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10年绿色经济发展历程-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云南10年绿色经济发展历程
[日期:2010-08-09]  来源:云南日报网  作者:锁华媛 李跃云   发表评论(0)打印



  “到2010年,有林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以上,规划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街道绿化率达95%”,“到2010年底,绿色、无污染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达70%左右……”省政府研究室区域发展处处长杨烨清楚地记得,这是十年前制定的《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纲要》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的一部分。今天,一些目标实现了,尽管在有的方面还有距离。

  杨烨介绍,去年底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提出“两强一堡”战略后,省政府研究室已经着手新一轮绿色经济发展咨询研究,大致在10月会出报告。10年前,也是由省政府研究室向省政府提交了咨询报告。

  萌芽借’99世博会东风,云南举起“绿色经济”大旗

  正在如火如荼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很难让云南人不对11年前在家门口举办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有所回味:184天,高达840多万的游客总量,云南和昆明的知名度提高了,国际形象提升了;昆明的城市建设一下子提速20年……

  世人不知道的是,当时的云南人,并没有被如此热闹的光景冲昏头。一场关于绿色经济强省建设的讨论正在专家、学者中悄然进行。

  这场讨论源于一个叫侯明明的人向省政府递交的一份《把云南建成中国的绿色经济大省》的建议,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内部讨论一段时间后公诸媒体公开讨论。

  6月30日,已从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的侯明明告诉记者,当时他写这份建议,是看到了海南要花5到10年时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省。他认为,既然海南可以利用生态资本建成生态大省,云南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成中国的绿色经济强省。侯明明用比较法,把海南、云南作了对比:海南和云南都有充足的阳光、充沛的雨量,但云南有着立体的气候环境和巨大的水能,海南没有;丰富的动植物基因,海南没有云南多;众多的民族文化资源,海南不如云南……

  世纪之交,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革命成了最为时髦的词汇,迅速进入专家学者的研究视野,并为各个地区的执政者不同程度地接受。

  多年的学术研究和调研积累,让侯明明萌发了“为云南未来发展定位”的冲动。他提笔写就建议,并由此引发云南各界专家、学者的大讨论,进而在当年底,经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研讨后,在云南省委六届九次全委会上,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得以确定。

  其实,就在侯明明向云南省政府建议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同一时间,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海南省为中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就在云南各界专家、学者热烈讨论该不该提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同一时间,1999年7月30日,海南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随后又颁布了一系列条例确保生态省建设的法律地位;就在云南省邀请国内外专家研讨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同一时间,打生态牌的江西省也在南昌召开了流域管理国际研讨会,并已在山江湖工程上取得不俗成绩。在这次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江西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之一,其基本构想就是建立在山江湖工程治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0年之后,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获批。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通过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三大战略目标,并积极努力将桥头堡建设申报为国家战略。

  新的历史时期,绿色经济强省继续写进云南省发展战略目标,侯明明深感欣慰。在他看来,开发很容易,保护则很难,云南省历届党委、政府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执政理念,令人钦佩。“顶着各种经济指标考核的压力保护环境,需要很大的勇气。”

  侯明明认为,10年前提出的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今天看来最大的贡献就在于“绿色发展”,云南不但在意识上领了先,更在行动上有所作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是云南的首创!”

  思索环境也是生产力,应生态补偿保护多样性优势

  “绝不能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路子,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找一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富民强省之路。”10年前制定的《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纲要》中所提的理念,放在今天来看都不落后。

  “这是云南老百姓对省里的政策目标理解得最深刻的一次。”杨烨认为,正是基于对省情的准确把握,新世纪之初,云南全省上下对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的提出,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趋势,符合今天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发展是什么?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发展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是统筹兼顾。”杨烨说,当时云南三大目标的提出,在全国颇具影响,还成为2000年某个省的高考题。

  侯明明则从自己一贯坚持的环境财富论来解释“发展”:中国社会正从追求效率向追求公平转变。科学发展的公平要素有两个,一是代内公平:必须维护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在不同群体和不同区域之间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者的成本与收益的公平负担的分配。另一个是代际公平:我们不是在继承祖先的地球,而是在租用子孙的地球。我们是受后代人的委托,保护地球环境并将它完好地交给后代人,应该先以环境为衡量标准,在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来发展经济。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侯明明介绍了当年提出绿色经济强省建议的依据——“绿色经济模型”。这种模型颠覆了传统经济学家对价值的认识:天然的森林、空气和水有生态服务功能,是有价值的,应作为“生态资本”,成为经济运行的要素。

