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中的色彩变幻——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工业遗产改造-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时空中的色彩变幻——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工业遗产改造
[日期:2008-05-28]  来源:《城市环境设计》  作者:许 健   发表评论(0)打印



  论文摘要: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埃姆舍公园”规划项目,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结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在整个规划项目中最为突出,为全世界其他工业区的改造树立了典范。对于中国当前的设计领域也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鲁尔区;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工业遗迹保护现代景观设计

  --------------------------------------------------------------------------------

  重工业时代的喧嚣轰隆虽然已经远去,可是工业时代的痕迹却被牢牢地刻在了德国鲁尔区的土地之上。让我们以埃姆舍公园重要组成之一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为例,展开对工业遗迹保护和现代景观设计的一次探讨。

  1鲁尔工业区的历史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位于德国?济最发达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的中部,人口540万,是由11个中等城市和4个地方行政区组成的密集城市区域,其中包括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等著名的工业城市。鲁尔区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繁忙的内河航道和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鲁尔区的工业有近200年的历史,煤矿开采和钢铁生产是全德国工业的支柱。从20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的煤开采量因开采成本过高而逐年下降,钢铁产量同时也开始收缩,传统的煤炭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煤矿和钢铁厂相继停产关闭,失业率急速上升,大量工业区闲置,整个鲁尔区景观支离破碎,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人口大量流失、社会形象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经济转型与工业区改造问题迫在眉睫。

  2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IBAEmscherPark)

  20世纪末鲁尔区向科技产业、服务业的转型令世人瞩目。这个转型与致力于改造鲁尔北部废弃工业区的“埃姆舍公园”规划项目密不可分。从1989年开始,鲁尔区北部莱茵河支流的埃姆舍河流域上,自东部城市贝格卡门(Bergkamen)向西至杜伊斯堡(Duisburg)总面积达80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被连成一片,总共涉及17个中小城市以及2个地方行政区的250万人口。承担整体规划任务的是一个大型的规划组织——国际建筑展(IBA-internationalbuildingexhibition),此工程被称为“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IBAEmscherPark)。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利用经济转型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为目标,在1989-1999年的10年间针对六大工作主题共进行了120个改造及建设项目,投资总额高达40亿马克,其中2/3为公共投资(除当地政府投资外还包括了来自欧盟的公共性资金),1/3为私人投资。

  六大工作主题分别为:埃姆舍公园。对20世纪20年代就已?形成的七个地方性绿化区进行恢复,保护乡土植被,重建生态廊道,统一整体规划,形成了300平方公里完整的绿色景观系统。

  对埃姆舍河水系350公里干支流开放式污水收集网进行生态改造,分散式污水净化、科学生态的雨洪管理恢复了埃姆舍河流域优美醉人的河流景观。

  在旧工业区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开创服务业基地及高技术科研中心,发展“绿色经济”,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符合现代生存理念的“花园式工厂”。

  充分发掘和利用工业文化,保留并适当改造工业遗存建筑,赋予它们新功能,为工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对工业化时期的住房改造以及在老工业区内现代化新型住宅区的兴建,达到在密集城市区域享受田园式生活的目的。

  注重各部门及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发挥全社会的创造精神和共同协作精神,许多居民参与到项目的运作中,为旧厂区改造献计献策,共同改善生活环境,并增加了青少年职业教育岗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3埃姆舍公园

  埃姆舍河地区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七个南北走向的地方性绿地规划区,经过了工业时代的人口膨胀、矿山开采、工业污染、以及厂矿企业间的人为分隔,这些“绿色走廊”的生态效应消失,景观质量严重下降。这次建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重新构建这一地区的绿色景观系统,通过几年的统一整体规划,重建生态廊道,不但恢复了南北向的绿色走廊,还加强了地方性绿地规划区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埃姆舍公园形成了300平方公里完整的网状绿色景观系统。陈旧的工业生产遗迹并没有被抹去,而是通过适当的人工维护使野自然地在废弃工业区之中繁衍,创造出了“城市中的荒野”。人口聚集区、生态绿地、工业遗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结构。

  埃姆舍公园分为许多核心景观区,按照主题可分为后工业景观公园、工业野生林地、矿山遗迹公园、生态水景区、城区公园带、乡村风情园等,四通八达的自行车观光线路让游客自由穿梭于钢铁林立的旧工业遗迹之间并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4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埃姆舍众多景观区中,无论从整体规模、设计理念还是受公众喜爱的程度上,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都是最突出的一个。位于杜伊斯堡城北的梅德里西(Meiderich)冶炼厂是欧洲最大的钢铁生产商蒂森股份公司(ThyssenAG)的诸多下属工厂之一,建于1902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冶炼高炉停止生产,停止运营后的蒂森公司将冶炼厂连同下属矿区和炼焦厂共200多公顷厂区所有权以1马克的象征性价格移交给了北威州土地基金会。1989年作为埃姆舍公园规划项目重点之一,国际建筑展对北杜伊斯堡厂区的总体设计进行了国际竞标,在诸多设计单位中,彼得·拉茨景观设计事务所的方案脱颖而出。设计师彼得·拉茨(PeterLatz)的设计思想理性而清晰,他对原有场地尽量减少大幅度改动,并加以适量补充,使改造后的公园所拥有的新结构和原有历史层面清晰明了。他用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的区域。首先,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工厂中原有的废弃材料也得到尽可能地利用。其次,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护,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第三,水的循环利用采用了科学的雨洪处理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和美化景观的双重效果。拉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厂的历史信息,利用原有的“废料”塑造公园的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节省了投资。经过4年多的努力,这个昔日的钢铁厂被改造成为一个占地230公顷的综合休闲娱乐公园,与之相关的许多分支项目在随后的几年中也都逐步完成。

