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迪沟生态园林城镇建设-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迪沟生态园林城镇建设
[日期:2008-10-31]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迪沟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辉   发表评论(0)打印



  迪沟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辉

  论文摘要:迪沟镇位于皖西北大平原上,区域优势明显,济河、西淝河两河环绕,省级公路纵贯全境,境内沟渠相间,路网交错。全镇总面积为58.8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有4.25万口人,5.1万亩耕地。多年来,迪沟镇紧紧围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以"绿色和谐,生态环保"为主题,大力宣传绿色理念,积极开展生态园林城镇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城镇绿地系统建设、统筹规划和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在推动全社会关注生态、参与环保、培养园林城镇建设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95年以来,我镇相继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等荣誉称号。2007年,全镇地区生产总产值达26700万元,同比增长11.7%,财政总收入达1105万元,同比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51元,同比增长18%。迪沟镇通过创建生态园林城镇,达到了居民为先、民富为本、民乐为天,为构建迪沟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树立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 生态环境园林 城镇建设

  迪沟镇位于皖西北大平原上,区域优势明显,济河、西淝河两河环绕,省级公路纵贯全境,境内沟渠相间,路网交错。四季气候分明,丰富多样的物产,淳朴善良的人民,构成了独特的迪沟文化。全镇总面积为58.8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有4.25万口人,5.1万亩耕地。多年来,迪沟镇紧紧围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以"绿色和谐,生态环保"为主题,大力宣传绿色理念,积极开展生态园林城镇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生态园林城镇"是我镇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省市县各级建设部门的要求,并结合我镇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园林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联合有关部门,动员广大干群共同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园林城镇,增强广大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园林城镇意识而推出的生态保护和园林城镇建设工程。特别是在城镇绿地系统建设、统筹规划和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在推动全社会关注生态、参与环保、培养园林城镇建设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音寺公园、生态园相继建成,迪沟小城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镇沟渠水系和塌陷湿地得到有效治理,农民居住环境改造步伐明显加快,迪沟人居环境得到整体优化。1995年以来,我镇相继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全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省最佳旅游乡镇"、"全省首届文明乡镇"和"全省基层优秀党委"等荣誉称号,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被国家旅游景区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迪沟生态园被命名为"全省生态示范基地",沿济河形成的万亩塌陷区水面做为湿地即将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2007年,全镇地区生产总产值达26700万元,同比增长11.7%,财政总收入达1105万元,同比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51元,同比增长18%。迪沟生态园林城镇通过依托建、联合建、自行建等三种方式,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和"区域固定、交通便利、规模适中"的原则,以迪沟小城镇为中心,辐射全镇,建成了具有生态教育、劳动实践、素质拓展、休闲观光、环保交流等多功能的生态园林基地。通过创建生态园林城镇,达到了居民为先、民富为本、民乐为天,为构建迪沟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现了居民为先。近年来,该镇进一步优化绿色生态园林城镇建设格局,注重布局合理,分布实施,努力塑造新农村形象。一是继续实施移民建镇工程。与该镇相临的谢桥煤矿采煤区有相当一部分在迪沟镇境内。1997年谢桥煤矿正式投产以来,开采区有8个村3827多户9894口农民需要迁移,如何安置这些农民,成为该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一条集中安置移民建镇的思路,并逐步付诸实施。我们从维护塌陷区移民生产生活大计出发,放弃了过去全镇唯一的偏僻闭塞的汤店老集镇,按照科学规划,在迪沟中心地建起了迪沟开发区小城镇,集中使用塌陷区补偿安置资金26000万元,建成移民新村5个,住宅楼34.8万平方米。二是继续大力发展生态小城镇建设。该镇以移民建镇为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土地出让滚动发展,把移民安置区迅速建成为拥有2万多人的现代化小城镇。我们注重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供排水系统,开通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网,建成了移动、联通两个通讯基站,实现了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移动通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公共交通、宽带网等"九通一平"。到2007年底,累计投资近6亿元,建成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52.9%。

