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城汶川迁留之争:逾9成民众希望异地重建(图)-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危城汶川迁留之争:逾9成民众希望异地重建(图)
[日期:2008-07-14]  来源:新京报  作者:涂重航   发表评论(0)打印



    地震后第63天,汶川尚未脱离苦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正折磨着这座四面环山的县城和汶川人的神经。

    据估算在汶川安全地带共能修建板房1万多套,这意味着还有近万人无法安置。更严重的是,大多数汶川人不愿原地重建。在757多人参与填写的问卷中,有739人要求异地重建。他们的理由几乎一致:担心泥石流毁灭家园。

    目前建设部和水利部、四川地质专家都已对次生灾害进行勘测,结果出现原地重建和异地重建两种方案。双方各执一词。

    而汶川已进入7月雨季,许多汶川人还在帐篷中等待摆脱苦难日子的来临。

 地震当天汶川杨柳水岸小区开盘便被泥石流埋没底层,如今沙石已埋至楼房的四五层。

 地震后裸露的山体上有石块滚落,掀起的黄土笼罩整个汶川县城。

     7月5日,尹稚和张信宝两位专家发生激辩。他们一个是建设部专家,一个是中科院水利部专家。在央视采访他们汶川究竟该在哪儿重建时,两人观点针锋相对。

  张信宝认为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的地区划出去,汶川城还有2平方公里的安全用地。尹稚认为,安全用地只有40公顷,是目前的十分之一,根本无法支撑两三万人的县城。

  “汶川现在是个危城。”汶川县人大代表王修婷哭诉着希望县城搬迁,“我家祖辈三代住在这里,我爱自己的家乡,但我们还要保命。”

  这位羌族人大干部说,县城五分之四的区域属于高危地质灾害带。山上帐篷一样大的石头,三分之二悬在半空中,也时刻悬在人们的心里。

  汶川县常务副县长张通荣介绍,地震后,汶川县共有3750处地质灾害点。其中的79处,对3.8平方公里的县城形成压迫和包围之势,并随余震和降雨日益恶化,7万多人进行了紧急避险。

  四川省地质调查队刘洪涛勘察后认为,汶川县大多地方仍基本适宜居住。老百姓被地震惊吓已到极限。“汶川还是能够恢复到灾前的样子的。”

  汶川城头顶悬石

  汶川背后的山上,很多帐篷大小的悬石,感觉稍一用力就会滚到城中;757多份问卷中,18份同意原址重建

  6月22日上午,小雨中的汶川城有些热闹。一些沿街的店铺开门营业。三三两两的人们在街边菜摊中穿梭。

  县委县政府的帐篷依马路排列。在县人大的帐篷内,王修婷胸前还挂着口罩。她是汶川县人大常委会人代委主任。

  “靠山要戴安全帽,靠水要备游泳衣,出门上街带口罩”。这是汶川县城最近流行的顺口溜。

  王修婷说,若是晴天,裸露的山体会滚落石块,掀起滚滚黄土,沿着岷江河道,笼罩整个县城。

  地震后,县人大做过两次民意调查,发放了768份调查问卷。内容有两条,同意县城异地重建还是原址重建。

  这些问卷在县城各单位及下面安置点内发放,收回的757多份问卷中,18份同意原址重建,其他都要求搬迁。

  汶川,全境皆山。县城所在地威州镇位于岷江与杂谷脑河交汇处,四面环山。

  6月25日,汶川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唐作斌说,县城周围79处地质灾害点,对县城构成直接威胁的有31处。基本将县城包围一圈。

  汶川县委、县政府后山是一个很大的不稳定斜坡。唐作斌说,上面的裂缝很长,山体下滑。

  直接影响县城安全的还有两座山,青土山和姜维城。这两座山是县城最大的滑坡隐患。

  县城近一半建筑紧依姜维城而建。蜀国名将姜维的屯兵遗址,建在半山腰上。之前,这里还是全县紧急避难所。

  地震当天,县城近3万居民爬上姜维城避险。后发现山体不稳定,全部转移。山上有数条裂缝,绵延至山顶。汶川县建设局局长张先武说“这些裂缝如果灌水后,可能会将整个山掀下去。”

  山顶向南,随处可见帐篷大小的悬石,向下倾斜,感觉稍一用力就能推落。石头下面正对着汶川最大的一座超市。

  山顶上,原来完整的山头被震碎,许多散落的石头向县城一边倾斜。

  从山顶往下看,一块巨大的山体下挫10米,“趴”在山坡上。张先武说,这处下滑的山体正对着汶川县老干部局、工会、民政局、电力公司、医院等数十个单位。这些单位的院子中,是一片蓝色的帐篷。“不知道的人,才能睡着觉。”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