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园林绿化 → 插花艺术|绿化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世界杯花艺大赛后的思考
信心来自影响力 3月26日至28日,第十三届世界杯花艺大赛在沪上举办,让国人大大兴奋了一把,这一号称“花艺界奥斯卡”的盛事,不仅首次移师发展中国家,而且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名选手参赛创历届规模之最,上万参观人次也破了历史记录。我们有理由骄傲,因为我们终于看到了自己影响世界的力量。 这一影响显而易见。君不见,“鲜花在东方”前所未有地成为国际大赛总命题,它引领着舞台中央的20位花艺师,尤其是欧美参赛选手,不得不穷其心智研究东方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迸发出异彩纷呈的火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挪威选手精湛的架构技艺模拟出梦幻般璀璨的“盆景”造型,看到德国选手将几十种缤纷的花材交叉错落在中国式红色窗棂中,也看到瑞士选手装饰花艺传达着“天圆地方”的哲学理念……东方文化被西方顶级花艺师理解、接纳、融合并表现,其深度令国人惊诧。他们留下了很多财富,关于花艺技巧、理念、风尚,足够中国花艺界花费一段时间消化,相信他们也将和近千名国外观众一起,带走对中国、对东方文化深刻的记忆,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一影响又是静水深流。君莫忘,世界杯花艺大赛不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一场职业比武,主办方是拥有55个国家的近6万个会员店的庞大商业组织———国际花商联。花艺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依托于花卉消费。换句话说,此次大赛国内承办方功绩显著,有目共睹,但若不是因为中国有着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若不是因为中国国力逐年增强,中国的花卉消费稳步提升,尽显潜力,世界杯就不会来到中国,一句话,国运兴时花运兴! 这是真正让我们骄傲的地方。 有时候,表象很能吸引人、迷惑人,就像这次世界杯,中国内地和港台选手止步于决赛前,不知令多少人唏嘘感叹,各种评论声不绝于赛场内外。中国内地花艺起步晚,发展不成熟,和日韩欧美花艺界存在着毋庸讳言的差距,这一点我们接受。但如果只看到流光溢彩的舞台之上,我们遗憾败北,那就未免失之悲观狭隘。大幕拉开就已成功,大幕顺利落下就是第二次成功。 如果看不到世界花店花艺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看不到东风西渐的潮流和趋势,那我们就辜负了这一场盛宴狂欢。此次大赛后我们应该更有信心,因为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世界在发展变化,我们只有不断奋进,不断提升。 花艺切勿“符号化” 中国元素到底是什么?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徐徐展开的画卷、京剧脸谱、笔墨纸砚?抑或是昆剧的优美、太极的潇洒…… 这些都是中国元素,北京奥运会上千人击缶,昆曲、太极表演等令人震撼的中国元素的演绎至今让人难以忘怀,但那属于舞台剧。花艺是一种静态的、抽象的艺术,要想表达中国文化,就绝不只是简单地加入一些符号、或是龙凤造型就能够阐释的。 近些年我们一些以东方文化为主题的花艺创作中,想像力匮乏得让人揪心,给人一种印象是:不论命题还是手法,都流于符号化,虽然一眼即可看出作者的表现意图,但却“入口即化,没有嚼劲儿”,比如百宝阁、松鹤延年、龙凤呈祥等主题是许多花艺师热衷于表现的主题。不客气地说,做个造型,加个所谓代表中国元素的道具,并不能说就是有了中国味儿。 或许远来的和尚真的会念经,此次世界杯上,西方人对于东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其表达的想像力远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浅尝辄止。或许因为没有国人对本民族文化固有印象的束缚,许多国外选手对于展位作品主题“东方之花” 的表达想得更深。如亚美尼亚选手展位作品,是一个长满硬刺的巨大黑色果实,但从果实裂开的口子里看到里面充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寓意东方人性格含蓄,外表虽然并不热烈,内心却是丰富、细腻和美好的。 英国选手借用月亮和小舟造型来表达一种对于东方的印象,月是阴柔的,作者认为“一叶扁舟、放浪江湖”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往的一种通达悟道的生存之乐。 上述两者都表达了中国特有的人文情境,可谓理解透彻。还有荷兰选手展位上那失去比例的“深山藏古寺”造型,虽然表达手法有待商榷,但西方人对于作品主题的深入探究精神和对东方人文的深层观察也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这也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花艺表达某种文化,无论是立意命题还是手法,绝不能仅仅简单地将其符号化。代表东方的符号有上千种,但立意却有高下,如果仅仅用些表征性的符号阐述某种老套浅显的“内涵”,那会让这种文化显得过于苍白,过于浅显单薄。 远离浮躁沉下心 采访冠军得主挪威选手汉森时,记者本想让他介绍一下自己的花艺学习经历和经验心得,看看是什么因素让他走上世界花艺巅峰,从而给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一些启示。