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向荣:湿地的保护与营建-风景园林师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向荣:湿地的保护与营建
[日期:2008-10-29]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王向荣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在会上做报告

  中国风景园林网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2008年10月28日至30日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座谈会和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高层论坛在北京世纪国建宾馆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主办,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承办,第七届(济南)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组委会协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园林城镇的近百名市长,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分管厅长,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园林局局长,各地城建、园林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人员和国内、国外专家等近600人。

  大会围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的发言:

  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能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实际上并不是湿地研究的专家。会议在组织的时候曾经分过三个分论坛,其中一个分论坛是有关湿地研究的内容,我是这个分论坛的发言人,所以我准备了湿地的内容。尽管不是主要研究湿地,实际上这几年也从事了项目的实践。我想中国是21世纪开始以后逐渐被大家认识和了解,于是有关湿地的恢复、重建、再建的研究项目非常多,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涉及到这些内容,所以就我自己有关的了解给大家做一个交流。

  第一,什么是湿地呢?只要是涉及到研究方面的人员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于湿地的认识起源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在这之前大家对湿地没有广泛的认同,湿地是属于平坦的区域,面积比较大。所以人们利用湿地,把湿地改造成农田、拓展成城市或者是变成其他的用途非常容易,因为它非常平坦直接把水抽干,所以在全世界历史上湿地的损害是非常多的。中国也是一样,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才认识到湿地的价值,知道湿地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跟人们的生存和整个地球的环境密切相关。于是才对湿地逐渐重视起来,也才开始研究湿地。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湿地国际公约》颁布以后,人们对湿地的研究更加关注。《湿地公约》其实对湿地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普遍接受的定义有五六十种。《湿地公约》是大部分的国家比较普遍认定的定义,它把湿地定位为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六米的滨岸区域。

  一般来说不管是怎样的定义,总体上来说都是这么三个特点:

  第一,地表多水或者是季节性的地表多水,有季节性长期的积水。

  第二,水底以渗水性差的有机质土层为主。

  第三,生长有湿生植物、沼生植物、水生植物或喜湿盐生植物。

  湿地的分类也没有明确的分类,总体上来说其实我们可以把湿地分成两大类:

  第一,天然的湿地,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天然形成的湿地,比如说我们国家的鄱阳湖等等。湿地并不意味着从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干扰、人的改变,只能说人没有彻底的改变它的面貌。

  第二,人工的湿地。刚才我们说人工对天然湿地的改造是非常容易的,因为湿地面积比较大比较平坦,人工把天然湿地改造以后变成农业的湿地,比如说水稻田或者是鱼塘或者是水产的养殖,这完全是人工的状况,所以这是人工的湿地。天然的湿地我们再细分下去有淡水的、内陆的、海域的湿地,细分下去有各种各样的湿地类型,每个人可能有每个人不同的分类方法。

  对于湿地的作用现在大家都非常的认同也非常的了解,但是在几十年前大家并不太清楚湿地是做什么的。湿地是世界上一个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尽管从它的景观视觉上来说可能是表现出来相对比较简单或者是单纯的面貌。但是实际上它里面蕴含了非常多的生物量,我们拿淡水湿地来说,它的面积占目前地球表面积的1%左右,但是它其中生物物种的数量占到整个地球的40%左右,它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系统,是物种非常丰富的系统,这个是我们逐渐认识的。湿地也是国土重要的资源跟人们的活动息息相关,在这里面空气的改善或者是其他各个方面的改善。

  我们看到湿地的价值,首先一点是它的生态价值,它是物种多样性的区域,它是很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它蕴含了非常多生物物种的区域。再一个是水文,它调节地表的径流来储存雨水,这样可以降低洪水的危害。大家知道的湿地像海绵一样,它根据植物的根系或者是泥炭的构造、湿地地表各种各样的构造把水全部储存起来,到干旱的时候它可以逐渐释放出来,改善湿地也是重要的作用。控制污染、吸收有害物质或者转换有害的物质等等,但是湿地的控制污染或者是改善水质的作用还有待研究,它并不是无限的,它到底有多大的量、多少的作用,其实量化可能没有人任何人得出结论,但是不同的水跟湿地的关系,包括表面的湿地、地层潜流的湿地对水质的改善作用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湿地对于水质的改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情况是,我们家里面如果弄一束水生植物放上一盆水保存的时间长一点。还有其他的防护作用,防护河堤等等作用是很明显的。

