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显现地方精神:奥林匹克公园“龙之谷”方案景观构思
[日期:2008-05-14] 来源:《中国园林》2002(06):30-33 作者:
发表评论(0)
打印
摘 要:本文为参加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国际竞赛方案介绍。方案从场地和区域的自然和历史地理分析出发,提出龙之谷的设计构思.提出城市中轴占总红墙禁宫逐渐溶解入森林童话;在区域尺度上完善水系,收集雨水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保留场地斜向肌理和林带,森林公园中保留村落遗址,讲述场地故事;建立内外圈层结构,形成富于人性的空间。对当地历史文化过程的尊重,人性化设计以及大地生态系统的重建是本方案的主要出发点。
关键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设计;景观设计
Visualizing the Genius Loci: The Dragon Valley Scheme of Olympic Green Design
YU Kongjian, LIU Xianjun, ZHANG Lei
Abstract: This is a proposal for the 2008 Olympic Green. Based on the physical and cultural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at the regional and local scale, the proposal suggested that the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will be gradually dissolve into the forest, the water system to be rebuilt at the regional scale, and wetlands to be rebuilt by collecting storm water collecting system to rebuild.. The proposal strongly calls for respect for the genus loci of the site, the rebuilding of regional landscape ecological system, and to be at human scale.
Key words: Olympic Green, Urban design, Beijing Olympic Park
奶奶说,那地方原叫洼里,住着龙王,奥运那会儿,人们便叫它龙之谷。
龙之谷
飞龙在天,燃奥运圣火;
潜龙伏渊,聚碧水莲池。
银龙盘轴,盼天下英豪;
彩龙起舞,引五洲朋友。
合欢林下,看广场人潮;
栈桥之间;闻蛙鸣荷香。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规划用地共1,135hm2,其中包括了680hm2的森林公园和405hm2的奥运中心区。这里将集中兴建2008年第29界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包括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馆,并作为赛后国际展览中心。
这里主要介绍国际参赛方案之一——“龙之谷”的构思,根据以下原则形成“龙之谷方案”。
(1) 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结合,奥林匹克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2) 将奥运公园建设作为区域环境改善和城市发展的契机;
(3) 体育功能的主题性与其他功能的综合性的结合,体育设施的相对集中与其他功能设施的融合相结合;
(4) 巨型场馆和开放空间的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
(5) 尊重场地个性与场所精神;
(6) 纪念性与实效性和平民性的结合。
奥林匹克公园B区赛后总平
“龙之谷”效果图
龙之谷方案链接
1 本方案的特点(总体城市景观构思)
