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失真”现六大症状-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民意失真”现六大症状
[日期:2009-08-28]  来源:北方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然而,在现实政治生态中,在一些当权者的操纵下,民意却成了谋取部门利益、集团利益的“遮羞布”,成了愚弄公众和制造政绩的“道具”。

  近来,网络上流行的“被××”句式就是这种荒谬现状的集中体现。比如,某地对辖下各县市的小康达标情况进行随机调查,当地政府要求受访群众熟记事先统一下发的标准答案,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农村居民必须回答8500元,城镇居民必须回答16500元,“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或保障”必须回答“参加了”,“对住房、道路、居住环境是否满足”必须回答“满意”。于是,那些原本在小康达标水平之下的群众,一夜之间就“被小康”了。

  除传统的领域外,在互联网这一新兴的民意汇聚阵地上,也时常可以看到某些部门或官员“制造民意”的无形之手。今年初,西部某市大上化工项目,引起网民高度关注,网络民意几乎一边倒,反对污染项目,一国家级官方网站还就此开展“是否支持建化工项目”的网络投票。该市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大量人员参与投票,始终让有利于建设此项目的选项占优。该市有关部门事后总结经验称,这一做法没让媒体抓到炒作的把柄,成为我市首个网络投票成功反击的案例。

  当然,民意也不是绝对的,在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民意失真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是,在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的环境中,政府或官员要“制造虚假民意”愚弄老百姓,谋取利益却是很困难的。因为有一套成熟健全的尊重民意和实现民意的体制与制度,使政府的决策能够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推动民主。作为民意的代言者,专家学者、民意代表以及新闻媒体也能充分、自由地表达“民意”。

  但当下,我们有时看到的却是,当民意被权力有意无意忽略时,一些专家学者要么是闭上嘴巴不说话,要么是站到民意的对立面,不分青红皂白地为强势部门唱赞歌。比如,去年底,国际油价从140美元跌到50美元左右,国内期望成品油降价的民意高涨时,某研究机构的一名专家就高调宣称“不能与国际接轨,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什么价格都与国际接轨,这不太现实” ;当国际油价从80多美元正向上冲时,他说的却是“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民意是执政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资源,对民意的尊重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以权力扭曲民意,甚至制造虚假民意,维护的是小集团的利益,损害的却是整个执政党的执政基础,长此以往,必将加剧官民之间的信任危机。目前,运用民意来指导决策还没有成为所有官员的自觉行为,一些官员还是习惯于“为民做主”而不是“让民做主”,一些地方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与民意存在偏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科学评价观,建立官员政绩考核的科学评价体系,将民意作为干部政绩考核最为重要的标准,使官员的政治抱负和追求与人民的利益协调一致。也只有这样,对民意的尊重才能落到实处,引导民意、运用民意的水平才会提高。

  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批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民意越发受到重视,更多的民意在互联网上汇聚。网络民意是否真实可信?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民意背后的群众诉求?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接连发生,引发了很多基层干部的思考。很多基层干部常说:网民总是喜欢关注干部的错,总是喜欢把个别干部的错在网上扩大化,总是“曝干部丑不曝干部美”。

  在网民的内心深处,到底是何种心态?广大的基层干部究竟该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网络民意?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入虚拟世界,和两名网络管理员进行了一次对话。两位网管告诉记者:“网民批评一些干部,是因为在网民心中,每位干部都应该是完美无瑕的;网民批评一些政府,是因为在网民心中,希望国家被治理得更好……”话语之间,网络民意“正话反说”的另一种价值令人深思。

  网民为何喜欢曝光干部?

  因为在他们眼中,政府应该是完美无瑕的

  小马和小黄,是两位网络管理员,他们俩负责决定是否保留、删除、追查某网站的发帖,在网络上拥有“生杀”之权。

  记者:前一段网上出现了一系列事件,如“温州干部出国考察事件”“房产局长天价烟事件”“干部酒后猥亵幼女事件”等,网民为什么总是喜欢曝光干部的丑事?我们有很多干部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网民为何不去关注?

