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阿拉善之殇-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央视聚焦:阿拉善之殇
[日期:2010-04-08]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经济半小时4.7]记者直击沙尘暴沙源地

  前几天我们了解了内蒙中部一些地区煤矿生产对沙尘天气的影响,今天我们把视线移往内蒙西部的阿拉善。某种程度上来说,阿拉善几乎等同于沙尘暴的同义词。在专家公认的我国三条沙尘天气路径中,西北、北方路径均途经阿拉善,这里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沙尘暴源头地,而根据当地发布的消息,阿拉善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

  一、在阿拉善遭遇扬沙天气

  3月29日,记者来到了阿拉善,在阿拉善左旗乌兰布和沙漠边缘,记者突然遭遇了一场大风扬沙天气。狂风席卷着黄沙漫天飞舞,公路上瞬间堆满了沙尘,能见度迅速下降到50米左右。记者在路边停下来,必须吃力地固定住摄像机才能勉强进行拍摄,在狂风的裹挟下,沙丘逐步向前移动着,很快冲上了公路,在有些地段,已经将公路湮没。远远望去,在公路上行驶的载重货车仿佛是在沙海中前行。记者乘坐的车辆在狂风中行驶了十几公里后,拍摄下了更为壮观的景象。在风力作用下,公路左侧的沙丘已经形成了一座六七米的沙山,黄沙借着风势,在沙山顶部飞舞着,直接飞向半空,仿佛这座沙山在吞云吐雾。面对着怒风和狂沙,这辆大型载重货车也只能小心翼翼地行驶,在镜头中记者注意到,货车顶部有一块纸板被风掀起来,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在路边,记者还拍下了这样的镜头,由于风沙太大,这位骑摩托的行人只好停了下来,藏在一座沙丘后躲避风沙。由于风沙太大,记者使用的摄像机已经报警,只能隔着汽车玻璃在车内拍摄采访,这位行人告诉记者,像这种情况下,只需两三个小时沙丘就能将公路彻底阻断。而狂风最猛烈的时候,甚至能将牧民家的院墙推倒。

  记者:“你感觉今年的这个风和往年比是大了还是小?”     

  赵志英:“大多了,今年沙尘暴特别大,比好几年都没有这么大沙尘暴。”

  准确地说,记者遭遇的只能算是大风扬沙天气,还不是沙尘暴。牧民们告诉记者,像这种天气,他们早已习以为常。说到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阿拉善,阿拉善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上地图),西临甘肃,东临宁夏,北与蒙古国接壤,横贯全境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统称为阿拉善沙漠。总面积8.4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二、世界第四。全盟27万平方公里土地中,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区域仅1.65万平方公里。多年来,经济半小时栏目对这块土地曾多次关注,现在我们就通过镜头来看一看,过去这些年阿拉善发生了什么。

  二、阿拉善的昔日今朝

  2002年3月份,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就曾经赴阿拉善盟进行过采访,这是当年播出的节目片断:(以下用当年资料,约1分钟,是陈捷配音)。时隔八年,记者再一次找到了张翠华,如今她的职务是阿拉善左旗林业局副局长,这就是八年前记者采访过的地点,由于风沙侵蚀,当年牧民废弃的房屋只剩下了地基部分,但周围的环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翠华:“就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进的这个房子,我们是从这个位置走的,完了还到这个房后看了一下,就在这个角度这个位置,就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当时这块这个沙丘非常高大,当时这个沙丘非常高大,我当时就在这个地方就捡起了一块土壤,当时流动的沙丘就在这个位置上。”

  站在当年采访过的地方,张翠华显得十分激动,时隔八年,这里的植被已经基本得到了恢复,当年的不毛之地又重新长满了沙蒿、白刺,沙丘已经完全被固定住。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土质结构还在悄悄发生变化。

  张翠华:“从现在看土壤表面实际上已经硬化了,板结了,你看出来就是裂的,你看,这土壤表层已经板结了。板结的原因就是经过治理以后这个植物、动物、微生物都在这个环境里头生存,所以它上面这个土壤就开始板结像壤质化,黏土 向这个好的方面转变。”

  张翠华告诉记者,这个地点属于阿拉善三大沙漠之一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前面几公里处就是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驻地巴彦浩特镇,如果不是及时治理,腾格里沙漠早就吞没了这片城市。站在高处望去,在记者视野所及范围内,全是茂盛的植被,和脚下这块黄沙,也就是专门保留的参照地块形成了鲜明对比。张翠华说,在这片区域,他们从本世纪初开始进行飞播造林,当地称之为锁边工程,历经十年,终于牢牢锁住了腾格里沙漠东侧边缘。

  记者:“这个地方如果不锁边的话,按照这个速度已经进到镇里边?”

  张翠华:“不是,已经上了贺兰山了。就是再往我们北部走一点,没有经过飞播治理的时候,禁牧的时候那时候那沙子已经上了贺兰山了。”

  贺兰山呈南北走向,长250公里,宽10—50公里,平均海拔2700米,犹如天然屏障,阻止着阿拉善沙漠的东移,保护着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而在经济半小时2002年的报道中,记者这样描述在贺兰山脚下看到的场面:“沙丘由远至近,一个接着一个,已经布满了贺兰山的周围,目前最近的沙漠距离贺兰山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如今贺兰山脚下又是什么状况呢?

