,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此后,由于市区绿地增长的空间接近饱和,绿化建设重点转入对现有绿地的升级改造和精细化养护、公园文化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城市公共绿地的彩化、香化、亮化调整。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温州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多次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评。

  尽管如此,温州对“绿”的需求却一直仅仅停留在“要绿化”而不是“想绿化”的表层。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随着21世纪以来“房产热”的兴起,温州的城市规划、建筑规划常常忽略了城市绿地的位置,表现在对绿化留有空间不足,有的干脆将规划绿地挪为它用。在对商品房的审批中,对绿化不足的现象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于那些规划好的公园绿地,工程实施上总是一拖再拖,其面积也随着时间流逝不断缩水。

  加州公园烂尾九年,直至今年才被收回,改名杨府山公园。白鹿洲公园2003年开工,迄今没有完成主体工程,其面积从最初的400亩缩水成356.27亩,少了近50亩。还有墨池公园、九山公园改建工程都“酝酿”了四五年不止。更别提城市的“绿肺”――三垟湿地,八年过境,才建成“白墙黑瓦,红灯绿水”的一村一路,在已审批的30个项目中,开工建设的仅12个,仅完成计划总投资额的五分之一。与同期被列为生态省建设12大项目的西溪湿地相比,后者不但成功跻身国家湿地公园,更在2009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孰高孰下,实在让人汗颜。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温州的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20.07%、21.69%和6.87平方米,远低于国家园林城市的指标——绿化覆盖率36%、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

  环境是城市的门面,是城市的名片。环境不好,不但引得民生怨起,更是阻碍了发展的脚步。十多年来,温州的全社会平均投资率始终在31%~37%之间徘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大批温籍企业家、本地大学生和外来人才流出温州,更妄论如韭菜一样被一茬一茬地割走的成长型企业。温州,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三生有幸”才是现代都市

  “五年内完成新增绿地3512公顷,增加9个市级综合性公园广场、33个区级综合性公园和291个街心公园,构建出8条沿路绿色屏障和10条滨水绿地、防护林带”,来自于温州“六城联创”活动的一组组数据,让温州人民看到了希望。作为其中最紧要也最关键的“园林绿化战役”,从提出到落实,从规划到实际,五年是最后期限。这样的决心,这样的魄力,这样的雄心壮志,让人看到新一届政府务实为民的作风和信念。

  “绿是城市富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环境是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是最大的公共品,是政府有为的中心环节,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温州要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三生’融合的生态型、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 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的话掷地有声。

  温州市市长赵一德也认为,一个城市的环境优劣,事关城市的发展快慢和兴衰成败。对温州来说,我们现在面临的所有发展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环境的问题。环境问题解决不好,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下一步,我们要在再造温州新环境上狠下功夫。

  的确,温州已经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这次“六城联创”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创建的成功,温州的三大主城区鹿城、龙湾、瓯海纷纷签下军令状,并将之公示于众,用公众的监督、舆论的监督为创建保驾护航,提升创建的质量和品质。根据“六城联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目标,3年内温州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指标将提高到31%、36%、9平方米,基本达到测评指标,5年内圆满创成“国家园林城市”。温州的三大城区,是“绿化战役”的主战场。

  11月1日,占地800余亩的杨府山公园正式开工,打响了“绿化战役”的首炮。作为温州较大规模的公园,杨府山公园将充分挖掘下陡门古闸的考古价值,以“一山一园、一水四洲”的自然生态为格局,融人文风情于自然景观。短短一周,公园入口广场和地下室工程已经开挖,绿化堆土开始造型,上山道路也已开建。

  11月19日,墨池公园正式奠基。墨池公园是昔日玉介园和瓯隐园等私家园林遗址所在,因王羲之洗砚而得名,被视为温州的一大文化标志。开建之后,公园将采用“园中园”的造园布置手法,利用原有的古树、水池,结合仿古建筑,构建传统园林景观。同时,得益于墨池公园的改建,以街道、庭院、园林、广场为空间,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近代建筑为骨架,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墨池坊—墨池公园—华盖山”温州古城区景观轴线也将得以梳理,环境档次将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而十月底出炉的《温州市景山公园详细规划设计》,将让这座距温州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以“二园四区”(温州动物园、温州植物园和休闲活动、山顶揽胜、山地运动、生态保护四大区域)的格局,重现集登山揽胜、康体健身和生态教育为一体的“城西胜境、森林氧吧”胜景。