  整个公园分为四个景观层面:一,铁轨公园结合高架步道营建出了公园中的最高层,它像整个公园的脊柱一般,不仅仅是景区内部的散步通道,还建立了各个市区间的联系,增强了城市沟通,并且增调了开放性空间的功能。二,在公园的底层上是水景观层,利用以前的废水排放渠收集雨水,雨水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三,公园内各式各样的桥梁和四通八达的步行道一起构成的道路系统作为第三个层面。四,功能各异的使用区和构思独特的花园一起自成体系,在这一层面上游客可以充分体验独特的工业景观。这些层自成系统,各自独立而连续地存在,只在某些特定点上用一些要素如坡道、台阶、平台和花园将它们连接起来,获得视觉、功能和象征上的联系。

  漫步在公园中,春花秋的五彩缤纷取代了旧工业时期的肮脏灰暗,旧建筑及工程构筑物都作为工业时代的纪念物被保留下来,设计师没有努力掩饰这些破碎的景观,而是寻求对旧有的景观结构和要素的重新解释。它们不再是丑陋的废墟,任何一个细节都能让人发现美,感受历史。高达80米的5号高炉,犹如钢筋铁骨的巨人直入云霄,登上顶部的高空观览平台,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俯瞰脚下,园内的处处景观一览无余。极目远眺,鲁尔工业区的壮丽风光尽收眼底。喜欢寻奇探幽的游客可以穿梭于堆料库区改建的大小不同、风格迥异的神秘花园之中,一个人在花木环绕的幽静角落里读书,孩子们乐于在满是爬山虎的铁架与墙体间游戏,情侣们则流连于芬芳的花草园中。公园以不同的方式提供了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体育、文化和娱乐设施,攀岩运动发烧友可以在巨大的混凝土墙改建的攀岩公园里练习,这个被称为“蒂森山”(Montethyssino)的攀岩公园是以蒂é公司创始人奥古斯特·蒂森(AugustThyssen)的姓氏命名的,他的名字和他所开创的辉煌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被人们遗忘,相信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给他的孩子讲“蒂森山”的故事。独特的设计思想为杜伊斯堡公园带来颇具震撼力的景观,摇滚乐队在炉渣堆上搭建的露天剧场中高歌,歌迷们则享受着巨大炼钢炉环抱中产生的混响。十几米高的储气罐则被改造成欧洲最大的室内潜水中心。搭建了巨大舞台的大车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作为文化艺术中心,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音乐会、歌舞剧。如果说公园中部景观是工业遗迹唱主角的话,那么西侧老煤矿区就成了大自然的乐土,乡土植被得到保护,林繁茂,野草丛生,当游客骑着单车穿行在这里时心情也会变得无拘无束。如果夜幕降临,也不必遗憾没有尽兴,由英国灯光艺术大师(JonathanPark)设计的灯光效果将邀请您踏上色彩斑斓的神奇童话之旅。

  在设计手法上彼得·拉茨融合了艺术、建筑和景观的各种创作语言,北杜伊斯堡公园是他运用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设计景观的代表作之一,彼得·拉茨称北杜伊斯堡公园的方案是“句法结构式的设计初衷”(syntaktischenGestaltungsansatz);已经成为公园标志之一的由废弃铁板铺装而成的“金属广场”(PlazzaMetallia)可以看到极简主义(minimalism)艺术风格的影子;而公园中地形的塑造、工厂中的构筑物,甚至是废料等堆积物都可以归纳为大地艺术(landart)作品。

  5小结与反思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在完成场地功能结构转化的同时还建立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统筹管理。设计师通过对工业遗迹的重新挖掘,丰富其使用功能以满足当代生活需要,并将其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使场地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重新恢复了场地活力。各个工业遗迹之间产生了新秩序并且作为内含丰富的要素和符号,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这里不存在传统园林中让我们习以为常的“完整、完全与完美”,取而代之的是发展、变化和自由。

  2001年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被德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授予德国景观设计奖,而在国际上它也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为重要的跨世纪景观设计项目之一,并作为成功案例为全世界其他旧工业区的改造提供了典范。

  在我国,当前泛滥的“城市化妆”式的建设思潮无法担当起恢复生态环境、重建精神家园的重任。斗大的“拆”字粉刷在每个城市的街头,人们已习以为常。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如何延续城市历史脉络,和谐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已经摆在面前。设计师应学习与借鉴鲁尔工业区改造的?验,通过设计和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来引导城市发展,达到保护生态和文化遗产的目的。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体现了西方现代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和城市更新等思潮,这在废旧工业设施如何进行生态恢复和再利用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启示。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