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的都是好的?审慎对待外来园林绿化新品种-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外来的都是好的?审慎对待外来园林绿化新品种
[日期:2008-11-0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曹云 白兆会   发表评论(0)打印



  最近,屡次看到某些外来植物泛滥成灾的相关报道,不由得想到园林植物新品种。

  近些年来,新品种在园林绿化界几乎是一种时尚。大量引进的外来植物新品种不仅在园林工程中逐渐崭露头角,甚至绿地档次、工程水平的高低也与之紧密相连。更有甚者,如果园林设计运用的是传统乡土植物品种而不是外来新品种,中标的可能性就大打折扣。

  园林绿化领域这种惟“新”是从的现象,令人深思。

  本来,引进新品种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打破一成不变的传统绿化模式,为园林设计师提供更多选择、丰富绿化品种,给人们带来更多、更新鲜的享受。但毫无疑问,在园林市场上不运用外来新品种就无法中标、几乎是无条件地“追新逐异”,是不正常的。

  从综合性能而言,国外引进的新品种不一定比原来大量使用的乡土植物品种更优越,可能只是在某些特点上比较突出而已。

  据了解,目前引进的外来新品种,基本都是园艺品种,具有明艳的花朵或彩色的片是其普遍特点,种类也集中在花灌和宿根花卉品种上。与之相比,国内常规的绿化品种尽管谈不上新鲜,但气候、土壤等方面的适应性显然要远优于外来品种。

  新品种受到极力推崇,其实与城市快速建设发展以及该地区经济水平紧密相连。众所周知,一个新品种从引进到开发销售,不仅需要较长时间,而且还有引种失败的风险。这直接导致新品种刚推广时往往价格较高。有媒体曾报道,一些地被类品种刚推出时价格约为80元~100元/平方米,远高于常规品种价格。这就是为何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要比其他地区更普遍地运用外来新品种的原因。

  与此同时,人为夸大某些外来品种的优点,也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市场。让人以为提高绿化档次,非种植新品种不可。殊不知,合理应用、充分发挥新品种各自的特点才是关键。在新品种引进、运用方面,我们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一个新的植物绿化景观,是由设计师设计、施工队施工、养护队精心管理,然后才呈现在市民眼前的。要保证景观的持续性效果,就必须先熟悉植物品种,而绝不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据悉,目前市场上较多使用的新品种达数百个。对于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常要求的花境设计而言,精确把握数目如此众多的新品种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毕竟,花境对于植物搭配要求很高,包括植物的色彩、高度、习性、花期、品种之间的竞争等等,都需要设计师一一掌握。如果对植物不了解,就只能临时拼凑。如此“设计”出来的花境,其景观效果的持续性不难想象。

  设计、施工完毕,后期的养护、培育才刚刚开始。为创造更好的园林景观效果,对植物品种进行修剪是必需的。修剪时间各不相同,有的在早春、有的在花后、有的在冬季;修剪的目的也不同,有的是为了整形、有的是为了促发新芽、有的是为了提高观赏价值、有的是为了延长花期……对于稳定性、适应性尚待明确的外来新品种而言,要精准把握修剪“火候”,也属不易。

  新品种需要我们更加理性对待,还有一层原因: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经常有专家呼吁,多用乡土树种,反对使用国外引进品种。为什么?其原因恐怕只有一个:外来品种繁殖过快导致生态失衡,对乡土植物造成严重威胁。

  的确,在引进、使用新品种时,可能会无意间引进具有侵略性的某些品种。自播能力很强的宿根植物具有成为有害生物的可能性,而具有地下匍匐茎的宿根植物也有成为杂的可能。另外,某种植物在一个地区不具有危害性,并不意味着在所有地方都能“安分守己”。换到另外一个地区,也许就由于新环境中缺乏相关生物抑制因素、缺少天敌,自播发芽能力大大提升从而祸害一方。

  正由于其生物特性尚未完全确定、其市场表现同样也有待时间检验,所以,在园林设计、施工中审慎、理性对待外来园林植物新品种就非常必要。至少,一味求新不可取!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