  一座座公园在崛起,一处处荒地在“破冰”,冬令时节,温州城却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而显得“春意正浓”。

  为了让温州市民更直观、更快捷地体验到绿色,温州还在7个市级公园、12个区级公园建设的基础上“争绿”、“补绿”,在今冬明春新增街头绿地、小游园102处,总计绿化面积达42.5公顷,用绿线勾勒出“金角银边”。

  这些“金角银边”来得颇具匠心,它源自于对城市“边角料”的巧用妙用。在城市的沿河两岸、社区厂房的犄角旮旯,以及违章建筑的盘踞地,那些毫不起眼,被杂、垃圾吞噬的土地,都将被施以“绿色”魔法,通过适地适时地种植更多乡土树,辅以园林小径、休闲平台等硬件设施,成为市民随处小憩的庭院,从而进一步完善市民身边的公园休闲体系。

  “在家中推窗见绿,走出门踏上林荫小道,出院走上林荫大道,500米就有小公园,5分钟找到街头公园”,温州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周守权如此描绘今后温州的城市绿景。

  除了“造绿”、“争绿”、“补绿”之外,温州更看重“绿”的质量和品位。11月15日,鹿城区的40个街头绿地景观设计图刚刚会审完毕,让温州市民耳目一新。不同于普通街景,图纸在造绿的同时,更兼顾了抗污染、景观休闲、民俗风情等功能。比如,黄龙高架桥下绿地将以布满珊瑚树的绿篱为背景,配上抗污染能力较强的水杉、香樟等,以及开花小乔和色灌木,成为防护绿地。会展路滨江花园门口将种植大量的乐昌含笑,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净化这一带的空气。还有占地1200平方米的绣山绿化带,将在花叶美人蕉、马尼拉等大片灌木丛中种上香樟、广玉兰等常绿树种,并用红梅、蜡梅等当月特色树种点缀,打造“十二月广场”。汤家桥南路转角将结合“七月”主题,设计一条木栈道、一个听雨长廊,表现七夕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

  通过公园建设、小区绿化、道路绿带、街道绿景、节点绿化在内的一系列行动,温州城市的“绿色战役”正在打响,“绿色空间”大有可为。

  种一棵树,全民总动员

  1.每位市民在今冬明春期间栽种一棵树;

  2.每户家庭用绿色装点庭院,扮靓阳台;

  3.每个小区见缝插绿,见土补绿,共建美好绿色家园;

  4.每家企业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多种树,争创绿色园区;

  5.机关部门、学校和医院等,要增加绿量,拆墙透绿,还绿于民。

  在11月9日举行的第六届《温州人》论坛上,与会嘉宾发出了这样的倡议。讨论会以“六城联创、绿动温州”为主题,来自温州市政园林局、园林工程公司、房地产公司的代表及相关专家、群众代表为一个“绿”字相聚一起,对“绿化建设,温州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如何做好和实施城市绿化规划”、“怎样利用温州山水打造绿色温州”等题畅所欲言,并联名签署了《“绿动温州”倡议书》。

  可以说,这是温州“六城联创”的一个缩影。社会各界、普通百姓纷纷加入此次创建,身体力行地为打造一个个美好家园而努力。

  9月20日,《温州都市报》向温州市民发出参加“市民考察团”到发达城市取经的邀请,短短两天,报名人数就达300多人。10月11日,都市报带着百人“市民考察团”奔赴厦门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比较温州与厦门在城市管理、生态文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平民的视角,为提升温州城市建设水平和改善温州城市形象建言献策。

  10月底,温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互看互学”活动,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带队赴各县(市、区)和瓯江口新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生态园实地查看情况,现场点评问题,听取各地汇报“十二五”的发展思路。《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电视台、温州网等主流媒体全程跟随,全程记录,将各地党政“一把手”的工作思路和表态承诺予以公布,引起极大反响,活动第一天就收到网友留言近千条,而城市环境卫生、园林建设成了主命题之一。