1.1 尊重场地精神:过程、格局与故事
洼里-荷田-龙王(湿地与“龙之谷”构思之源):场地故名洼里,历来有大片湿地沼泽、荷田绵延、柳苇蔚然,至今犹存,弥足珍贵,故有龙王栖居之传说,并有龙王堂之地名“龙之谷”实出有因。
遵从斜向机理,保留林带与水系: 场地原有村落及街道多呈斜向机理(特别是B区),偏子午线10°~15°之间,讲述着三个故事:其一,悠远的历史地理故事,反映了明清以来北京古城至北古口的交通古道,北顶庙的核心地位;其二,风水含义,有避子午线之说;其三,冬天更好避风和获得阳光,夏日更好地避西晒,是华北地区千年居住经验的反映。保留这种斜向机理,同时也就保留了场地中的林带、水系等生态廊道,并与现有城市主导的正南北向机理形成图底对比,这是本方案建筑呈斜向布局的主要原因。
连接邻里的人流与视觉走廊: 充分考虑场地周边的邻里关系和城市机理,场地内的出入口及视线通道都与周边社区的主要出入口呼应。
1.2 龙之谷意象:奥运内涵、民族之魂与场地精神的和谐
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更快、更高、更强;
龙是中华民族之魂:神圣、吉祥、欢乐、强盛;
龙来源于场地精神:这里原是洼里,有“龙王堂”和龙的传说;
龙是北京中轴的象征:是龙脉的所在。
称之为龙之谷,决非附会,而是设计本身结构与功能的自然流露,是中国人民对此胜地的精神归依,它使奥林匹克精神又有了一种新的“图腾”。
1.3 区域战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与蓝色“龙脉”,文化遗产与康体休闲廊道
1.3.1 绿色与文化“龙脉”
本方案将元大都遗址公园, 中轴路绿带, 仰山沟绿带, 奥运中心区(B区)绿地和广场, 森林公园, 以及清河绿地走廊统一考虑,形成连续的景观生态基础设施,即:
视觉空间的连续体:源于燕山山脉的绿色“龙脉”;
人行与自行车绿色通道:汽车时代的休闲通道;
文化遗产廊道:联系古城遗迹,古庙、村落、水系、古道,以及奥运胜景。
1.3.2 蓝色“龙脉”:结合南水北调工程,重建地表水系。
奥运公园的水系必须从区域范围来解决,与之有关的区域水系包括清河(正在治理),北土城沟,小月河,场地内的仰山沟,以及颐和园昆明湖和京密引水渠。建立奥运公园中的龙之谷和湿地系统的方案之一是引灌昆明湖水,经北土城沟沿中轴进入公园,后沿仰山沟进入森林公园的湿地系统,再排入清河或补充地下水,形成蓝色“龙脉”。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中)将为这一区域水系的连通提供诱人的前景。
场地和区域的地表雨水收集系统是奥运公园水系的重要内容。周边建筑的中水可为奥运公园的水系提供补充水。
1.4 从红墙禁宫走入森林童话:中轴线,一朵绽开的百合花, 一条时代进步的轨迹,一个21世纪的惊叹号
方案从全程范围考量中轴线的处理,由南往北如一朵百合花逐渐展开,最终溶解于森林公园,过去的市井将成为森林中的童话;寓意从农业时代的封建皇权,经工业时代的功用与机器至上,最后回到后工业时代的生态与人文精神的宏扬。具体表现为:
建筑轴(前门-二环路):以紫禁城的围合建筑和古城的纪念性建筑(钟楼和古楼)构成的实体轴线。
交通轴(二环路-土城北路的中轴路):建筑物退到两侧,中间没有绿化带,形成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市干道。
交通性景观轴(土城北路-四环路的中轴路):在保留城市干道交通功能的同时,景观功能强化,中间保留100m宽的绿地,两侧是单向车道。
交通性景观轴(北四环路-成府路):中轴的交通在跨越四环后,车流分流削减,交通功能逐渐淡化,景观性强化。
康体休闲性景观轴(成府路以北):中轴的交通功能消失,分解为一曲一斜的“V”字形内部交通道路,而中心绿带在成府路下沉,并与地铁出入口相联系,成为轴线的一个转折。两侧建筑环抱有情,形成中部的龙之谷,水、广场和绿地成为主体。国家体育场、99米高的龙山及山上水火交融的“飞龙”,为这条古老的轴线画了一个感叹号。
轴线溶入森林童话下的故事,重建湿地的精灵。轴线北上进入森林公园后,被溶解,宫廷、盛会与村庄留下的故事、重建的湿地系统,成为不尽的童话源泉,于是有了:“奶奶说,那地方原叫洼里,住着龙王,奥运那会儿, 人们叫它龙之谷。”
1.5 银龙盘轴,飞龙在天与可移动式体育场:核心区设施布局与轴线处理相结合,意味深长
三个主赛场作为一个整体,布置在中轴西侧,其中国家体育场居中轴线之上,与中轴呈巨龙缠柱之势,含胸收腹,与东侧之展览中心(赛时的部分场馆和IBC、MPC)合掌呼应,如双龙嬉珠,形成中部以荷花莲池为特色的内广场——龙之谷。
