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作品交流|规划设计 → 单位绿化|规划设计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绿染珞珈——试论武汉大学校园美学原则
|
站在武大老图书馆放眼极目,只见珞珈山林葱茏、蜿蜒起伏、曲径通幽;东湖水烟波浩淼,碧波万顷;湖光山色,丛林之中,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宏伟典雅,美仑美奂,银墙碧瓦,壮丽多彩,斗拱飞檐,气宇轩昂,馆阁凌空,气势磅礴,如流水的画、凝固的诗,令万千学子心驰神往。这风光旖旎的环境中的高等学府,被郭沫若称为最理想的“物外桃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此乃教书育人的绝佳之地。
跨过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的武大牌楼,这百年老校的古朴丰富植被物种、生态林木与国家保护文物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就在你的眼前展现开来,其中自有深厚的“美”韵,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你的神经。珞珈山东湖水的生态系统联成一体,它在自身价值的体现中始终贯穿着其特有的美学原则。 1尊重历史,保护自然 人与自然的融合,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人与自然生态特点相结合,其首要原则是遵循和保护自然生态。优秀的校园园林景观规划更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原始的山丘、湖泊、植被、林木等自然因素。从武大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建校之初的珞珈山只有大片秃山荒地,乱石丛生,林木极少。开尔斯当初在制订校园建筑规划时,充分考虑建筑与园林绿化相结合,对树种、树形都有严格要求,目的在于树木与房屋一样的耐久,建筑与绿化的和谐。在武汉大学的校园中,山水相依,绿野相连,天然拥有美不胜收的青山碧水。此景不仅得益于地质学家李四光慧眼识珠,选定东湖之滨、珞珈山麓的自然风光,又有建筑大师开尔斯鬼斧神工,奠定了中西合璧、美仑美奂的建筑群,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农学家叶雅各开辟的植物园,它既作为农学院教学科研的重要实习场地,也为绿化美化校园之用,更有武大人一百多年来绿化树木的结晶。保护和利用原始的自然生态在我校建校之初的整体规划得到充分体现。
2生态美要加艺术美 将远处的自然景色借用过来,这种手法在我国城市建设史尤其是园林艺术史中比比皆是,称为“借景”。将东湖及磨山的湖光山色“借入”校园景观规划中,是我们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再现自然的手法主要有两类:一是侧重于还原自然,求其天造地设之效;另一种是工于构造意境,以小见大,求其人文之趣。它们的共通点是崇尚自然,与自然紧密结合。武大的校园绿化还充分利用园林植物学植物的季相交替、形态特征、色彩变化等要素,结合武大蜿蜒起伏地势,创建出形态各异的景观:春—雪白的樱与苍松翠柏和高大的银杏相映成辉;夏—群芳争艳、树荫蔽日;秋—满园金桂飘香、红枫尽染;冬—寒梅傲雪、松竹挺立。以植物造景命名的樱园、桂园、枫园、梅园等教学区,其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与中西合壁的优秀历史建筑群融为一体,并将园林植物、建筑、人文雕塑、环境等学科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之中,现在的武大樱花更成为江城一景而蜚名中外。 3生态模式与人文模式的统一 我们寻求生态与人文统一的模式不能照搬他人,应发挥珞珈山自然山水的优势及百年人文景观的内涵的特色和优势。校园中古朴的建筑、参天的大树、林荫的小道比比皆是,百年沉积下来的名人传奇与文化底蕴丰硕无比,将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是体现我校深厚文化内涵的特色模式。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的办学格局。百余年的建设发展,奠定了武汉大学坚实的办学基础和卓著的学术声望。113年的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孕育了她“和而不同”、求是创新的人文传统和科学精神。珞珈山上周恩来、董必武曾在这里指点江山;李四光、闻一多、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 4共生原则 校园现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16株,此外还有蕨类植物21科31属48种。约1.5公顷的青冈栎林是一片具有亚热带特征的壳斗科常绿阔叶林,为亚洲罕见。珞珈山上的鸟类品种繁多,而广场分布期间,有珞珈绿化广场、世纪广场、友谊广场、院士楼休闲广场等。珞珈绿化广场是全国学校最大的绿色广场,这些自然、半自然的人文的景观、景点及读书、休闲园,不仅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也为武汉市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武大校园将教工住宅区、学生生活区、教学办公区等校园的建筑设计与珞珈山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协调、融合,和谐共生。 5生命美学原则 生命是美的,表现生命活动的生活是美的,符合生命活动需要的生态就是美的。美的形式必然是符合生命的形式,也是符合生态平衡的形式。它与生命一样具有节奏性、成长性、动态性等形式特征,体现了生命的内在本质和目的。武汉大学良好的绿化环境就蕴藏着丰富的生命美学和人文内涵,表现了生命的美,她与其他景观不同之处在于历史与人文景观的厚实,建有李达纪念林、李四光塑像、闻一多塑像、王世杰塑像、“六一”纪念亭、“鲲鹏展翅”、“爱因斯坦塑像”等人文景观区,以缅怀先辈,激励师生“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还建有为人类抗击SARS研究工作献身的纪念动物的慰灵碑,以及从遥远的南极运回富有纪念意义的无价之宝南极之石。她不仅陶冶了师生的情操,也增强了师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全校师生都把保护生态环境和义务植树作为自觉行动,全校师生都踊跃报名参加义务植树,营造了富有纪念意义的各种纪念林,武汉大学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把树木与树人、环境育人结合起来。这里,美学与生态、科学相通、互补,表现着人们对校园的情感追求和形式创造的完美统一。
编辑:xuan88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