  放眼全国,同样打出“生态立省”牌的江西,在去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被学术界称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里程碑。规划提出: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开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成本以及水、湿地、森林等资源价值等方面的核算,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为环境税费、生态补偿、自然资源管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污染控制政策制定以及公众环境权益维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体现科学发展的政绩考评机制,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环境保护责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逐步实现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注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转变。

  “这完全可以为云南所借鉴。”侯明明认为,云南珍藏着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一是生物多样性资源,二是民族多样性资源,三是稀有金属资源。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产业结构应从自然资源依赖型向人力依赖型、智力依赖型转化,保护非再生资源,加大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开发模式应从资源开发型向政策促进型转变,建议中央给予云南特殊的开放政策。例如,将云南设为低关税区,只要关税下降5个百分点,大量物流、人流、资金就可以从云南这个大通道出入东南亚、南亚;就可以延长云南的资源开发期50年;就可以在最低资源消耗的条件下,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云南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问题,既是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要让云南有个休养生息的时期,恢复生态,增加自然的生产,勿丧失云南多样性优势。

  “以前国家财力有限,无法实现转移支付,现在不同了,完全有可能对云南进行补给。”记者在海南采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仲义时,他建议云南:完全可以争取到一些政策。

  该院海南发展研究所所长夏锋谈及,国家批准海南作为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省,是否包括作为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的含义?如果能借此加大中央对海南的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把过去以GDP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转向对实现当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倾斜,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赋予地方福利。相关的还有干部的考核机制等等。

  类似的思考同样适用于云南。侯明明认为,按照国家功能区的划分,云南大部分属于保护区,如果在生态补偿机制上允许云南创新、试点,云南完全可以在不动山、不动水、不动资源的基础上,以开放促开发,为国家、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一片宝贵的资源。侯明明说:“当前有一个扭曲的价值现象,叫做‘环境无价,资源低价,产品高价’。举个例子,丽江世世代代守住了三大河流之一的金沙江上流,但是我们的干部一到风干物燥的季节就像坐在柴堆上一样,担心森林火灾。如果是一片荒原,就不用担心了。我们保住了全国最大的江河——长江上游金沙江的生态环境,我们守住了几千年,守住了丽江国土面积67%的森林,这个在全国是非常罕见的。我们脚下的金沙江是清的,使长江的下游大片的工业区保住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他们工业发展了以后,对守住了金沙江流域林区的人回馈了什么呢?”

  扬帆特色产业齐发,5大支柱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提绿色经济,就有一种疑问:是不是就不要工业了?杨烨当即予以否定。据他介绍,1996年云南省提出打造4大支柱产业,其中就有以磷化工和有色金属为重点的矿产业,2000年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后,4大支柱产业新增了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都有工业的身影,说明云南不是放弃工业,而是有选择地发展工业,需要的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工业。

  杨烨举例:10年间,尤其是近几年,云南省在保护生态、推进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上的行动和业绩可圈可点:2006年,提出环境优先、生态立省;2007年,启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2008年,立法保护滇西北生物多样性;2009年,秦光荣省长亲自撰写署名文章,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2010年,建设“森林云南”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与此同时,云南省大力扶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部分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在全国领先,甚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比如,全国炼铁工艺单位耗能平均438千克标准煤/吨,昆钢股份仅为390千克标准煤/吨;云内动力自主开发的节能、环保型柴油机达到“欧四”排放标准……

  在新一轮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要求下,杨烨认为,我省已经确定重点发展10大产业,产业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调新,加快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调轻,5大支柱产业中的矿产业目前还是以基础原材料为主,产业结构要尽快升级,加快发展后项产业和消费资料产业;调优,要优化技术、管理、市场经营等水平;调特,要在产品和市场特色上下功夫;调强,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结合实际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侯明明认为,工业化可以在局部地区实现逾越,但结合云南实际,不是逾越而是抬高门槛,要像海南那样,遵循“三不”原则: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早在绿色经济强省提出之初,就有学者提出,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对于国内不具备传统工业制造业优势的地区,同时也就意味着,有必要反思并超越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把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与高新科学技术的运用相结合,建构起贴近自身特色发展需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专家认为,云南资源的最大特色和优势首先在于,无机层面的气候环境、地理类型的多样性汇聚;其次在于,由以上物理环境带来的有机层面的生物资源、基因种群的多样性富集;再就是由以上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导致的社会层面的民族文化、人文资源的多样性荟萃。当然,云南也具有物理和化学层面的矿藏资源的较大优势,还具有由近代通商、开矿、修铁路,特别是作为抗日战争大后方所形成的产业基础、技术力量和人才储备的一定条件。结合本地实际,云南应走特色发展道路,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其经济模式的最显著特色和最现实优势正在于“绿色经济”和“人文经济”。

编辑:daodao712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