  张翠华:“我身后的是,大家都看到的贺兰山,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沙子就已经上了贺兰山了,从04年开始我们沿贺兰山前线,贺兰山以西吧,搞了一条宽3到10公里这么一个播带,大家现在可以看见,那个发黑的就是我们的飞播区,现在已经就是我们的飞播区已经把这条黄龙给斩断了。“

  张翠华说,记者所站的沙丘就是贺兰山的余脉,果然,拨开黄沙,十几公分下面就是坚硬的石头,也就是说,沙漠已经翻上了贺兰山。但是经过连续六年的飞播造林,沿贺兰山脚下已经形成了一条植被锁链,遏制住了沙漠的继续侵蚀,贺兰山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2%增加到40.5%;植物平均高由退牧前的6.1厘米增至34厘米。而如果不是及时治理,贺兰山早已变成了一座沙山。

  贺兰山一翻过去,贺兰山东面就是咱们宁夏,宁夏银川平原,再往下走就是河套,就是我们内蒙地区的河套平原。再往下就是河北地区,它都是这些农耕地,实际上贺兰山是一道非常重要的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

  在阿拉善的公路两边,经常能看到这样铁丝围栏,当地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说,这些都是禁牧区,通过飞播造林和建设三北防护林,阿拉善重点工程治理区林草覆盖率达到35%以上。

  刘占军:“就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在腾格里沙漠的东缘建立一条长200公里宽3到20公里的锁边带,断区的一条锁边带。在乌兰布和沙漠的西缘和难缘,建起了一条宽120公里宽3到10公里的锁边带。”

  时隔八年,把当年的画面和今天相对比,确实让人感到吃惊。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统计显示,虽然今年阿拉善的沙尘暴天气比近两年要多一些,但综合本世纪和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相对比,沙尘暴的暴发频率明显下降。当地气象部门解释说,今年阿拉善沙尘暴增多主要原因是气候活动异常,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从整体来讲,阿拉善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扭转,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破坏依然大于治理。

  三、高房价、高学费助长沙尘暴

  3月29号下午,记者来到了阿拉善左旗乌西日格嘎查,眼前这片山脉属于内蒙狼山山脉的一部分,当地叫做汗乌拉山,山脉在这里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在亚玛雷克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之间,成为阻挡两处沙漠交会的一道天然屏障(此处一定要画地图)。然而记者在这里看到,黄沙已经翻越了汗乌拉山,两处沙漠事实上已经会合。

  布音图:“很吃惊,像前10年时候的话,像北面都是没有沙子都是山,经过十年以后,已经爬过山了,这速度就很快,一刮风从山上直接就下去。原来山还挡着,它慢慢从,上山以后再往下走,现在的话,一起风直接就刮下去,这速度比以前快多了。”

  布音图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牧民,他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的山顶还都是林和植被,九十年代以后开始加速恶化。自己也是在五六年前才偶然发现沙漠已经翻越汗乌拉山,如今这种状况已很难逆转。这些山峰顶部基本已被黄沙吞没,再持续下去,整座山脉将全部变成光秃秃的沙山。布音图说,单从乌西日格嘎查的环境来说,十年来日益恶化。

  布音图:“最近这个十年的沙尘暴的话相当强度大要比以前大多了。十年以前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沙尘暴。现在要一刮大沙尘暴白天屋里面都拉灯,没灯什么也看不清,在这儿生存的牧民,在这儿影响相当大可以说是。放牧的畜牧都出不了滩,也吃不了草。”

  当地林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导致这种持续恶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多年干旱外,人为因素同样无法忽视。在两大沙漠交会处附近的一处草场上,记者注意到了这样一大群羊群,远处的戈壁滩上植被已经是十分稀疏,而羊群经常践踏的地方完全是寸草不生。放养羊群的牧民承认,确实是在超载放牧。

  白花:“那不靠这个,你干啥,娃娃还念书,还是学生。”

  根据当地管理部门规定,白花家草场6000亩,核定载畜量50头,可实际数量却达到了近300头。白花告诉记者,自己也知道草场放牧牲畜过多,必然引发草场退化,裸露沙化,甚至能把这里彻底变成不毛之地。但家里两个孩子读书,每年就需要学费近两万元。

  白花:“搬迁,迁出去也行,迁出去的问题就是能过生活的话就行,这个钱上面要是给的钱好的话,你现在,现在要是像上面给的钱,现在不如,还不如我们收入的话,根本过不起生活,我们现在一群羊放上还不够生活的呢。”

  白花说,牧民们都知道草场恶化的现状,并且也希望搬迁出去,让草场自然恢复,但如果没有政府部门足够的投入,根本无力在城镇生活。布音图告诉记者,乌西日格嘎查有80多户牧民,一半陆续搬到了城镇里面,现在当地房价将近三千元一平方,搬走的牧民中只有2户购买了住房,多数牧民都有可能再度回迁。而像白花这样为了孩子读书被迫超载放牧的也不在少数,高昂的房价、高昂的学费,极大地抬高了退牧禁牧的门槛。

  布音图:“草药政府要出台好政策,到城里面就业这方面给处理好的话,都搬走了,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根据当地林业部门提供的数字,在阿拉善,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已经有六处会合处,每年以10到20米的速度扩展前移,生态环境仍然在继续恶化,区域生态依然十分脆弱。全盟现阶段每年沙漠化面积300平方公里,每年向黄河输沙近8000万立方米。

  刘占军:“就是从国家来说,地方政府来讲,尽管已经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是因为它的恶化速度就是太快,所以说每年给我们这些任务量和资金量还是难以满足我们治理的需求。”

  经过多年治理,我国最大的沙尘暴源头,内蒙阿拉善局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但整体生态环境仍在继续恶化,区域生态依然脆弱。而在治理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短板就是投入不足,资金短缺。那么沿着阿拉善往东,记者随后来到了陕西省榆林 市,这里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也是沙尘暴从阿拉善往东侵袭华北的必经通道,我们一起看看那里的情况。

编辑:just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