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澳:能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吗-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三都澳:能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吗
[日期:2008-06-16]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王伯伟   发表评论(0)打印



  当地民企“造船出海”

  在央企看中和入驻环三都澳的同时,当地民企也借助“天时、地利”抢得发展先机。

  宁德靠海,自古就有修船、造船的传统,也造就了一批能工巧匠。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心灵手巧的宁德人拿起这份手艺,修船、造船、拆船,没多长时间便“风生水起”。宁德下属的福安县,大大小小的船厂一度多达上百家。可是,当那些掘得了“第一桶金”的船老板们打算再做大,从“修修补补”转向“造船出海”时,才发现单靠自己这些“游击队”,还真“办不成大事”。

  1999年,由国营福安造船厂和拆船厂改制,引入民营资本参股组建的股份制企业——闽东丛贸船舶实业公司“首开风气”,在外来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丛贸公司大胆聘请上海江南造船厂高级工程师为总经理,引进了13位高工和60多名高技术人才,组成了强大的丛贸技术团队,接来了大额订单。

  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丛贸去年又投资1000万元,与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联办船舶技术分校,标志着福安船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全面启动。以丛贸为主体的闽东船舶修造技术研发中心,目前也在着手组建中。

  依托人才优势,丛贸在短短几年里就发展为闽东船舶修造业的龙头,公司注册资本上升十倍,固定资产从几百万扩张到十多亿;原先只有一座三千吨级的船坞,现在已拥有一万两千吨、六万吨、十万吨三个船坞,还建造了一万五千吨、三万吨、五万吨三个船台。

  2007年12月,他们为德国航运公司建造8万吨级的散货船,是目前福建正在建造的最大吨位船舶。而相继下水的两艘1.6万吨近海货轮,则开创了福建民营企业建造万吨轮的先河。眼下,丛贸的造船订单已排到了 2012年。其他造船企业的数十万吨船舶也在建造之中。

  民营船舶修造业的经验,给人一个启发:建机制才能聚人才。目前,宁德市委、政府正抓住人才引进、培育、使用等三个环节,从办好本地高校、实行委托培养、吸引产业急需人才、柔性引进、重奖杰出人才、组建产业研发中心等七个方面努力,为环三都澳区域开发提供人才支撑。

  陈荣凯说,资金也好,土地也好,人才也好,想要破解这些影响发展的瓶颈制约,都得依靠市场运作,在市场中找办法,向市场要出路,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加快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眼下,宁德正在盯准两岸关系发展的难得机遇,大力推动“宁(德)—马(祖)—台(湾)”客运直航,首航即将在7月5日实现;吸引台湾石化、钢铁、船舶、电子等项目向环三都澳区域转移,目前台湾东元集团与福安电机业已实现对接,有望成为提升闽东电机产业的基础;基于同一区域、同一文化的宁台旅游合作,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保护“处女地”

  开发三都澳,是宁德人民多年孜孜以求的梦想,如今终于提上议事日程,引发各界诸多反响。在“大干快上”的热烈气氛面前,宁德的决策者显得头脑冷静。

  他们认识到:在宁德这类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天就赶过人家发展了几百年的大城市。一定要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绝不可近视短视、急功近利,也不可率行事。

  为避免“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遗憾”,宁德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海峡西岸经济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委托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咨询研究《环三都澳产业发展规划》,并请新加坡和美国的规划专家咨询论证,做到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参照系,前瞻性思维、高起点规划,立足现在,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科学规划,使环三都澳区域实现科学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提交的《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初步成果,不仅对环三都澳区域的定位、功能发展模式、空间布局提出了建议,而且兼顾区域规划的综合统领作用,对环三都澳区域的交通体系、生态环境、市政设施、资源保护、城乡协调及区域统筹等重大问题都提出了指导意见。

  青山绿水蓝蓝天,是三都澳的一大优势。面对中国沿海仅剩的一块尚未大规模开发而又不可再生的临海“风水宝地”,宁德市决策层认识到,环三都澳区域开发如果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不仅生态环境很难恢复,而且发展成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而,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确提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必须做到港口、产业、城市、生态“四位一体”,互动发展。

  在《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中,更把重视环境保护贯穿于区域开发的全过程和每一环节。尤其对绵延千里的港口岸线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报批,腾容、扩容、美容三管齐下,强化保护。

  对生产方式落后、污染大的企业“腾笼换鸟”,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让渡给资源利用效率高、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产业和项目;对环三都澳区域中有条件的重点产业领域,创造载体,为其“扩容”,加快推进。

  三都澳海域生态资源丰富,宁德市在大力引进高端工业项目的同时,还刻意保留良好的生态景观,对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湿地鸟禽红树林保护区、沿海生态防护林等做出明确保障,实现沿海产业带、城镇带和生态旅游风光带的有机统一,使这片“处女地”愈发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链 接

  沧桑“三都澳”

  追寻着历史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三都澳历史上就是我国繁华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早在唐朝以前,三都澳就已开发;明代就开辟了运粮航线,戚继光在这里抗击倭寇;清代郑成功率师进三都澳,清康熙二十三年在此设立税务总口,下辖九个口岸;清光绪年间正式开放三都澳,为对外贸易港口,并成立福海关,英、美、德、日、俄、荷、瑞典和葡萄牙等 24个国家在此修建泊位、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有 4个国家在这里设有钱庄,意大利还在此设立领事馆。

  由于三都澳在军事和经济上的特殊战略地位,早在 19世纪就成为帝国列强争夺的对象。意大利最早向中国政府提出租借三都澳,德国在独占威海卫之后欲占三都澳,美国要求租借三都澳作为军港和煤码头,英国海军上将也专程访问三都澳。

  抗日战争前,三都澳为大半个中国供应“美孚石油”和其它日用品,澳内驳船竞渡,渔舟唱晚,商号林立,商贾云集,是当时宁德经济发展鼎盛时期的一个缩影。但为此她也承受了日军于 1938、1939年的两次大轰炸及 1940、1941年的侵占蹂躏,基础设施遭受彻底破坏。

  岁月的丰碑记载着三都澳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幻。回顾三都澳的这一页历史,有过战争与和平,也有过辉煌与衰败,但始终不变的是三都澳的独特风韵和神奇魅力,无时不在牵动着世人关注的目光。

  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教授曾写过文章披露,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美国也想在中国沿海港口中找一个据点。当时美国一个海军将领到三都澳考察,被这里无与伦比的自然条件深深吸引了,他声言,“谁控制这个港湾,就可以控制整个西太平洋;美国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会成为美国湖。”

  1927年末和 1962年末,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两度来到三都澳,并在 1962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2005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又分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海西战略开始形成、海西定位开始形成、海西效应开始形成、海西氛围开始形成。到目前为止,已有43个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推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举措;与福建相邻的浙南、赣南、粤东等周边地区与经济区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也对经济区建设积极呼应、主动融入。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