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化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命脉-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生态绿化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命脉
[日期:2008-08-26]  来源:资源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生态平衡失调已经成为人居环境的主要限制因子。探寻一条人居环境的生态绿色道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作为城市生态主体的绿化,也从此突破了“美”的范畴,进入了生态绿化的新阶段。

  在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中,生态学尚是一个不为人关注的问题。许多城市在进行绿化规划时,往往只考虑绿化覆盖率,绿化观赏性,绿化的质量、效果以及对城市面貌的影响,而忽略了绿化的生态功能,从而造成国内城市绿化的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过程,从而造成城市发展壮大后环境绿化上的先天不足。其次,城市绿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只在美化功能上做文章,过度追求艺术,强调平面效果。另外,“草坪热”温度不减。坪为主的观赏性较强的绿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环境,但是没有形成合理的绿化模式及立体空间的绿色网络。

  笔者认为,一些城市的做法忽略了生态绿化对城市生态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当前我们城市绿化中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布局分散、生态结构简单脆弱、环境效能低下等诸多问题,亟待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为此,建议城市绿化的决策者们在强调观赏性的同时,更要认真考虑植被的生态功能,最好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绿化、美化、香化、果化同步并进,乔、灌、草有效配置,形成自然的、功能完备的植物群落,既能体现美感又能带来最佳的生态效益和功能,这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贯彻城市生态绿化优先准则,绿化建设要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将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改变为源头管理;二是要加强城市绿化生态效益量化分析研究,包括对园林植物及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性研究和生态适应性研究,通过掌握城市绿化生态效益基础控制数据,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理论依据;三是要尽量避免树种单一、只求常绿的做法。研究证明,每20平方米草坪或其他地被植物,配植1株乔、6株灌木是最合理的种植比例;是要以本地的乡土树种为主要绿化树种,尽量少引进或不引进外地、外国的景观树种,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将森林引入城市,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五是要努力营造接近当地自然的生态,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改变以往总是把杂草除尽,把落扫得干干净净的做法,适当保留杂草与落叶,让绿地自我调节,这样既营养了树木,又丰富了植物种类多样性,同时也增强了绿地的抗灾和抗破坏能力;六是要应用城市自然共生的原理广泛使用生态技术。如日本科学家发明的生态路灯能吸收道路上汽车排放尾气,我国科学家发明的生态水泥能吸收水体中的污染有害物质,这些都是生态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的例子。在城市绿化中大量运用生态技术,既能提高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总之,应普及科学思想,树立生态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对自然美的认识和向往,改变城市绿化过于追求气派和攀比求洋的做法,倡导营造健康、自然和舒适的绿色生活空间,构建生态良性循环、景色美丽怡人的新天地。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