他的回答却很简单,也有些出人意料———热爱! 仔细一想,其实也不意外,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大家比较熟悉,道理也并不深奥,只不过这些年在我们的花店花艺行业里,能够践行的人并不太多。我国花店花艺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整体花艺水平在不断提高,也涌现出一些比较优秀的花艺师。但总体来看,能够沉下心来做花艺的人还比较少,这固然和我们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有关系,但同时也和大家对花艺的认知和投入程度有关系,最明显的就是浮躁情绪比较严重。 举个简单例子,在这次世界杯的展场上可以说是人潮涌动,常可见到一些外国观众在细细观察作品,还有人在不时记录,而我们的观众却常常只忙着拍照片。这微小的差别却反映了不同的学习态度,一种是用心,一种是用眼。如果是用心,看到和学习到的就不仅是作品外在的技巧,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否则学了很长时间的花艺,却只学得皮毛,总停留在模仿阶段,缺少创意,进步缓慢。汉森说自己在盆景造型的命题作品的地面上放了把剪刀,也是为了表达一种理念,就是花艺的学习和创作与盆景一样,需要不断修剪和磨炼的过程才能完成。 其实花艺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并不矛盾,汉森在自己的国家也有花店,也在中国从事多年和花艺、室内陈列等相关的设计,但这些都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花艺大师。美的东西是共通的,也是更有商业价值的。随着国内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眼界的开阔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对商品的艺术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学习花艺切勿过于盲目模仿,急于赚钱,或是看重出名,这样会由于源动力不足而难以持续发展,不仅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花艺师,也会失去很多高水准的客户。艺术本身固然需要灵感和天分,但也需要热情和勤奋,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花艺作品也是人的内在的一种表达和展现,内心的不断丰富,会让作品的光辉更加夺目。 国粹传承当其时 世界杯花艺大赛已闭幕,但大赛期间的见闻让记者久久回味。很多国外选手为了迎接比赛,做足了“中国功夫”,看中国影视,上网搜索各种中国元素,来中国旅游体验等,看到中国的文化一点点浸入他们心中,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而这种感觉在决赛过后的晚会上得到进一步深化,晚会以舞台剧和模特走秀的方式,用花艺讲述中国从大唐盛世到民国年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繁荣昌盛的变迁历程,不仅将中国不同时期的传统服饰与花艺完美融合,还展示了中国诸如“花中四君子”的传统花文化。从现场“老外”们频频举起的相机,嘴里不断发出的赞叹声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眼里的独特魅力。 然而,遗憾的是在外国人眼里有着无限魅力的“宝贝”,我们自己却习以为常,甚至当成过时、落后的东西,丢弃在角落里。比如中国传统插花,无论是教学,还是表演,抑或是日常的经营或商业展示中,几乎就淹没在西式花艺的巨大浪潮里。学习西方没有错,但也不要忽略了自己的东西。比如菊花,这种我们司空见惯的花材却让挪威选手演绎得精美绝伦。虽然人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在实践中还是容易忽略。 中国传统插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粹来继承弘扬的意义自不必说,如何继承和弘扬则是每个花艺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蔡仲娟曾说,传统插花传承的基础太差,许多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插花。所以要想弘扬它,首先自己要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找出更深层的内涵;其次,弘扬意味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载体和表现形式十分重要,如果和现代元素有机结合,也许更有利于推广。现代人身处海量信息的世界里,加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如果传统插花的表现形式过于沉闷或单调,很难让年轻人有耐心坐下来体验这种深邃的意境美。在此次世界杯大赛的晚会上,传统文化以现代的舞台剧方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论是文化,还是花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见,用现代手法解读传统,或许让人更容易“消化”,我们是否也应探索一些东西方交融的方式来表现东方插花?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才可能走得更远。
编辑: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1)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