  从社会上的价值来看,它直接的使用价值其实是可以得到实物、建筑材料。当然还有非使用价值,它可以是文化的保存或者是人们审美的激发、文物的保留、遗产的维护等等,这都是湿地的作用。比如说杭州的萧山,明朝的栈道都可以通过湿地的维护得到保护。特别是多水的城市或者是季节性多水的城市,它是这个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无锡这个城市多水的区域,无锡现在见不到新城,刚规划还在逐步的实施,有整个环太湖的湿地。在新城有三条纵轴都是跟河流有关系,根据这个构建湿地的系统,于是这个城市就有非常优良的绿地的系统和绿地的环境,绿地系统的骨架是由湿地构建的。

  湿地有非常强的外部价值,湿地的环境或者是重新维护、修复湿地的环境,对于提升周围土地的价值是行之有效的。从世界范围内来讲都是这样的,有很明显的作用。从调查上可以看到,如果一片住宅区或者城市用地位于湿地越近它的价值越高,湿地面积越大它周围的土地价值越高,在国内包括国际的周围新城住宅区都有湿地建设的活动。

  其实半个世纪以前中国湿地的面积是相当大的,中国天然的湿地占到国土的7%,在世界范围之内这个比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中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大,在五十年以前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中国湿地的总量在世界上是非常大的,在今天中国天然的湿地数量已经逐渐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减少了,湿地只是原来五十年以前一半左右。当然加上其他人工的湿地和库塘、水稻田,中国湿地面积基本上可以到国土的6%到7%左右,但是天然的湿地之占不到国土面积的4%。世界上平均的整个地表湿地占地表的面积是6%左右,所以中国是天然的湿地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的湿地尽管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它的总量是相当大的,因为中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大。气候条件也不断的变化,中国湿地绝对的数量还是有相当的量的,这些量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这与中国的气候带与自然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一半左右的湿地是水稻田,这跟中国的农业生产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减少跟以下很多原因有关系,这里面我不再仔细的列举,大家也能够想到,土地的扩张、土地的开发、土地的占用、河流的污染、水的污染、乱伐、湿地的瘀积、气候的改变、干旱的蔓延等等使得湿地越来越少。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这个原因都差不多,湿地的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为的过程,但是作为一个湖泊来说没有任何人的干扰湖泊也有一个过程,它会逐渐的死亡和消失。只不过人的影响加速了这个过程变化的速度,使得湿地越来越少。

  总体上来说,湿地的减少都是人为的影响。我们看到左边这张图片,以前我们办公室有老师在内蒙,他们干得事就是把湿地的水抽干种植作物,再到别的地方把水抽干种植作物,这是人为的干扰问题。城市的开发、土地使用的变更和传统的破坏各种各样是人为的原因影响,中国的湿地现在状况是,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其实现在是越来越关注中国整体的生态环境和整体生态安全,各个方面都会进行研究。从湿地上来说光从这个指标来说,很多科学家认为中国的湿地应该从目前的4%恢复到6%,这样可以更加有效来改善整个国土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的状况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的生存。以前我们发洪水不是太影响我们的生活,现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比较大,要把湿地从4%恢复到6%,并且把湿地的总量恢复到占国土面积的10%左右,这个任务一方面是很艰巨的,另一方面说明我们从业的人员和其他的研究人员也有很多的机会来从事湿地的研究或者是湿地项目的实践。

  近期的目标是,我们看到国家湿地政策到2030年左右有90%目前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的保护,不要再减少了,完成湿地的恢复有140万公顷左右,使湿地的保护、管理能够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在过去一些年当中湿地都是在退化的,不过发达国家在这近20年、30年左右做了更加有效的工作,有各种各样的法规政策或者是指导性的原则,中国现在也逐渐的重视。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大型的湿地恢复的工程,我觉得我们设计院都会或多或少在这三五年之间遇到相当多有关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哪怕是一个小型的模拟建造人工湿地。在中国可以说这些年也做了大量的努力。

  湿地的恢复和重建,一般认为是选择比较合理或者是有效的技术和方法,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来营造和恢复尽量多的湿地,这就是湿地的恢复和营建的工作,要选择更好的技术、更好的方式,用以较小的资金在合适的地方恢复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系统。针对湿地退化的过程,世界上都在积极开展湿地恢复工作。在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对湿地的保护工作比较多,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湿地恢复策略有三个方面,历史上经常把天然的湿地,因为它非常容易被人改造变成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土地,我们为了经济的利益来改造天然的湿地,今天我们再重建湿地的恢复往往并不完全是为了经济的利益,而为了更全面的目标或者生态的价值、雨洪的调节等等。

