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低碳成“风”-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警惕:低碳成“风”
[日期:2010-03-02]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李兆汝   发表评论(0)打印



  某市锁定低碳城市目标,将在四方面做好试点工作;

  某市政府日前出台建设低碳城市工作方案,拟探索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

  某市要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六位一体”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尽快出台低碳新政;

  某区欲建低碳生态城,规划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

  某地要形成低碳生态城镇发展模式;

  某地计划推出多项节能环保新举措和新项目,以打造低碳生态城;

  ……

  自2008年初,原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短短两年时间,低碳城市迅速升温,受到各地追捧,炙手可热。许多城市纷纷高举起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大旗。低碳,成为当前最风行的词汇。

  然而,我们必须警惕的是:低碳不能成“风”。

  高举低碳大旗你是否急功近利

  什么是低碳城市?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2001年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8.23亿吨,占世界总增长量的27%。在2002~2007年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了一番,并成为全球二氧化碳第一排放大国。据专家预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增加趋势。到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将比2005年增长60%以上。

  因此,建设低碳城市,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国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并非完全是“福音”。

  正在成长期的中国城市,成长,必然有成长的代价与“烦恼”;必然要走过的发展阶段,也并非在一夜之间,就可以一步逾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对于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经济实力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我国来说,是一个时常要面临艰难抉择、支付更高发展成本的艰辛过程。

  那么,对于一贯高度重视经济发展、追捧GDP不断再创新高的地方政府来说,在如此热衷地高举低碳城市的大旗时,是否真正意识到了这面大旗背后的真正内涵与深刻文章?是否做好了相应的准备?还是更多地停留于表面和口号,看重的是眼前概念上的“新宠”效应,而没有做好长期“抗战”、持续努力的充分准备?“我们发展低碳城市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如果我们不能摒弃急功利近的思想,那么低碳城市很可能变成一种标签。”对此,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张京祥不无担忧。

  低碳重在理念转变  避免简单引用炒作

  “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概念和理念,不能简单引用或炒作,而是需要认真研究其内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说。

  汪光焘撰文指出,研究城乡规划理念,应当以开发低碳能源为基本要求,以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为关键环节,以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为实现方式,以适应生态和人居的合理布局为衡量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对资源消费和能源结构的现状评估,提出能源供应结构调整方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开展应用新能源在城乡规划实施中的试点工作,探索和实践我们的理念。

  汪光焘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面对当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城乡规划工作者要注意发挥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长远性与综合协调性,尤其是通过城乡规划和实施方案将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的发展战略和思路落实到位。制定城乡规划一定要因地制宜,分析资源背景和自身特点,既要为保证人口增长,特别是农村富裕劳动力就地就业的转移创造条件,又要解决城镇化快速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汪光焘认为,积极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努力促进城乡规划理念转变,已经是当前世界各国最为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转变城乡发展模式、城乡统筹模式的重要内容。尽管将这个主题研究的结果付诸实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着眼于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中带有战略性、复杂性的问题,城乡规划人员应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反思,系统研究,才能做到在气候变化这样一些新的命题、新的挑战面前保持城乡规划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保持城乡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我们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汪光焘说。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模式

  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科学的城市规划是第一步。那么,究竟如何规划建设低碳城市?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俞孔坚认为,建设低碳城市,首要的是城市布局和规划的空间战略要有所改变。现在的城市功能过于单一,没有进行土地的综合利用,城市密度和混合度不够,耗碳量非常大。而低碳城市的空间格局,就是土地空间要节约,要形成混合型格局。另外,生态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整合各个部门,比如林业部门、水利部门、环境部门、文化遗产文物部门,都应该整合在一个系统里。同时,合理利用城市的热岛效应,包括水的处理、自流水的应用等。

  清华大学教授顾朝林指出,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在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的理论框架,揭示中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解释低碳城市——低碳社会——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科学问题联接,为国家建立应对和减缓快速城镇化过程对全球化影响的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顾朝林认为,在中国现有的发展阶段,高速城镇化仍旧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如何协调城市化与低碳化,就要求城市规划在现有目标上作出调整,在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前提下,探索中国现阶段高速城市发展与低碳目标的协调与契合。“很显然,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的模式来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顾朝林说,“在未来,短期30年,长期50年,这段时期低碳城市规划应该是城市规划的重点,我们应该在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间,找到我们追求低碳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手段。”顾朝林说。

  从概念热炒到系统落实 路途不再漫漫

  低碳城市不再仅是地方政府热衷的名词,中央多个相关部门近日先后启动低碳城市相关政策试点和标准研究工作。

  1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签订了低碳城市规划合作协议。

  另据了解,国家发改委也已委托相关研究机构,在地方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当中,研究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黄艳透露,北京已经启动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有望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出台低碳城市规划。今后几年,北京将逐步建立一个低碳规划的体系,并很有可能与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起来实施。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