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地震凸显绿地公园避难防灾功能-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评论:大地震凸显绿地公园避难防灾功能
[日期:2008-05-2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灾害,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强烈震感。

  地震发生时,在上海延中绿地、陆家嘴绿地等大型公共绿地,几乎站满了从周围办公楼疏散下来的人群;与此同时,在重庆市不少地区,一些市民产生恐慌心理,陆续来到花卉园避震,深夜高峰期人员达到5万余人,当天打开大门让群众疏散避难的还有鹅岭公园、南山植物园、动物园、石门公园等……

  在突发灾难出现时,城市绿地、公园还有一层平常不为人知的重要作用,那就是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绿地公园避难防灾渐受重视

  规模不断扩大的城市,面对各种灾害袭击,其脆弱性也不断显现。因此,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公园等资源,不断完善城市的避难防灾功能尤显重要。
  
  相对于城市高楼、桥梁等“硬件”环境而言,空间相对开阔的城市绿地、公园是具有避难防灾功能的重要“柔性”空间。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居民可从震坏的建筑物中疏散到就近的空旷地带,从而减少人员伤亡。由于绿地公园地势平缓,建筑稀少、低矮,不仅可以作为灾民的临时生活住所,也可作为救灾物资的集散地、救灾人员的驻扎地、临时医院的所在地和救援直升飞机的起降地。

  同时,树葱茏、绿如茵的绿地也是天然的防护屏障,能有效减轻爆炸、燃烧产生的破坏、冲击,从而成为灾民紧急避难场所。在一些灾难如战争中,城市绿地还可以起到提供掩体、隐藏目标等作用。

  近些年来,充分发挥绿地、公园的避难、防灾功能已得到政府高度重视。2004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现在,国内很多城市如西安、泉州、天津、上海、重庆、南京等,都对防灾公园的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相继进行着准备、规划和建设工作。据悉,我国的城市防灾公园体系建设工作开展得较好的是北京,该市的目标是保证居民在10分钟内即可到达一个避难公园。

  绿地公园避难防灾历史久远

  随着城市人口日渐稠密、建筑更加密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方面,绿地公园不可或缺;与此同时,在防震、防火、防洪、减轻灾害等方面,绿地公园也是无可替代的。实际上,城市利用绿地公园避难防灾的历史相当久远。

  据了解,城市防灾绿地建设,最早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出于防灾减灾需要,欧洲许多建于地震频发区的城市,都改变了原来的城市形态:由笔直宽阔的城市大道代替狭窄曲折的小巷,在城市大道两旁种植行道树,并规划建设一些特大型的广场,从而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避灾、救灾体系。

  1871年,美国发生了导致10万人无家可归的芝加哥火灾。在灾后重建规划中,美国也开始考虑建设城市公园系统,以空间开阔的绿地分隔原来连成一片的市区,以此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从立法、制度等方面利用绿地、公园防灾减灾,做得最好的可能是日本。日本是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岛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众多问题,1919年,日本颁布了第一部全国通用的城市规划法规《都市计画法》,其中规定各城市必须将城市公园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列入城市规划;1986年,日本提出把城市公园绿地建成具有避难功能的场所;1993年,进一步修订《城市公园法》,明确提出了“防灾公园”的概念;1998年,制定了《防灾公园规划和设计指导方针》,将防灾列为城市公园的首要功能。

  不难看出,用系统性的开放空间布局来防止灾情蔓延,利于人群疏散、方便抢险救灾,提高城市抵抗突发灾难能力的规划方法与思想,是对城市绿地、公园功能的极大丰富与完善。

  绿地公园避难功能还要加强

  2003年10月,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完成了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试点工作,成为全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和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的公园。该避难场所占地面积67公顷,拥有39个疏散区,可容纳25万余人紧急避难,具备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供水装置、应急直升机坪、应急广播功能等10种应急避难功能。

  但是,一般民众似乎对此没什么感觉。笔者日前曾到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随便问了几个在此游玩的人,几乎都不太清楚公园也是应急避难场所这一点。在皇城根遗址公园北入口处“应急避难所”标志牌附近,笔者问几个正在聊天的老人,得到的回答是:“什么应急避难所?不知道。”

  显然,社会公众利用绿地公园进行应急避难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居安思危永远是我们应保持的心态。此次地震也提醒我们,城市在进行园林绿化规划与建设时,不仅要关注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也要充分体现城市绿地的避难防灾这一重要功能;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考虑,制订避难防灾绿地公园系统规划,并将城市绿地公园系统纳入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此外,充分发挥迅速疏散、有效应急的作用,绿地公园还必须起码做到分布均匀、位置适中、服务半径适宜、功能齐全等等。片面追求较高的各类公共绿地指标的做法,实不可取。

  当前,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我们坚信,灾区人民群众一定会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与此同时,我们希望,我们的城市园林绿化在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能更多更好地承担起避难防灾的作用。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