取大量地铁与场馆建设及挖湖之土方,堆就北端99m高的龙山,体育场的部分看台与山体结合。
国家体育场南北端为可移动式座椅结构,逢重大赛事时闭合,平时则可开启,使南北视线通透,延续中轴线,并开放给大众,使轴线的终结意味深长。
龙山之上设不灭圣火台,沿山脊有溪流蜿蜒跌落。奥运会开幕时,圣火从体育场圣火台逆跌瀑而上,引燃龙山上之“火龙”,所谓的飞龙在天--大吉大利的兆示。时代精神与传统在此巧妙融合,轴线被赋予新的含义。
1.6 潜龙在渊,莲池栈桥:设计人性场所,营造生态景观
中心区现有大片荷田,有隔水层,可以形成湖泊、湿地,广植荷花芦苇之属,人行栈桥穿行其中,在规整的广场机理中,充分展示自然之美。奥运会期间,适逢荷花与睡莲盛开,菖蒲与柳条繁茂,蛙声与鸟语共鸣。
场地内分布多条用于雨水收集的卵石溪流,降雨时可见水流蜿蜒,平时则如山涧的石滩。
1.7 五彩铺装导引系统:伸展奥运五环,导引五洲来客
从土城公园开始,沿中轴绿带设五条彩色步道,伸展奥运五环。可作为步行和自行车道,也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跑道,它们先平行穿梭于树阵之间,一直延伸至成府路两侧的下沉广场(奥运广场),然后如彩龙飞舞,呈流线型向北展开,又如五条彩带向北飘逝,联系各个奥运场馆和主要功能区。沿彩带可设计环境标识和解释系统。 当彩带与广场、出入口等交汇时,就出现了聚会场所和信息节点,为赛时和赛后的造访者提供清晰的空间导引,使广场具有动感。
1.8 层圈结构与内外广场系统:明确的集散与安检系统,合欢林下的热烈与宁静
本方案核心区内的设计提出了一个“三明治”式的圈层概念,并形成了一个内外广场系统:
外圈层:由外广场与公共交通站点、地铁出入口及停车场相结合。赛时形成安检口之外的人流集散场地。
內圈层:内广场与比赛场馆和功能建筑群相结合。赛时形成安检口之内的人流集散场地。
保安线 (警戒线):在外圈层和內圈层之间,赛时设置警戒线,并在主要出入口设安检口。
奥林匹克核(龙之谷):被包含于东西两叶体育设施的内侧,一个以水和荷花为特色的"内庭",远离喧嚣,一个纯步行的空间,同时可作为人流疏散场地。这里有许多人性化的餐饮与购物场所。
内外广场都广植落叶乔木合欢树,以蔽夏秋烈日,隐喻欢乐。平时,内外广场合二为一,成为连续的林下空间,为各种康体活动提供机会。
1.9 森林公园:留下村庄的故事,重建湿地的精灵
森林公园有以下4大特点:
景观基质:大面积森林和疏林草;
村庄故事:保留现有多个村落的建筑及街坊基地,将拆下的青砖和红砖用于铺地,结合解说系统,讲述村庄的故事,营造童话世界;
湿地重建:建立雨水收集水系和湿地构成线性景观生态廊道,与南部奥运公园相联系,重建地表水系,是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栖息地,森林童话的另一源泉;
休闲廊道:保留原道路轨迹,延续社区机理和历史轨迹。与南部奥运公园相联系,建立自行车道和步道网络及电动游览车道,构成线性休闲景观廊道,走进和体验森林童话。
2 功能布局说明
2.1 区域功能定位: 体育主题的地域综合体
本方案将奥林匹克公园定位为以体育为主题的地域综合体,是区域性的、以体育为主题的商务、娱乐、会展及文化中心。
目前,北京主要的商业及文化中心为位于北京市区东南建国门外的CBD、市区西北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及内城东西两翼的西单、王府井两个商业中心。而市区北部奥林匹克公园周边地区,由于1990年亚运会的举办,带动了该地区的发展,在赛后的10年间,形成了高密度的居住区和初具规模的市区级体育、商务、商业中心,包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亚运村商务办公区以及北辰商业区,是北京目前最具发展活力的几个地区之一。另外,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因此,不论从整个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职能结构,以及公园自身的区位条件和服务人口,都为公园成为一个市级的以体育为主题,集会展、商务、商业、休闲、娱乐和文化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2.2 邻里关系与三条功能轴:体育轴、绿色休闲轴、纪念轴
