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森林-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森林
[日期:2009-04-0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叶智   发表评论(1)打印



  城市森林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织部分,发挥森林生态体系在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扩展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中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森林建设。2004年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的有力推动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有效载体,中国的森林城市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赢得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在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实践中,森林城市建设的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些基本理论架构。

  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

  森林城市不同于绿化模范城市,也不同于园林城市,它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它不以绿量的增加和景观的优美为标准,突出强调的是森林的生态功能,要求把城市森林当作生态系统来建设。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结合我们的实践,可以归纳为6个理念。

  一是近自然状态的路径选择。就是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去建设城市森林,建设的手段是人工的,但建成的生态体系应该是近自然的。首先是景观设计要近自然,不搞园林式的整齐划一和过度修剪。其次是树种选择要近自然,尽量使用本地树种,形成多样性、组团状的植物群落。第三是管护方式要近自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形成后,即应尽量减少人工对其自然演替的干预。

  二是城乡一体的发展统筹。生态系统是没有城乡界限的,因此搞城市森林建设必须把城乡放在一起考虑,主要是在三个方面搞好统筹。一个是规划一体。在规划中就要给乡村以城市待遇,把农田生态系统、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城市森林总体规划之中。另一个是投资一体。改变过去那种城市由市政投资、乡镇自己投资的二元结构,把城市、乡镇的森林建设投资统一纳入市政投资考虑。再一个是管理一体。过去很多地方森林的管理都是城市由园林局管、乡镇归林业局管,在森林城市建设中这种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成都市就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中,把两个局合并,理顺了管理体制。

  三是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体系部局。贾庆林同志为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作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题词。如何落实好这个思想?做到“五个相依”就完成了体系布局,森林就会在相依中走进城市,城市就会在相依中拥抱森林。所谓相依就是共为主体,森林作为城市活的基础设施,不是处于从属地位,而是与水、路、城、村、居同等重要;所谓相依就是相互支撑、互为前提,各自为对方的发展创造条件;所谓相依就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

  四是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森林城市建设的经验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但是森林城市的模式是不可以相互复制的。每一个地方的森林城市建设都要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气候地理特点和文化历史传承出发,走本地化的森林城市建设之路。

  五是开放互动的管理模式。森林城市的森林一定是人们可以亲近的,不是拆墙透绿的问题,而是要拆墙进人,使城市居民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森林对身心的愉悦和陶冶。因此,森林城市中的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和绿地,都应该尽量向市民免费开放。

  六是节水、节力、节财的效益控制。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森林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各地也出现了搞大投入、大动作,运动式城市森林建设倾向。对此,必须努力予以纠正,努力在推广节水、节力、节财技术措施和管理控制手段上下功夫。在节水上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推广喷灌和微灌等先进灌溉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建设用水效率,即使像广州、杭州、武汉、无锡这样的多水城市,也应从我国总体缺水的情况出发,督促他们采用节水技术。在节力上主要是不给老百姓造成更多额外负担,尽量减少动迁规模,不搞经费和人力上的硬性摊派。在节财上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能分步搞的,确定长远规划后分步实施。与“三节”要求相适应的是,在整个城市森林建设和推进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个不主张”,即不主张运动式推进、不主张大树和名贵树种进城、不主张超财力投入,从而使城市森林建设更加符合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增强城市森林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森林城市创建的基本要求

  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是贯彻城市森林建设理念,推进城市森林建设的有力手段,开展好创建工作主要应该把握好五项基本要求。

  一是建设规划的长期性。一般应做5到10年的规划。这是因为,一方面森林城市的森林不仅仅是绿化的概念,从种下树苗,到形成森林具有生态功能,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另一方面,森林城市的建设要求和指标,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必须确立长远眼光,为城市森林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二是价值取向的和谐性。森林城市建设的唯一价值取向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城市建设水平的最终判断标准就是人与自然、人与森林的和谐程度。因此,在指导森林城市建设中,我们要尽力避免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树进人退式的推进方式,尽量用租赁等温和、双赢的手段取得城市森林建设用地,防止引发社会矛盾。

  三是服务对象的群众性。森林城市的森林是为最广大群众服务的。因此,创建过程中要坚持做到引导百姓积极参与,创建成果让老百姓共享。搞好宣传策划,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城市森林的重要作用,创建森林城市的重大意义,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同时,在规划建设中把方便群众亲近森林作为重要标准,使城市森林能够在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中发挥作用。

  四是社会动员的广泛性。毫无疑问,森林城市的建设是应该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但是社会各界的参与尤为重要。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森林城市建设才有持久动力。目前,各地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创造了许多好的办法。有企业认捐的形式,由企业捐资造林;有开发商配套建设方式,开发商在建设商品住宅时就配套建设小区“森林”;有个人义务植树、认养树等等。

  五是投资主体的多元性。城市森林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有许多经济功能可以挖掘利用。许多城市的经验表明,城市森林建设不是一项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事业。只要同木材生产、林果业、旅游等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城市森林一样具有经济功能,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还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论证和运作,使城市森林成为一项能够带来收益的事业,吸引更多的资金用于城市森林建设。

  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

  通过近4年的实践和探索,基本形成了5种森林城市建设模式。

  一是生态环境治理型森林城市建设模式,代表城市是沈阳。沈阳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时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很大,作为重工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沈阳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平台,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随着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

  二是推动文明转型型森林城市建设模式,代表城市是广州、杭州等工业发达城市。这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人均GDP排在全国前列。如何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是下一步这些城市面临的主要任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这种转型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平台,这些城市的实践表明,这个平台非常有效。

  三是拓展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型森林城市建设模式,代表城市有新疆阿克苏。阿克苏市几十年如一日,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建成了举世惊叹的柯柯牙工程,森林每前进一步,城市居民的生存发展空间就大一步。可以说,没有城市森林建设的推进,就没有阿克苏今天的建设规模和发展成就。

  四是产业支撑型森林城市建设模式,代表城市是许昌、临安等城市。这些城市林业产业非常发达,经济林面积不断扩大,群众造林的积极性非常高,为森林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水资源节约型森林城市建设模式,代表城市是包头。包头是一个缺水城市,但是包头市从最初的63棵树,发展到处处绿树成阴,并没有出现种树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争水的现象。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断改进节水技术,城市灌溉用水全部来自4个污水处理厂的中水。

  这些理念、要求和模式是在城市森林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解决城市森林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城市森林建设就一定会在理论不断创新中提高到新的水平,在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越来越积极重要的作用。(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智)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1)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09-4-8 8:44:47
简直都是一派胡言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