  (二)实现了民富为本。如何让移民能够留得住,生活有出路,尽快富起来,该镇按照生态园林城镇的要求,想方设计,多轮驱动。一是继续完善了农贸、服装、鞋类三大专业市场建设。为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我们采取借力发展的办法,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到2007年底,累计引进外资3亿元,公开拍卖了原镇政府办公大楼,镇直机关单位闲置房产,收回资金500多万元,全部投入市场建设。这样,既建成了市场,又拉动了建筑、建材、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有12家外地商客投资4250万元在该镇开办了医院、超市、宾馆、摩托车专卖等,建成了浙江金华商贸一条街、三星级新阳光大酒店和年产材半成品4000立方米的迪沟木材加工厂等,提供就业岗位1686个。二是大力支持帮助发展了养殖业。该镇利用煤矿塌陷区形成的7000亩水面,发展水产养殖,动员全镇农民改造旧村庄、旧宅基、旧沟塘和低洼地,种树种3万多亩,其中速生杨树经济林近2万亩。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养殖畜禽,养殖黄牛1.2万头、山羊2万只、鸡鹅20万只。三是继续实施了旅游拉动战略。该镇结合中心镇建设和旧村庄改造,在迪沟开发区建成了竹音寺、生态园两个大型公园,集生态、旅游、环保为一体。不仅改善了生态和谐的自然环境,拉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还获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现两园通过动物繁育、苗木培育、旅游产品开发和餐饮服务促动动形式,既增长了经济收入,实现"以园养园"的目的,又提供了636个就业岗位。2005年,国家AAAA级风景区批准后,仅财政收入一项每年就可增收150万元左右。目前,全镇20%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80%的农户住上了楼房,其中还有不少农户住的是私家别墅。程控电话普及率达到52.6%。建成了一条龙、高标准的高中小学、幼儿园18所。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三)实现了民乐为天。随着镇容镇貌的明显改观,农民富裕程度的不断提升,农民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更加注重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该镇积极发展民乐事业,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是继续大力实施了"四化"工程(即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围绕迪沟小城镇建成了绿化带26条,草坪240亩。严格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的标准,建好建齐旅游景区的各种配套设施。严格环卫管理制度,让人人关心环境,爱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从而极大改善人居环境。二是极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为适应农民群众求知求富的需求,分别投资600万元,建了一座功能齐全、设计新颖,可容纳2000人的科技培训中心,使其成为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技术、绿色理念的重要阵地。与竹音寺相邻的农民文化广场,占地45亩,花木、喷泉、彩灯交相辉映,每当夜晚到来,华灯齐放,农民在此或歌、或舞、或休闲散步。元旦物资交流大会和农历二月十九竹音寺庙会,或每逢假日周末广场上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引得四方游客和十里八乡的群众会聚与此,一睹为快。三是继续大力营造了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我镇认定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营造宽发展环境。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抓不懈,打更放哨、十户联防、日夜巡逻等长效措施成效明显,社会稳定,民心安定,民事调解率达到100%。同时,建立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以下,全镇人口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等。

  但是生态园林城镇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压力。一是任务繁重。目前,我镇随着城镇建设面积的不断扩张,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多,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的产出量也不断加大,城镇地表污染较重。恢复和保护好我镇的生态环境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困难很大。我镇地处皖西北平原,自然气候条件十分复杂,生态建设自然基础条件差、成本高,又加之近年来由于煤矿开采塌陷、全镇近三分之一人口急需陆续拆迁安置,比其他城镇需付出更多的艰苦努力,难度更大。三是时间紧迫。按照规划,2005至2010年是生态城镇的建设阶段,现在时间虽已过半,但任务却没有过半。特别是搞生态园林建设季节性强,过一季就会错过一年,再不抓紧,就很难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四是要求较高。一方面生态园林城镇建设不是一般意义的种树种草,而是一项高标准、高水平、高科技含量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国家生态园林城镇规划指标体系,对生态园林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园林城镇建设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要求我们必须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搞好生态园林城镇建设。

  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迎接挑战,真抓实干。要按照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镇的要求,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治污、造林、复绿、净气四大工程为重点,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迪沟由原始型小集镇向综合型城镇、由安置型城镇向生态型城市、由自我服务型集镇向区域中心型城镇转变,为建设园林城镇打好生态基础。用5年时间建成一批城镇生态景观,用10年时间实现生态园林镇建设目标,把迪沟建成绿带相连、草林环抱、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城镇,使迪沟不仅成为创业的城镇,而且成为居住的乐园。

  一要抓住契机,提高认识,明晰思路。建设生态园林城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是再创发展新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由出路,是提升城镇文明程度、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造福子孙后代的现实要求。全镇上下将树立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搞好生态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要抓手多样,丰富载体,明确任务。主要在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一是恢复煤炭开采区植被。通过治理湿地、控制生活生产废水排放、塌陷区复垦等措施,到2010年煤炭开采区植被恢复和绿化率达到80%,到2015年力争达到100%。二是完善建设林网体系。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建设城防林、农田及湿地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在搞好生态林建设的同时,发展经济林、观赏林。到2015年全镇规划建造防护林总面积1.5万亩。三是综合利用水资源。搞好水资源建设,积极争取、科学规划,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有计划地治理湿地,逐步沟通水系,提高水环境综合质量。推广先进实用节水技术,搞好工业、农业和生活节水。到2015年,城镇供水能力达到12.6万立方米/年,城镇地表水质达到III-V类以上水体标准。四是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到2010年,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80%以上;噪声治理,全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固体废弃物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城市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五是保护城镇区域生态功能。主要是巩固生态园、竹音寺公园、优美小城镇、湿地公园和新农村等重要功能区生态绿化成果。到2010年,全镇土壤综合治理保存面积达到90%以上,林草覆被率达到50%以上,使区域生态功能明显增强。

  三要组织到位,齐抓共管,狠抓推进。生态园林城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项目操作,多元投入,狠抓落实,确保生态镇建设扎实有效推进。一是要用科学的观点做好规划。要突出规划在生态镇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在执行中的权威作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做好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镇村规划,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二是要用项目的手段搞好推进。任务目标逐项分解,层层落实,细化为具体可行的项目。以项目为载体、靠项目去融资、做项目争取国家支持、上项目抓推进、凭项目论政绩。三是要资金到位,确保创建成效。资金问题是生态镇建设最大的瓶颈。要解放思想,拓宽渠道,通过对上争、财政出、企业投、招商引、银行贷、社会筹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四是要用联动的机制落实责任。生态镇建设需要全镇上下共同努力,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以赴。要政企合作,站在为迪沟子孙后代造福的高度,加强政企联合,建设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共同为迪沟镇人民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