  在70年代以后,风景园林师越来越多参与到湿地工作当中来,一种是天然湿地的保护或者是重建、再利用。还有一个是在特定的区域内处于某些目的,比如说净化水、吸收雨水或者是雨水的综合调节、建立动物的栖息地来模拟天然湿地的功能,来建造人工的湿地环境。它并不是严格意义的湿地,但是它模拟到湿地的环境来具有天然湿地或者是人工的农业湿地的某些功能,来改善这个地方的环境,这也是风景园林师经常遇到的问题。湿地公园其实某些方面也是小型的保护区或者是兼有小型栖息地的作用,但是它跟人的参观、游览、学习、科普教育、活动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中国这几年也建了湿地公园,有些规模相对比较大,这就是把人和自然的系统很好的融合起来。

  我确实也看到中国的湿地公园数量是有限的,在参与项目的同时可以看到其他公司做的有关中国湿地的文本,我明显的感觉到有一种把湿地符号化的现象,以为把水面挖出来种上植物形成郁郁葱葱的水生环境,做上茅房、栈道认为这就是湿地,实际上这是湿地给人一种表面的现象。其实湿地公园不完全是这些。我们拿湿地公园来说它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世界上40%的植物物种储存的地方,植物是不是合适在这个区域里?你所有的物种已经消失了,是不是在这里面能够得到恢复?或者说这个物种并没有完成的消失,但是这样的物种或者是动物在这里路过,你有没有可能为这些动植物建立自己的栖息地?这是湿地公园需要研究的最大的课题之一。至少我在很多规划的文本里面看到的都是视觉效果为主,而在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系统的完善可能相当多或者根本没有涉及,这是我们中国的湿地恢复和湿地营造所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湿地恢复的过程有不同的手段,首先之一是要确定问题,我们之所以要湿地重建或者是恢复,一定是湿地遇到了问题,它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呢?是生物多样性下降了或者是水系破碎了、水系恶化了、植被被破坏了、栖息地丧失了,每个都有不同的原因。但是这些问题要确定,一定要把问题研究清楚。我们把湿地恢复了是建立在怎样的目标基础上的呢?我们要使得水系统完善,重新构建植被的系统,重新使得水路更好的衔接,还是重新有水系跟城市更好的密切结合,还是提高周围的土地价值,还是为了人更好的学习、参观游览呢?也许是同样一个湿地在不同的区域也不一样,也许有的湿地是为了客户的要求,这是确定湿地恢复的目标。

  设计湿地恢复的手段,我设计出来这么多问题,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在有限资金的基础上尽快把问题解决达到我要的目标,要采用怎样的手段呢?这些手段是我们要研究的,植被群整体的营造、栖息地的重建、游览系统的组织、生态系统的完善等等选择更好的目标。但是植被的系统其实构筑了一个栖息地系统的基础,实际上对于中国来说不管哪个湿地遇到两个最大的问题都是水和植被,中国的水有破碎的可能是水的污染,通过城市的水系90%以上是受到污染的,水的污染解决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它不是湿地本身就可以完善的,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有上中下不同流域的问题。植被系统的营建不仅仅是建立更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建立栖息地的作用,对于湿地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植被系统,从沉水的、浮水的再到灌木丛,湿地并不是水生植物越多越好,中国也并不是湿地越多越好,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湿地系统和丰富的水系统。湿地是生物总量非常丰富的系统,不仅仅是植被,也包括生物和动物,这种动物和生物破坏是不会再来的。我们中国对沿海地带正好是亚太地区鸟类迁徙的路径,所以要调查我们用什么样生物的系统在这个地方运行,你可能有天上的、两栖的、昆虫的这是做湿地生态规划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意味着我们风景园林师并不能完全做这个项目,包括方方面面生态的、生物的、动植物、地质、建筑、工程等等,我们要进行一定的合作和衔接,绝不是把湿地遇到的问题把水系梳理了,把动植物种满了铺满木栈道加上茅草厅,并不是这样。我们要更加的学科、更加多的研究人员合作可以使得湿地更加的完善。

