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盐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侧记-城市建设|园林城市-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浙江省海盐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侧记
[日期:2009-10-22]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海韵江南 绿色海盐

  海盐县域总面积107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35平方公里,拥有杭州湾海岸线53.5公里,人口36.76万,外来人口近10万人。

  海盐是一座历史之城。海盐是历史上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就已设郡建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海盐地处杭嘉湖平原,是中国南方古吴、越两种文化的地域交界线。海盐山水清淑、人杰地灵。南北湖风景区为我国惟一集山、海、湖于一体的风景区;始建于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的千佛阁,被誉为“浙江第一阁”;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的绮园,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海盐腔、滚灯等极富地方文化特色。海盐历代名人辈出,古有晋代文学家干宝、唐代诗人顾况、元代戏曲家杨梓;近有出版家张元济、漫画家张乐平,革命文化名人黄源;今有著名油画家朱乃正、作家余华等一批文化名人。

  海盐是一座通衢之城。海盐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桥头堡,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金海岸线和杭州湾北侧中端,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和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内,是浙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中国沿海大通道同三线、杭浦高速、乍嘉苏高速等在此交汇。全境可实现15分钟内上高速,与沪、杭、苏、甬4大城市的运距都在100公里以内,均能在1小时内到达。境内水网密布,有五级航道六平申线和嘉于硖线等,内河航运相当发达。同时海盐港区可建生产性码头岸线约8.9公里,可建各类千万吨级泊位55个,占嘉兴港总泊位数的一半以上。

  海盐是一座活力之城。20世纪80年代初,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开了中国现代城镇企业体制改革的帷幕,海盐受到世界的关注,成为中国城镇企业改革之源。近年来,海盐县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202.18亿元,人均GDP达7901美元;财政总收入19.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7万元。

  海盐是一座核电之城。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主设计、建设、调试和运营的第一座核电站,1985年3月20日浇注第一罐混凝土,1991年12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它的建成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成为中国自力更生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目前,全县已建成的秦山一期、二期、三期,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秦山核电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核电生产基地和核电国产化的示范基地。到2014年,海盐县9个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3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惟一多机组、多堆型、多业主的核电基地。

  海盐人杰地灵,被誉为改革之源、核电之源、钱江之源。近年来,海盐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改善海盐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以建设“绿色海盐”、“人居海盐”、“海滨新城”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获得了全国生态示范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2008年底,城市绿化覆盖率40.87%%,建成区绿地率35.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3平方米,达到了国家园林县城的创建要求。

  强化组织领导整体联动 大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创建园林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环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造福全县人民的“民心工程”。为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海盐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为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具体做到“三到位”:

  (一)组织领导到位。海盐县成立了以县长亲自挂帅、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园领导小组,今年初专门召开了创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重新下发了《海盐县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实施方案》,全县上下形成了目标明确、措施到位、真抓实干、整体推进的创建格局。

  (二)部门协作到位。全县坚持创园工作一盘棋思想,建设部门认真组织园林绿化建设,发改部门大力支持项目立项,财政部门及时保障落实资金,其他各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调,形成群众参与、多方联动的良好态势。

  (三)宣传发动到位。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载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开展多层面宣传。二是将每年的3月定为“全民植树月”,通过开展种植各类纪念林、专题林,推进“绿色之家”、“绿色进社区”和树绿地认建、认种、认养活动,实施多途径引导,形成了家喻户晓的创建氛围。

  突出规划先行塑造特色 打造和谐优美的城市空间

  海盐县始终把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规划摆在创建工作的首位。从2003年就开始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年,完成了涵盖整个县域范围的《海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同年,又编制出台了《海盐县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2006年出台的《海盐县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为城市的绿化建设管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形成了科学完善的城市绿地体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具体突出了“三特色”:

  (一)突出山水园林特色。规划充分发挥了海盐山水兼备、湖海相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特点,以县域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县城城区为核心,形成“一片、一区、四园、八带”的城市生态绿化结构和“三区、三心、七轴”的城市空间景观格局,赋予了县城融自然山水、田园和海滨风光于一体的和谐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特色,展示了海盐“碧水蓝天、绿色环保”的崭新形象。

  (二)突出人文历史特色。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海盐县力求做到城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城市风光相互交融。对县城主次干道、街景及新建小区的绿化规划设计,都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力求突出生态自然、宁静雅致的古城魅力。同时,充分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对云岫庵、天宁寺、千佛阁、镇海塔、绮园等一批历史遗存进行了积极保护,并对具有海盐地域特色文化的海盐滚灯、海盐腔、骚子歌等进行了抢救性挖掘。编制了《绮园文化区保护规划》和《绮园保护整修方案》,对绮园切实进行保护,并采取措施,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使之成为海盐悠久历史的生动见证。

  (三)突出科学护绿特色。海盐县严把城市“绿线”管理关,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严肃性。该县进一步理顺绿化管理体系,加强绿化管养市场主体的培育与规范,积极推进绿化管养招投标,不断完善市场化的绿化管养机制,绿化管养的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海盐县严把绿化建设配套关,加强对新建居住区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绿地率的控制,并把绿化验收纳入建设工程综合验收程序,保证了城市绿化的总量。他们按照“规划设计一条、规范管理一条、绿化达标一条”的原则,不断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海盐县建立了社会监督机制,严肃查处违法占绿毁绿行为,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加强园林绿化管理的研究,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切实提高了全县园林绿化的科技含量。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建设 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海盐县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绿化重点工程,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明显改善。