  小马:网民对党政干部“曝丑不曝美”,这种现象确实在网上存在。一个干部出现问题后,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网民一起通过“人肉搜索”,合力给出事的干部画上一幅非常丑陋的“画像”,让人人看之即讨之,其实很多网民也明白被曝光干部不一定只做坏事,也许做了很多好事。那网民为何会有这种取舍呢?因为,在很多网民的心中,他们的领导者(指党委政府)应该是完美无瑕的!党委政府的干部为群众做好事是应该的,是正常现象,不然我们为何接受你的领导;而干部做坏事,哪怕只是一件,网民也不能接受,因为网民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现象。

  记者:既然多数网民明白被曝光的干部也许不一定只做坏事,为何在个别干部的丑闻被曝光后,网民总是喜欢将其扩大化,反复炒作有时甚至会上升到对基层党委政府的整体判断。难道网民都认为一个干部的所作所为就能代表党委政府的整体工作吗?

  小黄:网络是一个对真实身份有伪装的地方,这种伪装让普通百姓能够平等地、没有保留地说出心里真话,因此,有时单一事件有可能会引起几万、几十万甚至百万网民的关注。但是,如果你浏览网友对某个干部丑闻的留言或帖子,你会发现多数网民关注的是单一事件背后的普遍现象,网友希望通过这一事件来推动党政部门对某项工作进行改进,出台某种制度或改善某种机制,以消除某种不公平的现象。比如网民炒作温州干部出国考察事件,是表明网民希望通过这一事件来警醒政府:有很多干部在利用出国考察的机会来实现公款旅游的目的,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虽然网民和党委政府的视角不同,但其实是一条心,因为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记者:为什么网民在网上表达对一些基层党委政府意见的多,而不少基层干部也在网下对网民流露出不满,两个本应该互相倾听、互相理解的群体为何在网络上有时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立?

  小马:这是因为两个群体之间存在“视野错位”。党政机关关注的是全局上的事,而网民多为普通百姓,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具体的事。举个修路的例子,假定某地政府要修100条路,99条修得很好,只有一条路没修好。多数干部可能认为这件事是成功的,理由是99条路修好了;可是许多网民却会认为这件事是不成功的,理由是一条路没有修好。如果在网上曝光,肯定会引来网民一片指责,因为网民认为修好99条路是应该的,而一条不修好是不应该的。

  小黄:网民多数是普通百姓,他们很难都能从国家或地区发展大局去理解、看待、议论某件事情,不然大家都是干部了。在这一点上,干部要理解网民。

  小马:虽然双方视野不同,可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政府说,我修好了99条路,他关注修好99条路的成功经验,是为了今后更好地修路;同样,网民说,政府你有一条路没修好,网民关注修坏一条路的失败原因,不也是为了政府今后能更好地修路吗?所以,指责干部的网民和指责网民的干部绝大多数都应该是一条心,双方都希望党委政府把我们这个国家治理得更好,只不过是党政干部是正话正说,网民有时是正话反说。

  “一回应、二表态、三处置”,网管讲述干部和网民打交道三技巧

  记者:干部究竟该如何和网民打交道?

  小马:去年以来,在网络上引起最强反响的事有三个,而且全部是赞扬党委政府的。一是高校学生网上呼吁反“藏独”事件。二是总书记、总理上网与网民在线交流。三是汶川大地震。从这三件事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规律。这些规律既可将网上正面事件的社会效果最大化,同样也能将负面事件的社会影响最小化。

  一是回应。网民最反感的是党委政府对他们的表达不回应,负面、正面事件网民都希望当事人能回应。当时,网民异口同声反对法国少数人支持“藏独”,坚决支持中央反对“藏独”,当国家有关部门公开对学生的爱国热情“表示理解”,这一新闻经各大媒体充分报道后,网民好评如潮,认为这是国家对网民爱国的一种肯定。

  二是表态。网民很重视党委政府对某个事件的态度,很多网民就是通过这种态度来对党委政府做整体判断的。胡锦涛总书记到了人民网,温家宝总理到了新华网,两位领导人都在网上与网民进行了交流。这两件事在网上引起了网民极大关注。网民认为,这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因为,两位领导人的行为代表了“国家的态度”。

  三是处置。在网上负面事件发生时,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公布事件处置结果,是会让多数网民理解和认可的。在出现正面事件时,这一做法同样会让正面效果不断扩大深化。汶川大地震就是典型案例。汶川大地震死伤惨重,可是由于各大媒体采用罕见的实时报道,将党政干部,尤其是领导人的救灾行动无保留、无删减地真实传递给全体国人,使得我们在为灾区泪流满面的同时,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的国家。当我们在网上看到总书记在机场扛救灾物资,总理蹲在一堆废墟上看着被埋的孩子流泪,每个网民都被震撼和感动了。那些天,感动在互联网上流淌,而爱国之心,在网下的群众心中积聚。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