  其实我们中国有很多湿地的项目,这个是刚才提到需要更多的完善。但是我们也发现另外一个反面的案例,湿地是一种时髦,于是在很多地方没有水面要做湿地或者明明没有这样的气候也要做湿地,自己炒作现在没有办法来影响和限制它。一定要在这个区域建造一个湿地,这可能恰恰是适得其反,湿地并不是一定就是生态的,有了湿地并不一定是对环境友好的。如果要建造一个湿地要改变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要建造起来用非常大的成本维护,这样的湿地恰恰是对自然损害的。我们可以看到像这样的环境在内蒙古长了五十多年的沙冬青也许这种植物不是最好的,但是把它铲掉种在别的地方。其实我们设计师经常大量的出现这样的作品来影响我们国家环境的状况,本意上也许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可是恰恰相反确确实实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损害。

  这些年人们对湿地研究的成果在人工的模拟,在人工的环境中来做一些小型的湿生的环境,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湿地。但是它具有某些湿地方面的作用和功能,这一方面可能对环境或者是整个水循环和利用有很大的好处。另外一方面也改变了人们过去审美的观念,使得人们可能更加容易接受这些质朴或者是相对来说比较平常的一类,我们周围的湿生的环境让大家更认同它,它跟我们园林有很多密切相关的地方。有很多设计师做这样的环境使得百姓更加认同湿生的环境所带来的质朴,也更加欣赏在自己周围活动的区域有这样的环境。

  其实湿地要讲起来有很多,因为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们可以说湿地的营造许多都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这些年也参与了很多的实践,我在这里以很快的速度把这些实践给大家过一下。

  一个是西湖,这个实践比较早是在2001年开始的,西湖湖泊面积总体的趋势是一直缩小的。到了解放初期西湖水的面积是5.6平方公里,但是水域的面积已经固定下来,人们以为西湖是这样景观结构。其中之一是西湖的水污染不太容易解决,因为西湖的水没有太多的回水,它的水源主要是来自雨水和周围地表径流的水,地表径流的水本身相当有限,流经山脚的区域把这些污染物带到西湖里面去。我们做的工作是研究这个区域它的水面再把它恢复起来,所以西湖是硬建一片湿地。但是这片湿地的作用它的功能或者是它的目的是环境的整治恢复原来西湖的水面,拓展西湖的面积、净化西湖的水体、风景的完善和交通的改善。西湖的水往西可以拓展多少呢?恢复以后大概是什么样的状况,恢复到什么地方水源从哪里来,其实工程是比较大的,从开始到最后的结束整个条理是非常清晰也是比较简单的。做完了以后在西湖西域的地方恢复了这个环境,这也是西湖希望最早达到西湖水域的面貌,最大的作用是净化西湖的水体。在实施以后以前水透明度大概是60厘米左右,现在可以达到80厘米左右。我觉得这个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当时对湿地了解是非常有限,如果大家今天做可能做得更加完善,当时做没有任何的考虑跟栖息地有任何的关系。所以在这里面有没有栖息地呢?今天有很多的鸟类,但是除了鸟以外没有看到其他的生物,鸟也是比较有限的,因为你没有做到鸟类所需要的生态环境,也的鸟类喜欢高草、有的喜欢低草,我们没有做研究,这个也是积累的过程。不过今天来说项目还是达到了当初的设想,西湖的新面把水面整理好,把西湖和山体更好的连贯在一起改善整个西湖游览的环境和游览的结构,包括周围村庄的整治等等。

  去年我们做了济南大明湖的研究,它占了济南老城大概是1/3左右的面积,后来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大明湖逐渐固定到这样水域的面貌,它的南城被城市的建筑和民房有一些公共建筑把它围起来,公园的北部有比较高的地形加上植被,大明湖成为城市背面独立的湖体,你在城市的道路周围都会感觉到里面有一个湖,历史上不是这样的,历史上的湖和城是连在一起的。今天这个湖不是城市的湖泊,而是变成公园里面的湖泊,它的周围被建筑所餐食。大明湖的水源基本上可以保证,因为它是泉水。但是在南部的水质还好,流了一定的距离以后再流到大明湖它经过各种各样城市的排洪进到大明湖的水已经不是理想状况的水,大明湖的水也受到很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工作怎么使湖水干净,把城市水面还给城市的市民。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些都是城市的民宅,有些民宅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绝大部分不是文物,有的保留了当地非常典型的文化或者是生活特征,我们把这种好的建筑全部留下来加以改造,有些不太好的建筑把它留下来重新调整,然后把这些街巷留下来,留下来以后从水拓展到城市里面来,这样水面原来是两个封闭的水面,水跟城市没有直接的关系。现在水直接把城市联系起来,包括南部顺着渠道可以进入大明湖的中心。为了建筑的保留和街区的保留这是自然而然做出的结构,于是倒状的结构使得湖面的层次更加丰富。其实从大明湖往南看是城市的八景之一,由于城市的环境影响这种景观不再存在了。但是我们做这样的结果增加了从湖往南看的层次,这种层次是有利于湖水视觉得效果。

