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界启动“城市新移民”项目-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中国学界启动“城市新移民”项目
[日期:2009-07-3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新华网昆明7月29日电(记者刘娟、吉哲鹏、李来房)25岁的外来务工人员张伟自从2008年跟随湖南老乡来到昆明务工之后,日子过得还算开心。从事建筑测绘工作的他收入还行,每个月包吃包住2200元能够让自己的生活还过得去。

  进城一年来,他有些困惑,自己居住的环境、说话的对象和工作的工友都是湖南老乡,除了与昆明房东说过几句话,和昆明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人员有过来往,至今几乎没跟昆明普通市民打过太多交道。

  “我们这个群体,就像在昆明城市中的‘孤岛’,没有真正的融入昆明城市人的社区。”张伟说。许多类似张伟这样外来务工的人员成为城市新移民之后,都面临着与基层社区老居民之间的二元社区“冷漠”关系。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中国的城乡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城打工,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城乡差距及户籍制度僵化等问题未能解决,也给城市和谐带来种种新的问题,导致农民工成为“边缘人”、新移民在城市族群中难以适应等问题。

  中国正试图破解这种现象。前来昆明参加“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的著名人类学专家、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周大鸣教授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作为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中国已经启动“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项目,以期破解城乡人员的“冷漠”关系。

  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达1.3亿,抽样调查表明有20%-24%的人愿意留在城市。在户籍制度不改变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将怎样对这一批人员进行安置,怎样把他们变成城里人,这是项目设计的初衷。

  作为项目首席专家的周大鸣说,城市新移民问题是国内“移民”问题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从本质上看,城市新移民问题就是一个“城市适应”和“城市融入”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背后就是城市新移民的社会网络支持和社会职业地位获得。

  今年58岁的大妈周琼决定将自己的一套房子出租,但是她附了一个条件“只限本地户口的人”。“外来的流动人员一方面和我们生活习惯不同,加上经济状况也不知道行不行,所以还是租给本地人稳定可靠一些。”和周大妈一样,对外来人员抱有担忧的昆明本地居民不在少数。

  “新移民和老居民之间的冷漠关系并非单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新移民重亲情喜欢熟悉的生活环境,因此居住在一起,城市融入的主动性不够,但另一方面,由于老移民和本地居民对新移民也存在着经济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和文化排斥,主动接纳的程度也不高。”参与项目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杨小柳说。

  他认为,社会排斥是新移民社区融入的壁垒所在,缓解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区参与、社会交往的“破冰”,是形成社区内社会关系“互构共变”的基础,是城市新移民真正融入社区的前提。

  作为项目部分课题的承担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刘朝晖博士说,这个项目自2008年1月启动以来,选取了国内的6个城市,分别是杭州、沈阳、郑州、成都和广州、东莞。

  刘朝晖说:“每一个区域有一个代表性,我们考虑了移民的梯度转移模式,所以在选取上,侧重大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梯度人员选择。”

  “截至目前,我们共发放了3500多份问卷,对6个城市以及国家有关外来人口政策变迁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在相关城市展开了一些探索性的定性研究,全国有20多位人类学学者和100多位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周大鸣说。

 

编辑:zhaohua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