  向来在温州建设中担任主力军的温州企业不落人后。11月12日,在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温瑞塘河沿河绿化工作恳谈会上,在座企业对塘河清澈不再、河床淤积、景观破坏、绿景逝去的景象深表痛心。这条滋养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温州人、孕育了璀璨瓯越文化的“母亲河”,对温州人有着生态和文化的双重意义。企业代表们痛下决心,共同倡议,将自觉加入到“拆违建绿、拆围透绿”行动中来,“种一棵树、植一片林、建一个公园,共建绿色走廊,同享塘河亲水”。要把塘河扮绿扮美扮靓,让老祖宗传下来的珍宝在后世以更加美好的姿态传承。

  而18岁的大学生陈辰更是为自己的志愿者身份激动不已。“奥运会时我年龄太小,没能参加。亚运会时我又正好高考,当时真的是懊悔死了。但是这次我终于成为了“六城联创”的志愿者。能看着温州在自己手里慢慢变美,真的是最好的18岁礼物。”

  陈辰加入了“六城联创”志愿者分队——开发区“六城联创”城管执法分队。他将和来自社区、企业、学校的60名志愿者一起,承担起城市美容师和监管者的职责,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献谋出力。

  同样的,还有温网爱心屋“文明志愿者行动”的志愿者、鹿城仰义乡的青年志愿者和许多普通市民。为了响应陈德荣书记“种树不是一种消耗,而是一种最值得投入的投资,是一种收益最大的投资”的号召,68岁的老人王更超托孙子在网上买了一把种子,打算将它捐献给所在小区。“我是看着温州一点点发展起来的,也是看着温州一点点变脏、变丑,看到原来的青山绿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很心痛。希望这一次创建能够让温州真正变成园林城市,我要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这也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温州人这辈子最后的梦想了。”

  作为城市的主人、城市发展成果的享受者,同时也作为城市建设管理活动的参与者,温州市民成了这次“绿化战役”的真正主体。“六城联创”,是政府的联创,更是全民的联创。

  我们有理由对未来期许,五年后,温州将建成以温州生态园(大罗山及三垟水网)为城市绿心和以瓯江、塘河、东海滨海带为主的蓝色城市生命带,形成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布局形态,成为一个群山环抱、双水绕城、一面滨海的山水之城。那时,有更多的企业入驻温州,更多的人才涌入温州,更多的投资带动温州,正如民谣所言:“温州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风光,近便就有江心寺,籀园书香飘芬芳……”

  短评

  让杭州人到温州买房

  看到这个标题,肯定有人会说,你有没有搞错啊,只有温州人到杭州买房,哪有杭州人到温州买房的。我说的是不远的将来。其实,从天然条件看,温州一点也不比杭州差。

  为了让杭州人感受亚热带的风光,杭州市有关部门在浣纱路种了三棵加那利海枣树,可惜水土不服,一直半死不活。在温州,到处可见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植物。温州能够集聚800万人口,与它优越的气候条件有相当大的关系。为什么有那么多温州人舍近求远,跑到杭州去买房子。当然炒房是一个原因,但我接触到的在杭州买房的温州人中,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因为杭州城市环境好,节假日甚至退休以后可以在杭州住住。

  杭州是一座被绿色覆盖的城市。记得有一年夏天,日本围棋名宿林海峰到杭州比赛,路经南山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遮天蔽日。林海峰感叹说,我们是在绿色中穿行啊。

  相比之下,温州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确实落后了。如今,温州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全民动员,整治环境。今冬明春6个月时间里,要在城区170平方公里土地上新增绿地282公顷。有关部门还将市区公园绿地建设分布图挂到温州网上,主动接受市民监督。

  我相信,绿满温州的情景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想;我相信,杭州人能做到的,温州人也一定能做到,而且会做得更好;我也相信,只要温州的城市环境搞好了,总有一天,杭州人会选择到温州买房子。

编辑:daodao712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