  本身大明湖水面很直也没有水生的植物,赶上湖岸没有生物。在这里面正好可以使得湖岸更加的丰富起来,使得南岸都是生物植物的群落,这么小的地方谈不上栖息地,但是植物的系统是可以塑造的。未来的大明湖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坐船,一直沿着护城河走到大明湖里面来,这是我们做的工作。我们不能说它是湿地的营造,它实际上跟湿地密切的相关,这个结果使得水跟城市市民的生活更加密切,于是在这个时候你不会认为大明湖跟这个城市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是我们做的工作。

  杭州的湘湖也是同样的,它也因为瘀积,湘湖的周围有很多烧砖厂挖这些底泥,形成一个非常破碎的水面。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做的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恢复了水体、休闲的旅游、文化的延续、动物的栖息地,然后是产业的调整,把烧砖的产业调整成各种各样的产业。老的房子怎么能够得到保持,包括让烧砖的房子可以得到保持,这个环境现在已经做完了。

  浙江的镜湖也是一样的,它都是水稻田或者是农作物种植的区域或者是鱼塘,这原来是一个非常大的湖泊。但是农业的耕种和农业的发展占用了湖泊和湿地,把原来湿生的植被铲除掉,结果种植成单一的农作物。我们要做的是恢复历史上更好的状况,构建出符合这个区域的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湿地的系统,它可能有农业的湿地、农田的湿地,它可能有动植物的栖息地,可能有灌木丛的湿地、坑塘的湿地,把水系做的更加复杂跟动植物的栖息地构建起来,现在就是这样一个面貌。比如说现在的鱼塘把它做成坑塘的实例,现在的农业把它做成农业的实例,这样的结果使得湿地更加的丰富,使得湿地的区域在这里落下的鸟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它们成为一个更完善的生态系统。它把湿地跟自然系统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我们做无锡环太湖和梁塘湖湿地的研究,从中外往外延伸肯定人的活动环境逐渐过渡到自然环境,构筑水系的完善,从人的活动、湿地的公园到湿地各种各样教育展示栖息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展示,到太湖的边上整个环太湖的生态连带或者是栖息的系统。所有做这些内容其实都是在做什么呢?这里面真的没有茅草厅都是在做湿地跟城市的关系、湿地跟人的关系、湿地跟植物的关系、湿地跟动物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动物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琢磨,我可以寻找两栖类动物学家,青蛙喜欢什么样的环境蜜蜂喜欢什么样植物,你做完了以后它会来。我们做成非常典型的太湖流域中一条河湿地的类型。我们主要是围绕水净化的问题,这里都是把它填了有一些瘀泥堆积起来或者是农田,我们把这些地方不一定还到原来的水系里面去。但是使得水岸更加复杂,使得水系跟岸的交叉线路更加长,使得水的系统更加多样,以至于来改善水系的环境把山顶上的水直接可以汇到这里面,它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但是这样做至少是有作用的,我们不能说它的量可以改善到多少。如果我们把自然研究的更加清晰,能够把不同的水源更好的处理,大家各自从自己做起,最后的总量就可以有很好的完善。

  总体上来说,其实大家都做了很多湿地的项目,其实对于湿地来说还是非常复杂的。在这里其实没有任何人或者是一个设计公司可以很有效地把湿地做成功,这需要大家广泛的合作。最后一个项目是人工的湿生环境,它可以起到湿地某些方面的作用。在北京的背面中关村它是一个高新技术开发的园区,它有一定的中水量,所有的中水汇集到湖里面。然后我们在做的时候,不仅汇集到中水而且把雨水全部汇集到这里,在我们做的时候甲方不希望雨水进来,希望湖有更好的水质的维持。雨水进到市政的管网以后有很大的压力,包括欧洲和美国规范上有这样的规定,城市的地下水会逐渐的减少,我们把雨水收集到整个湖里面,它是人工的湿生的环境,它汇集了周围的雨水和整个园区的中水,浇灌周围的植物它是一个中转的场所。整体上表现出来的景观面貌可能跟我们以前想象的景观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湿地的功能它所解决的问题可能比它表现起来的景观面貌更加重要。从这里面来生成最后景观的面貌可能是更加有效的,也是更加自然的,也可以得到人们的认同。

  湿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谢谢大家!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湿地  王向荣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