既定的北部森林公园、东侧国际会议中心、东南侧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南侧的民族园、西北侧既定的奥运村、以及场地内的古迹北顶庙,决定了中心区最佳的功能布局:
主要体育设施宜在西北侧,以便与运动员村联系并以森林公园为背景;
会议、展览宜在东南侧,以便与现有国际会议中心相结合;
文化设施主要集中在西南侧,以便于民族园及北顶庙相结合;青少年活动中心(赛后)在东北角,以便利用北部练习场和森林。
由于奥运公园主体部分与周围各功能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三条主要的关系轴:
(1) 体育轴:西北至东南对角,包括:运动员村-中心区体育设施-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并在赛时设运动员专用通道将它们联系起来。
(2) 绿色休闲轴:东北至西南对角,包括:森林公园-奥运公园中心广场(龙之谷)和休闲购物中心-北顶庙和规划及文化中心。赛后通过有轨电动游览车将它们联系起来。
(3) 纪念轴:作为北京古老中轴线的延伸和终结。
2.3 内部功能分区
基于以上的分区原则,在赛时把整个区域分成五个主要功能区:森林公园、体育比赛区、奥运村、二期建设预留地和民族园、元大都遗址公园。赛后,这些功能区会有一些变化:
(1)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以大面积森林和疏林草地为景观基质,讲述村庄故事(保留现有多个村落的建筑及街坊基地,将拆下的青砖和红砖用于铺地,结合解说系统,讲述村庄的故事,营造童话世界);建立雨水收集水系和湿地构成线性景观生态廊道,与南部奥运公园相联系,重建地表水系,是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栖息地,森林童话的另一源泉;保留原道路轨迹,延续社区机理和历史轨迹。与南部奥运公园相联系,建立自行车道和步道网络及电动游览车道,构成线性休闲景观廊道,走进和体验森林童话。
(2) 体育比赛区(包括赛后的国家展览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
体育比赛区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位于中心区(B1,B3区)的由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馆、作为临时赛场的国家展览中心、赛后将拆除的射箭馆、国际区等设施组成,是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和大部分比赛项目的举行场地。赛后射箭场所在地将建成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国际区改建为与国家体育场配套的商服设施。国家展览中心赛后将成为举行大型展览的重要场所。另一个是以现状奥体中心为主并新建的国家曲棍球中心、网球中心形成的进行马术、水球、曲棍球、网球比赛的区域。赛后两个比赛区将形成康体中心区。
(3) 奥运村
位于中心区西北侧,为住宅性格局,赛后将作为高级住宅区出售。
(4) 二期建设预留地(赛时的缓冲带,赛后的文化中心与商务中心)
位于两个体育比赛区之间,为赛时人流集散的缓冲区,其中预留地西侧保留大片农田,可作为农业文化的展示区。
赛后,新建的城市规划馆、奥运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与区域内的文化遗迹北顶庙、南部的民族园和元大都遗址公园将成为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展示区。
预留地东侧有保留别墅、密林隔离区,高尔夫练习场,凯迪克酒店。赛后拆除别墅区,建成大型商务中心,保留高尔夫练习场和部分树林。
注:其他主要参与人员:凌世红、吕晋磊、曲方舒、潘朝辉、岳升阳、黄国平, 李凤禹、戚良华、魏蓉、吴本等。
[作者简介]
俞孔坚:哈拂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首席设计师
刘向军:俄罗斯圣彼得堡建筑工程大学建筑学硕士,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研究所主任设计师
张蕾:天津大学建筑学学士,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