  (一)突出“点”的开放,加快公共绿地建设。近年来,海盐县围绕滨海新城建设和“五大联创”总体部署,全力打造县城新形象。建起城北经济开发区,逐步推进和加快了城东新区、城南新区及城西片的开发,现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12.74平方公里。新桥路、勤俭路等沿线街旁节点绿地,百尺路、枣园路等大量的道路沿线花坛绿地共有69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街旁绿地有66处。城市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了拆墙透绿或建栏透绿。通过道路拓宽、旧城改造、环境整治、拆违透绿,城市景观日益赏心悦目,漫步街头有“道在树中,人在景中”的享受。

  (二)注重“线”的流畅,织就道路绿色网络。近年来,海盐县加大了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力度,通过点、线、面结合,打造海盐的道路绿化网络。道路绿化普及率为100%,达标率为83.78%%,海盐县道路绿化已经形成规模,布局合理,树种选择科学、多样。环城南路是海盐县的入城交通主干道,全长4.26公里,绿化设计宽度30米,绿地率为63.63%%。道路两侧现有学校、居住区以及行政办公用地,是海盐县的园林景观路。新桥路作为县城贯通南北的主干道,绿地率达35.5%%,沿线广场、街旁绿地有8处,这些公共绿地的建成不仅丰富了道路绿化空间,也增加了城市景观的层次。

  (三)加大“面”的覆盖,拓展城市绿色空间。近年来,海盐县在大规模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功打造了核电南苑、宜家花城、南塘琴园、天鸿名都、嘉州海岸、常绿景苑等一批高品质的精品小区,创造了城市新的绿地景观,扩展了绿量,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截至目前,全县共有93家园林式单位和28个园林式居住区,比例分别达到62.0%%和63.6%%。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海盐县十分重视大环境绿化建设,积极发展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2003年,为加快城乡绿化建设步伐,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万里绿色通道”的部署精神,海盐县将绿色通道工程纳入生态县建设的总体规划。至2008年,全县共完成公路绿化里程达127.5公里,绿化面积192公顷,种植各类苗木74.78万株,投入建设资金2668万元,全县干道公路绿化普及率实现100%%。

  (四)强化“环”的配套,构筑县城生态屏障。海盐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境内河流纵横、河道密布。目前,已建成了出海排涝河滨河绿化带、海滨路景观绿化带、环城河绿化带等,这些绿化带不仅发挥了防护、降温、降噪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发挥了休闲、观光等旅游功能,形成了海盐县特有的城市滨河风光带。同时,海盐县积极开展水体绿化工作,在县城环城河局部区域内圈养凤眼莲(水葫芦),利用“人工浮岛”技术和植物的水培原理在市河内种植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不但有效净化水质,还美化了河道,成为海盐县市河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县城老城区海滨路与盐平塘交汇地段,“生态、景观、文化”效益俱佳的14.66公顷海滨公园、9.09公顷白洋河湿地公园等也相继建设。全县将建成一批兼具生态、文化、游憩等功能的大型公园,构筑景色怡人的环城绿色屏障,大大改善了全县的城市生态环境。

  落实长效机制巩固成果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海盐县坚持一手抓绿化工程建设,一手抓绿化管理养护,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绿化建设成果。

  (一)节约型绿化贯彻始终,积极实践。海盐县高度重视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强化相关措施,推出新手段,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一是坚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绿地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避免草坪风、色块风、大树古树移栽风、高档树种引进风等高价建绿的不良做法,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和自然资源。二是在县城范围内积极推广城市建筑物、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并进行水生植物试点,通过采取亭、廊、架等多种形式实施架空绿化,既增加了城市绿化量、丰富了绿化层次,又极大地节省了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入。同时,通过挖潜增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等,最大限度地挖掘绿化建设用地潜力,全方位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一批贴近群众生活的街头节点就是通过拆违腾地建成的。三是结合城市绿化建设,建立苗木储备。利用国土部门收储的大量空地,借地绿化。同时该县还利用丰富的自然水系,在县城范围内建设了5个绿化浇灌抽水泵站,基本实现全河水浇灌,夏季每天可节约自来水约60吨~80吨。四是利用临海风能优势,沿杭州湾安装了18盏风力路灯,一年为景观照明节电1.6万千瓦时,既环保又美观。

  (二)城市整体功能不断完善,加大投入。几年来,海盐县以创建园林县城为契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园林、供水、市政、公交、燃气、环卫的城乡一体化工作,尤其在城乡一体化供水、公交、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突破。

  (三)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成效明显。海盐县从2000年开始实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主要采取政府集中建设的模式,建成有河滨小区、翠海苑和欣居花苑3个小区,共建成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1382套。2001年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共建设廉租房150套,建筑面积6725.35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065万元。2008年12月新建廉租住房100套,建筑面积6018.7平方米,预计2010年一季度竣工。该县还先后共开展了9次廉租住房配租工作,分别采用实物配租、租赁补贴和租金减免3种保障方式。截至2009年3月,已有402个家庭纳入保障范围。

  目前,海盐县正以今年的创建目标为契机,着力提升园林绿化建设水平,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