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山知水知生态 树木树人树文明-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知山知水知生态 树木树人树文明
[日期:2007-11-07]  来源:北林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可以用“高瞻远瞩,顺应潮流,符合民意,功在千秋”来形容。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股国际潮流,诺贝尔和平奖近年来两次垂青环保人士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能够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国际社会的最好回答,表明我们党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决心与信心。就国内来说,这也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切实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公共物品,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其概念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纵向的,把生态文明看作是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一般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现在处于工业文明时代,但是工业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促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超越其上的文明——生态文明(也叫绿色文明)。这种意义上的生态文明是全方位的,包含生态化了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也可以说是广义的生态文明,包括:丰富的、循环的物质文明,多样的、公正的精神文明,民主的、有序的政治文明,良好的、持续的生态文明,总体构成和谐进步的社会文明。

    另一个是横向的,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也是十七大报告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几个方面。它指的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其他文明互为前提和基础。因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这需要人财物力的投入,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要有政府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也要有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建设如果最后造成人类自身家园的破坏和丧失,是谈不上文明的。因此,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它构成了和谐生活的生态基础。

    北京林业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责无旁贷。一方面要在传播生态文明方面大张旗鼓,引领风气。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在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培养特色鲜明的、具备生态文明理念的学生。同时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从细微处入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绿色生活的表率。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的研究。研究要有前瞻性,要完善理论体系。从前者说,要立足局部,放眼整体;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就后者言,要文理并重,优势互补。整合我校的学科优势,打造综合性学术团队,生态与环境两手都要抓,科学与哲学两者都要上,一起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发表日期:2007年11月1日   出处:北林报    作者:北林人文学院院长助理 林震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