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综述及若干问题探讨-学术思想|风景园林师-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综述及若干问题探讨
[日期:2009-11-26]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   在11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陈植造园思想研讨会"上,北京林业大学王劲韬老师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古典园林研究主要历程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总结其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和历史地位;并对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几个重要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特色作简要论述;最后对当代园林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北京林业大学王劲韬

北京林业大学王劲韬博士

    以下为报告内容精要:

  一、早期中国古典园林研究历程和代表性文献概述

  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研究

  ① 童寯《江南园林志》

  论述了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等五方面问题,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最早采用了测绘、摄影等现代手段研究民国以来江南园林遗迹,为江南私家园林留下了宝贵的图片测绘资料。该书至今仍堪称中国园林研究中论述最精审,准确的专书之一。

  《江南园林志》的主要学术观点:《江南园林志》表达了文人论着中少有的重视工匠作用,重视专业造园技术的重技术倾向。对中国传统园林评论长期以来的重士轻工的积习予以批评。

  该书尤其重视中国园林叠山的特殊地位。

  ② 朱启钤编辑,梁启雄、刘敦桢校补《哲匠录》

  或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打破“道器分涂” 的陋习,让那些具有实践经验,亲身经历宫殿园林营造的能工巧匠名垂青史。

  《哲匠录》编撰于1938年,最初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连载,全书记载了上至商周,下至民国数千年来200余名建筑师传略 。为中国园林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简洁清晰的人物线索和崭新思路。

  ③ 陈植先生的园林研究回顾

  早年负笈东瀛,师从东京帝国大学本多静六、上原敬二等日本造园学家,专攻造林学和造园学。

  20年代,他在中央大学执教时编写《造园学概论》,成为中国近代重要的一部造园学专着和园林专业教材。书中明确指出“造园”专业概念,突出了营造、建设过程对古老的园林艺术的支撑作用,并奠定了 “造园” 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技术性特点。

   陈植先生的早期园林理论研究由造园人物史研究开始。

  早在抗战期间陆续撰写了《筑山考》、《中国造园家考》、《清初李渔的造园学说》等文章。《筑山考》一文第一次提出叠山工匠以及假山作等问题。

  陈植早年着作同样突出了营造细节、工匠和工程管理等技术性要素。

  《园冶注释》是陈植先生最重要的着作之一。该书在1964年完成初稿,“文革”后,陈植又对该稿重新进行审阅、修正,于1981年出版。  先生还于耄耋之年对《园冶注释》进行再次修正完善,《园冶注释》修订本得以在其90高龄时面世。为今人解读《园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园林理论的研究治学树立了典范。

  《园冶注释》是最早系统阐述和解释计成《园冶》的一本专着,它的出版是中园林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围绕释文的正确性,以及《园冶》一书的时代背景探讨,引发了园林理论界一系列讨论,将当代园林理论研究和对《园冶》的认识都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继《园冶注释》以后,陈植于80年代初连续出版了《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1983年,与张公弛合著)、《长物志校注》(1984年)等重要的园林集注。

  《造园文集》收录了陈植先生一生主要的论文资料以及三部园林集注的序言。

  陈植的论述更着眼于造园技术、材料、工匠等方面的研究,对于许多技术性问题的探讨具有很强的开拓性。

 

  2、50年代的中国园林研究

  此一阶段的中国园林研究以刘敦桢、陈从周、杨鸿勋等人的古典园林考察和研究为代表。

  50年代,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桢教授主持的苏州私家园林遗迹的文献调研和现场实测。

  50年代以来,天津大学卢绳、冯建逵、王其亨等古建园林专家主持的,对北京北海、故宫内廷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清代皇家园林遗迹的调研测绘,成果收入《清代内廷宫苑》和《清代御苑撷英》 等专着。

  70年代,北京林学院对北京的可园、半亩园、恭王府等私家园林的考察和复原研究。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

  本书集原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江南园林研究考察之成果,汇集了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艺圃、耦园、环秀山庄、怡园、拥翠山庄、鹤园、畅园、残粒园等14处苏州私家园林遗迹的研究实测资料,全部14处园林的照片、文稿和测绘图纸汇编后成书《苏州古典园林》(1979)。至今仍为研究江南园林之范本和基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林学院对北京私家园林的考察研究

  60和70年代,北京林学院对北京现存明清私家园林的实地考察、测绘工作,出版了有关恭王府花园、可园、半亩园等私家园林的测绘图纸。 成果刊载于《林业史园林史论文集》等文献中。

  其早期调查工作,为当研究北方私家园林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杨鸿勋《江南园林论》

  50年代,时任梁思成助手的杨鸿勋先生也对江南园林进行过深入的考察研究。这次研究耗时多年,直到80年代,其研究成果才在《建筑历史与理论》、《文物》等刊物上陆续发表,并最终被收入专着《中国园林艺术研究——江南园林论》。

  杨鸿勋其它园林论着还包括:《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概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原理》等。

  陈从周——中国古典园林研究富于文采的一笔

  现代园林史上少有的兼涉绘画、书法、诗文以及考据杂学的通才学者。尤精于短文随笔,其园林随笔往往能独抒性灵,自成一家之言。 主要论着有:《园林谈丛》、《说园》、《惟有园林》、《书带集》、《园林丛谈》、《扬州园林》等。

  曹汛

  曹先生早在1963年就写成了《略论中国古典园林叠山艺术的发展演变》一文,时年27岁。此文直至今天仍被视为中国叠山理论研究的经典论文。先生于中国园林人物史研究着力尤深。其主要论着有:《张南垣生平考》(1979)、《略论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的发展演变》(1980)、、《清代造园叠山艺术家张然和北京的“山子张”》(1982)、《诗人园,画家园和建筑家园》(1984)等。

  曹汛先生的论文为中国叠山专门史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金承藻、梁永基、孟兆桢等老一辈专家参与编撰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园林部分(1984)是当代中国第一部园林技术史专着。

  其中园林理水由梁永基编写,园林建筑由金承藻编写,叠山部分由孟兆祯编写。全篇论述极为精当,受到中外园林理论界的一致推崇,至今仍然是园林叠山技术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孟兆祯

  孟兆祯先生长期关注于中国古典园林叠山专题的研究,对叠山技术史、材料史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主要着作和论文:《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第十三章《掇山技术》、《避暑山庄园林艺术 》,《假山浅识》、《北海假山浅析》、《传统园林建筑艺术讲座 (七) 迭山之相石,结体与水景》 等

  3、 80年代以来的园林研究

  天津大学九十年代以来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代皇家园林综合研究》、《清代皇家园林综合研究续》以及《样式雷图档整理》等项目,展开的一系列皇家园林研究。对清代皇家园林的工官制度、建筑技术、布局模式和空间意象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推动了清代皇家园林的综合研究水平。

  以实地测绘和现状遗迹研究为主,对清代御苑北海以及乾隆花园等内廷宫苑进行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详细测绘,为新一轮皇家宫苑园林的专项研究奠定了基础。

  成果主要有《清代内廷宫苑》(1986)和《清代御苑撷英》(1990)等专著。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1998)

  这项研究开始于70年代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颐和园”课题研究。结合了作者多年来在清华大学等院校讲授园林史的课件资料汇集而成。该书综合性强,史料引证丰富,并能提供高水平的个性观点论述。

  80年代类似的综述性研究还有:

  刘策的《中国古代苑园》(1979年)、张家骥《中国造园艺术史》(1984年)、安怀起《中国园林史》(1988年)、王铎《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2003年)等。

  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2006年)。全面介绍中国古代园林历史的专书,全书长达120万字,集作者平生之所学。所述历史上承殷周,下至明清。从皇家宫苑到全国各地的私家园林几乎无所不包,且包括了相当篇幅的古代文献摘录,具有工具书、资料汇编和专家评述三方面指导价值。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